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8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23134.8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9C64/209 , B29C64/329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打印用墨盒,包括墨盒本体(100)和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处于所述墨盒本体(100)内,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竖向隔板(200)和/或横向隔板(300),所述竖向隔板(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竖向隔板(200)在所述墨盒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竖向隔板(200)沿所述墨盒本体(100)的竖向方向布置,且与所述墨盒本体(100)的端面不相垂直,所述横向隔板(300)沿所述墨盒本体(100)的横向方向布置,且与所述墨盒本体(100)的底面不相垂直。本申请还涉及一种3D打印头。本方案能够解决目前3D打印过程中墨盒存在墨水晃动大影响喷墨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5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4088.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C04B35/565 , C04B35/622 , C04B35/626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及碳化硅生坯的制备方法,属于碳化硅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碳化硅制品密度低、碳含量低的问题,所述碳化硅粉末包括粒径为10μm‑15μm纯度≥99.5%碳化硅粉末、粒径为28μm‑35μm纯度≥99.5%碳化硅粉末、粒径为45μm‑50μm纯度≥99.5%碳化硅粉末、粒径为90μm‑110μm纯度≥99.5%碳化硅粉末和粒径为120μm‑135μm纯度≥99.5%碳化硅粉末中的两种或者三种。采用所述碳化硅粉末和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获得高碳含量、高密度、低游离态硅的碳化硅材质的制品。
-
公开(公告)号:CN118305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66889.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打印制品性能的粘结剂喷射3D打印方法,包括:打印材料的制备:选用0.1‑5.0%的烧结助剂加入粉末原料中,然后通过混合以形成打印材料,所述烧结助剂为氧化物、磷酸盐和有机物的混合物;打印毛坯的成型:将混合完成的打印材料进行粘结剂喷射3D打印工作,以形成所需的打印毛坯;打印毛坯的烧结强化:将已经成型的打印毛坯进行后处理烧结强化工序。本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粘结剂喷射3D打印制品性能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38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26127.9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9C64/357 , B29C64/214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包括工作箱、铺粉器、加粉机构和第一接粉机构,铺粉器可移动地设置于工作箱上,第一接粉机构处于工作箱与铺粉器移动方向相垂直的一侧,第一接粉机构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接粉仓,第一接粉仓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上,且第一接粉仓包括三个工作状态,当第一接粉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接粉仓开口侧边与工作箱的侧边缘密封配合,且第一接粉仓的开口不高于工作箱的侧边缘;当第一接粉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接粉仓与铺粉器配合连通;当第一接粉仓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第一接粉仓与加粉机构配合连通。本方案能够解决每层铺粉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粉料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54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11228.X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9C64/214 , B29C64/205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铺粉装置,包括加粉器和铺粉器,加粉器固定于打印室内,加粉器包括主体框架、输送结构、搅拌结构和振动结构,主体框架外侧设置有振动结构,主体框架内设置有料仓,料仓内设置有输送结构,料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的内侧端设置有搅拌结构,出料口的外侧端设置有用于隔开或联通料仓和铺粉器的阀板结构;铺粉器移动设置于所述打印室内,且位于加粉器的下方。本发明公开的铺粉装置,加粉器和铺粉器分开设计,阀板结构实现加粉器与铺粉器对接时的快速加粉,配合输送结构、振动结构和搅拌结构,保证加粉器的均匀下粉,且有效提高加粉速度;有效杜绝铺粉器铺粉不均匀造成的缺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7600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13022.0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烧结变形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00)和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不同尺寸的定位柱(200),多个所述定位柱(200)分别与烧结零件(300)的不同位置匹配连接,所述支撑底板(100)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200)的一端相匹配的基孔(110),所述烧结零件(300)通过多个所述定位柱(200)支撑于所述支撑底板(100)上。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防烧结变形方法。本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烧结支撑方式存在治具加工困难、制作周期长及成本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59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17703.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9C64/214 , B29C64/218 , B29C64/295 , B29C64/329 , B29C64/35 , B33Y30/00 , B33Y40/00 , B29B13/06 , B29B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铺粉器,包括料斗、送粉机构、下粉机构和铺粉机构,所述料斗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送粉机构设置于所述料斗和所述下粉机构之间;启动所述送粉机构,通过所述送粉机构将所述料斗内的粉料输送至所述下粉机构;停止所述送粉机构,封闭所述出料口;所述下粉机构包括筛网和与所述筛网相连的超声组件;所述铺粉机构设置于所述下粉机构的一侧,用于将所述筛网下落的粉料铺平。本发明公开的铺粉器,在料斗和下粉机构之间设置送粉机构,减轻筛网上的粉料重量,有效避免筛网受力严重,避免筛网变形、下榻,有效避免环境中的水分、粘结剂等进入粉料造成筛网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171821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50223.9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2F10/73 , B22F10/14 , B22F10/64 , B22F3/10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40/10 , B33Y70/00 , B22F9/04 , B22F1/14 , B22F1/145 , B22F1/142 , B22F8/00 , B22F9/00
Abstract: 3D打印金属粉末回收方法及采用该粉末打印制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粗破:将待回收金属粉料进行初步破碎和筛分,其中,筛分后的粉料粒度为10~50目;洗涤:将筛分后的粉料放入有机溶剂浸泡、搅拌;烘干:将在溶剂中浸泡后的粉料至于惰性气氛处理炉中进行烘干;粉碎:将烘干后的粉料再次破碎并筛分,得到需要的金属粉末。该方法不但提高金属粉末的利用率,改善环境,而且工序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87151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35850.X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氧化金属材料的固化工艺、及其3D打印产品的后处理工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易氧化金属材料的固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取一定量的高氧含量水雾化金属粉末、一定量的微氧化的气雾化金属粉末、一定量的低氧含量气雾化金属粉末分别放入高温真空气氛炉中;S2、将所述高温真空气氛炉抽真空至1~10Pa;S3、向所述高温真空气氛炉中通入惰性气体使所述高温真空气氛炉保持标准大气压;S4、二次抽真空,循环上述步骤S2~S3,使所述高温真空气氛炉的压力保持微正压;S5、将所述高温真空气氛炉升温至100~150℃,保温2~3h;S6、随炉降温,取出所述高氧含量水雾化金属粉末、微氧化的气雾化金属粉末、低氧含量气雾化金属粉末,检测上述粉末是否结块。本发明提供的固化工艺,可以避免易氧化金属粉末在固化过程中结块。
-
公开(公告)号:CN116653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73140.1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共享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
IPC: B29C64/321 , B29C64/393 , B33Y40/00 , B33Y50/02
Abstract: 一种基于3D打印的物料加入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3D打印所需的粉末量及粘结剂加入比例,计算所需加入的粘结剂用量,通过计量泵控制加入所需的粘结剂;称量计量泵加入的粘结剂用量,计算所需的粘结剂用量与实际加入量的差值量,若该差值量在预设范围内,则本轮粘结剂加入完成;若差值量不在预设范围内,则将差值量分次再继续添加,然后进行称重计算,计算结果在预设范围内完成本轮加入,否则重复上述添加步骤。该加入方法通过闭环检测和动态调整,实现了粘结剂的精准加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