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率图数字孪生模型的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3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46723.5

    申请日:2025-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概率图数字孪生模型的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属于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建模阶段构建基于动态概率图决策网络的数字孪生模型;S2、在校准阶段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校准;S3、在运行阶段更新数字孪生模型,通过更新后的数字孪生模型实时输出地源热泵系统最优的运行方法。将物理实体‑孪生体系统抽象为一组耦合的动态系统,这些系统在物理状态空间和数字状态空间中随时间演化,并通过观测数据和控制输入相互作用,以解决地源热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和动态优化控制计算复杂、计算资源需求高的问题,实现在复杂多变地下环境和负荷需求下的地源热泵系统实时、自动优化控制。

    一种生物质基活性炭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92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15723.4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炭基烟气净化催化剂技术领域,其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活性炭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摄像头分别在两个不同时刻采集产物碳化图像,并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技术对产物碳化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提取出两张图像中的产物碳化特征,进而基于两张图像之间的产物碳化特征差异,智能估计产物碳化程度系数,接着,进一步结合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和产物碳化程度系数,推算出产物完全碳化仍需要的时间。这样,通过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碳化过程,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工艺中的碳化不均匀或过度碳化的问题,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基于超参数寻优的径流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603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43188.6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径流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超参数寻优的径流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原始站点的径流数据观测值,构建超参数寻优算法库;基于径流数据观测值与超参数寻优算法库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确定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利用最优超参数确定各原始站点的最佳超参数寻优算法,利用各原始站点的最佳超参数寻优算法确定分布特性指标;建立最佳超参数寻优算法与分布特性指标间的关联关系映射集;根据关联关系映射集确定新增站点的最佳超参数寻优算法,利用新增站点的最佳超参数寻优算法确定新增站点的径流数据预测值。本申请实现了数据模型驱动仅执行单一寻优算法即可快速提升站点预测精度的效果。

    一种利用钢渣浸出液制备高性能碳捕集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4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4669.3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钢渣浸出液制备高性能碳捕集材料的方法,是将回收所得钢渣经粉碎后酸浸处理得到钢渣浸出液,然后根据钢渣浸出液中Fe、Mn、Ca、Mg、Al元素的浸出浓度,添加可溶解的铁盐、锰盐、钙盐、镁盐、铝盐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再将全棉纤维材料放入其中进行浸渍处理,最后经焙烧制备得到高性能碳捕集材料。本发明利用钢渣浸出液中各金属元素占比进行配比,以均匀多孔的全棉纤维材料为生物模板制备得到高性能碳捕集材料,在600℃下CO2的吸附量能够达到0.45g/g,且在后续的10次吸附‑再生循环后仍能保持0.4g/g,吸附性能稳定。

    CO2地质封存协同页岩油与地热能绿色开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6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40862.8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O2地质封存协同页岩油与地热能绿色开发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位于地面上的地热发电站、地面缆线、CO2注入装置、CO2输送管道、CO2/页岩油分离装置、页岩油输送管道和页岩油储存罐;其中,地热发电站通过地面缆线与CO2注入装置连接,CO2注入装置通过CO2输送管道与CO2/页岩油分离装置连接,CO2/页岩油分离装置通过页岩油输送管道与页岩油储存罐连接;本发明通过CO2的多重利用和创新性闭合循环,打造了高效的能源开发系统,不仅提高了页岩油的采收率,又实现了CO2的地质封存和地热能开发,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具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一种厨余垃圾制备碳源的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2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4905.0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制备碳源的方法,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厨余垃圾和发酵尾水混合进行发酵预处理,再进行水解酸化,加碱预处理可以提高发酵液脱氮成分VFAs在SCOD中的占比;加热预处理可以提高SCOD总量和C/N;加酶预处理可以提高VFAs总量,从而提高制备的碳源的品质。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碳源的VFAs/SCOD值在0.24~0.4之间,VFAs占比高,属于高性能碳源产品。

    基于频谱激发极化的地热流体管道结垢监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740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042288.9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谱激发极化的地热流体管道结垢监测装置及其方法,监测装置包括探头组件,其包括安装于移动机构上的激发电极和接收电极,并通过移动机构带着在地热流体管道内移动;频谱激发极化仪用于产生激发信号,传输给激发电极;接收电极采集极化反应产生的极化信号,并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频谱激发极化仪、移动机构和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实时温度、实时压力和实时离子强度,计算频谱激发极化仪的输出峰值频率,根据输出峰值频率确定是否调整频谱激发极化仪的输出频率范围;控制移动机构带着探头组件在地热流体管道内上升或者下降以及根据接收电极采集的极化信号,确定地热流体管道是否结垢,并在结垢时发出结垢预警。

    一种纳米空心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1608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4705.4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空心碳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包括:向金属盐的水溶液加入MgO,得到催化剂前驱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升温过程使催化剂前驱体形成固溶体,并使碳源分解得到的碳原子沉积在固溶体上,得到粗品纳米空心碳球;对粗品纳米空心碳球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纳米空心碳球。在化学气相沉积法升温过程中,利用催化剂前驱体原位制备的固溶体作为模板,提高纳米空心碳球产量。固溶体模板容易去除,无需额外加入模板,便于纯化。制备得到的纳米空心碳球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较大的孔隙率和丰富的孔结构,可用于制备氮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加氢催化剂。

    一种用于小样本学习的电工装备生产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92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08513.7

    申请日:2024-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小样本学习的电工装备生产故障诊断方法,涉及电工装备生产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目的是实现基于小样本的高精度故障诊断,在电工装备生产操作期间安装多个传感器,通过多个传感器分别进行故障信号的采集;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无监督迁移训练集、元训练任务和元测试任务;通过训练好的小样本故障诊断模型对电工装备生产故障进行识别;小样本故障诊断模型包括无监督迁移训练网络和原型网络,无监督迁移训练集连接到无监督迁移训练网络的输入端,元训练任务和元测试任务连接原型网络的输入端,且无监督迁移训练网络的特征提取器和原型网络的第二特征提取器相连。本发明具有诊断精度高、节约算力资源和时间的优点。

    研究混凝土冲刷磨蚀性能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39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423313.8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研究混凝土冲刷磨蚀性能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涉及泄洪消能建筑物运维技术领域。装置的箱体内的空间分为射流试验区和含沙水流混合区,含沙水流混合区内用于装载沙子和水流,水泵和搅拌桨安装在含沙水流混合区,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到含沙水流混合区,混凝土试件装载在射流试验区内的支架上,射流试验区的底部具有斜面,斜面用于引导下沉的沙子滑落到含沙水流混合区;传感器组件用于监测混凝土试件的受力情况。该装置和方法能够模拟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的含沙水流对混凝土的冲刷磨蚀作用,全面评估混凝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磨蚀损伤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