-
公开(公告)号:CN101981733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0980111307.6
申请日:2009-04-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电极元件(1)包括:负电极集电体(2);以及负电极层(5),其包括合金活性材料层(3)和树脂层(4),其中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形成在所述负电极集电体(2)上,所述树脂层(4)在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表面上被形成为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部分暴露于所述负电极层(5)的表面。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暴露于所述开口的表面和所述树脂层(4)的表面形成台阶,以便与所述合金活性材料层(3)的暴露表面相比,所述树脂层(4)的表面距离所述负电极集电体(2)的表面更远。
-
公开(公告)号:CN102163721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070852.4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10/0525 , C09D183/04 , G03F7/039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G03F7/022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2 , G03F7/0385 , G03F7/0392 , G03F7/0397 , H01M4/045 , H01M4/049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48 , H01M4/66 , H01M4/66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1569036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780045668.6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0390319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02815182.8
申请日:2002-08-28
Applicant: 关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C23C1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1868 , C23C18/2033 , C23C18/204 , C23C18/206 , C23C18/208 , H05K3/181 , Y10S438/903 , Y10T428/316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体制品的镀敷方法。将绝缘体制品浸渍在悬浮半导体粉末的液体中,在该液体中照射光,在绝缘体制品的表面形成极性基团,在该极性基团形成的表面上进行无电镀敷。透过水或水溶液对树脂制品照射紫外线进行紫外线处理后,进行无电镀敷。另外,在通过无电镀敷形成的无电镀敷层上还进行不同种或同种金属的无电镀敷或电镀。通过这样做,可获得不存在环境污染以及废液处理等问题的、镀敷层与绝缘体制品表面牢固地粘合的镀敷的绝缘体制品,另外,以树脂为对象的场合,可防止树脂原材料的热变形,同时提高镀敷被覆膜的附着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58B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0810176262.8
申请日:2008-11-10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02 ,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36 , H01M10/052 , C08L63/00 , C08L61/06 , C08L25/18 , C08L33/00 , G03F7/00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负极基材、使用此负极基材的二次电池、用于形成此负极基材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此负极基材的制造方法,所述负极基材可以制造具有高输出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并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电池。利用负极基材10,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和高能量密度,并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电池,所述负极基材的特征为:其是在具备通过热压印法或者光压印法而成形的图案化有机膜12的支持体11上,形成金属膜13而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405434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80009827.7
申请日:2007-03-12
Applicant: 木本股份有限公司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C23C1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31 , C23C18/1608 , C23C18/1653 , C23C18/1893 , C23C18/2086 , C23C18/285 , C23C18/30 , C23C18/405 , Y10T428/2896 , Y10T428/31551 , Y10T428/31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剂附着性良好,且在催化剂附着工序,显影工序,其他工序中,催化剂附着层并不从非导电性基材剥离的非电解镀层形成材料。非电解镀层形成材料为在非导电性基材上具有催化剂附着层的非电解镀层形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附着层是由含有羟基而成的亲水性及/或水溶性树脂形成,在所述基材与所述催化剂附着层之间,具有由具有羟基的树脂及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形成的固化层。较佳的构成为使该固化层中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尚残存时,形成该催化剂附着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95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70855.8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9D183/04 , G03F7/039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G03F7/022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2 , G03F7/0385 , G03F7/0392 , G03F7/0397 , H01M4/045 , H01M4/049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48 , H01M4/66 , H01M4/66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94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70833.1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9D183/04 , G03F7/039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G03F7/022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2 , G03F7/0385 , G03F7/0392 , G03F7/0397 , H01M4/045 , H01M4/049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48 , H01M4/66 , H01M4/66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95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110070855.8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9D183/04 , G03F7/039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G03F7/022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2 , G03F7/0385 , G03F7/0392 , G03F7/0397 , H01M4/045 , H01M4/049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48 , H01M4/66 , H01M4/66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94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070833.1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关东学院大学表面工学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9D183/04 , G03F7/039 , G03F7/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0 , G03F7/022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82 , G03F7/0385 , G03F7/0392 , G03F7/0397 , H01M4/045 , H01M4/049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48 , H01M4/66 , H01M4/665 , H01M4/667 , H01M4/66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与以往技术不同的构成,能够实现一种具有高输出电压及高能量密度、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电池。本发明使用以下负极基材来作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有机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膜的表层由金属氧化物膜被覆的所述负极基材;特征在于在具备由包含有机成分及无机成分的复合膜形成材料所形成的复合膜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或者特征在于在形成了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由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形成用涂布液所形成的二氧化硅系被覆膜,并在除去了所述光阻图案的支撑体上形成金属膜的负极基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