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770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1188354.X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轭微孔聚合物包覆的单分散纳米实心二氧化硅微球材料及制备与应用。采用“一锅法”策略,以氨基功能化的单分散纳米实心二氧化硅微球为基质,以间苯二甲醛/对苯二甲醛/4,4’‑联苯二甲醛与1,5,9‑三氨基三亚苯为包覆层功能单体,在酸催化作用下进行氨醛缩合反应,在单分散纳米实心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包覆一层共轭微孔聚合物,形成单分散复合纳米实心二氧化硅微球。单分散复合纳米实心二氧化硅微球可用于定性定量荧光检测水溶液中的Fe3+或Cr3+。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原料价廉易得,制备简单,可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72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628453.3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G01N3/32 , G01N3/08 , G01N33/202 , G01N1/44 ,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珠光体含量和抗拉强度预测蠕墨铸铁疲劳强度的方法,属于材料与构件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选择至少两种不同珠光体含量的蠕墨铸铁,随后进行微观组织检测、拉伸和高周疲劳实验,通过公式推导建立珠光体含量、抗拉强度与疲劳强度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可以准确的预测蠕墨铸铁的疲劳强度,并且极大程度节约了疲劳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推广到蠕墨铸铁不同加载方式(轴向对称、旋转弯曲等)与其他类型铸铁材料(球墨铸铁和灰铸铁)的疲劳强度预测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4689.7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IPC: G01N27/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功能聚合物膜及在制备电位型传感器中的应用。双功能聚合物膜按重量份数计,0.05‑10份离子交换剂和10‑90份接枝离子载体的敏感膜基体;其中,接枝离子载体的敏感膜基体为接枝离子载体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本发明方法构建了新型的氟基传感膜离子选择性电极,避免了传统的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在生物流体中应用时面临的生物污损问题,同时消除了传统的敏感膜的试剂渗出而引起的电极性能下降及对待测客体的毒性问题,有效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使用寿命及生物相容性。本发明对于聚合物敏感膜基的电位型传感器在生物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7250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61854.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J49/00 , H01J49/42 , H01J49/26 , G01N27/623
Abstract: 本发明为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离子阱质谱联用装置,包括包括一密闭容器,于其内设有平面电极对,平面端电极对的二块电极表面垂直于X轴;于平面端电极对之间设置有由二块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方形平板状电极构成平板Y电极对及平板Z电极对,平板Y电极对及平板Z电极对的电极表面分别垂直于Y轴与Z轴;一电离源,其离子出口处于高压电极和左侧端电极之间区域的上方,面向高压电极和左侧端电极之间的区域;一抽气泵,其气体入口穿过密闭容器壁面伸入至平板Y电极对或平板Z电极对与左侧端电极之间区域。通过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的预分离功能,避免非目标化合物离子进入离子阱,从而保证离子阱的分辨率和峰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160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49969.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细胞内细胞器膜间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通过在细胞器膜上引入靶向富集标签,可控激活标签反应,实现细胞器膜蛋白质的原位标记,同时采用化学交联的方式,原位捕获交联剂距离约束范围内的细胞器膜间蛋白质相互作用。集成以上两种策略,实现活细胞内细胞器膜间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位捕获和规模化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2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26558.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卡材料绝热温变原位测量和疲劳测试的装置及方法,其中压机内设有施压油缸、施压组件和压块,施压组件包括限位套以及设于限位套中的下垫块、下压砧、上压砧和上垫块,压卡材料样品包括上下两个样品半球,并且上样品半球设于上压砧下端的上样品半球槽中,下样品半球设于下压砧上端的下样品半球槽中,热电偶前端设于上样品半球和下样品半球之间的中心处、后端与测温仪相连,施压油缸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且通过油缸供油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利用油缸供油控制系统控制压机中的施压油缸压力快速变化,同时利用热电偶直接测量两个样品半球之间的中心处,能够保证测量准确性,使其能够接近绝热温变,同时可以为材料提供疲劳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9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61384.8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光交联探针和基于光交联的G‑四链体相关蛋白质原位标记及其分析方法,该探针可以靶向G‑四链体,在紫外光激发下与G‑四链体相关蛋白质发生原位的共价交联;随后,通过点击反应将捕获到蛋白质的探针生物素化,并利用链霉亲和素琼脂糖微球对G‑四链体相关蛋白质进行富集。本发明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实现对G‑四链体相关蛋白质的高特异性的原位富集,为G‑四链体原位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50299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356313.1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IPC: B25J11/00 , B25J18/02 , G01N1/08 , B64U10/14 , B64U20/50 , B64U101/00 , B64U101/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土壤采集和收纳系统。该系统包括机械臂底座及与机械臂底座连接的机械臂;机械臂包括连杆Ⅰ、连杆Ⅱ、采样器及收纳装置,其中连杆Ⅰ的一端通过关节Ⅰ与机械臂底座连接,连杆Ⅰ的另一端通过关节Ⅱ与连杆Ⅱ的一端连接,连杆Ⅱ的另一端通过关节Ⅲ与采样器连接,收纳装置设置于采样器上,用于收纳采样器采集的土壤样品。本发明结构简单、灵活度高及工作效率高,提高了采样装置的灵活性和远程操作能力,达到提高土壤采样应用作业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69487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1240269.2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J49/02 , H01J49/10 , H01J49/26 , G01N27/624 , G01N27/62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分段式平板结构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管及应用,包括一左右二端开口的截面为长方形绝缘筒体,筒体下壁面为绝缘下板、筒体上壁面为绝缘上板;于绝缘下板和绝缘上板之间靠近筒体的左端口处设有电离源,于绝缘下板和绝缘上板之间靠近右端口处设有隔离地电极对、离子接收电极对;于电离源和隔离地电极对之间、绝缘下板上表面和绝缘上板下表面上设有二对及二对以上相对的分段式电极对,其工作气压范围为10帕斯卡到1大气压;其可减小离子在X轴方向的运动速度,提高分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85804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009831.5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冲刷腐蚀测试方法,其将金属丝以正方形矩阵形式排列插装于试验模块上的金属丝定位孔中,然后利用喷嘴对试验模块上的金属丝冲刷设定时间,冲刷完毕后再利用三维光学表面轮廓仪对每根金属丝进行非接触扫描并构建三维表面图像模型,然后通过软件获得每根金属丝的表面腐蚀坑体积V,进而获得金属丝的腐蚀速率,然后利用软件创建试验模块和金属丝阵列的几何模型,并利用Fluent求解器计算获得每根金属丝表面的流体参数信息,最后将每根金属丝的冲刷腐蚀速率与每根金属丝表面的流体参数信息对应整合,从而得到了该金属在不同流体条件下进行冲刷的腐蚀速率。本发明提高了测试效率,缩短了测试周期,同时也降低了实验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