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生物颗粒采集箱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07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085673.1

    申请日:2017-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生物颗粒采集箱,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包括至少六个采样模块,呈M行、N列排布,M和N均为正整数,单个采样模块包括机箱以及设于该机箱内的采样工件、旋转装置、滑移架和伸缩机构,旋转装置安装在滑移架上且与采样工件转动连接,滑移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机箱内,呈H型结构,伸缩机构由驱动装置、伸缩推杆、传动装置组成,伸缩推杆由旋转螺纹套接在一起的内、外杆组成,其一端连接于滑移架,另一端与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本发明可准确、连续的完成大气中的生物颗粒采样操作,具有结构紧凑,采集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点。本发明各个独立的采用模块直接拼接而成,有利于组织规模化生产,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可实现任意搭接,利于采集。

    一种综合环境风洞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60547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092305.X

    申请日:2017-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环境风洞模拟装置,应用在环境风洞模拟装置领域,包括顺次设置的动力段、雪花发生段和测试段,动力段内设有风机;雪花发生段前后端周向设有内侧带若干喷嘴的液氮喷环和水雾喷环,液氮喷环与液氮源管连接,水雾喷环通过水雾发生器与水源管连接;测试段内设有承载实验模型的平台,平台下方连有震动发生器,上方设有淋雨装置;淋雨装置通过压力泵与水源连接。当前有单独模拟风雪环境、暴风雨环境或地震环境的风洞,但缺少能够模拟综合环境的风洞试验系统,不能对风雪地震、暴风雨地震共同作用的极端恶劣、但又真实存在的环境进行风洞模拟。本发明可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一种适用于野外的足尺低矮建筑风载荷模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7647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935769.6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的足尺低矮建筑风载荷模拟系统,包括风洞,所述风洞主要由洞体、驱动系统及测量控制系统组成,还包括设置在风洞内的转盘及台风风压实测装置,所述台风风压实测装置设置在转盘上方并由转盘带动偏转,所述台风风压实测装置主要由屋面、双坡屋盖及屋檐组成,所述双坡屋盖铰接在屋面上方,屋檐设置在双坡屋盖下端处并与屋面相铰接,所述双坡屋盖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屋檐与屋面间铰接有伸缩机构;结构简单、可变范围大,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结构变化,可直观准确、真实的反映低矮建筑风荷载特性,可对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进行指导,研究结果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村镇低矮建筑抗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用于两桥/路面的防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6885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939732.1

    申请日:2015-12-15

    Inventor: 王旭 黄超 刘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桥/路面的防撞装置,所述两桥/路面包括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连接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的连接件,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桥面内的带有开口端的盒状部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设于第二桥面中,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盒状部件中,所述连接件与盒状部件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阻止连接件向盒状部件底端运动。本发明能够减小两段桥面的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压力,使桥面受到极大的保护。

    基于体外预应力在地震作用下防落梁的限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013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47361.5

    申请日:2017-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外预应力在地震作用下防落梁的限位结构,包括主梁及设置在主梁端头处的限位桥墩,所述限位桥墩上方设有隔挡体及挡块,所述隔挡体沿主梁横向方向设置并将两纵向相接的主梁隔挡开来,所述挡块有若干个,间隔设置在隔挡体侧面处并形成用于卡嵌主梁腹板的限位槽,所述主梁腹板与两侧挡块之间通过锚具拉紧;主梁及限位桥墩上对应设有限位构造,通过嵌合、拉紧实现了主梁在限位桥墩上的横纵向约束及变形吸能,有效防止了地震中主梁在横向与纵向方向的落梁,从而使桥梁在地震后仍能够继续使用,保持通畅,降低甚至消除了因地震带来的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横向抗震防撞挡块

    公开(公告)号:CN106758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47619.1

    申请日:2017-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横向抗震防撞挡块,包括主梁及设置在主梁端头处的桥墩,还包括挡块本体、阻尼器及伸缩液压系统,所述挡块本体通过阻尼器对应设置在桥墩两侧,所述伸缩液压系统推动挡块本体复位;该防撞挡块既能限制梁端部因地震产生的横向位移,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预期性能,又能实现因地震产生的挡块本体偏移复位,从而对主梁位移进行修复,减轻震后桥梁修复工作量。

    一种用于两桥/路面的防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56885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39732.1

    申请日:2015-12-15

    Inventor: 王旭 黄超 刘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125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桥/路面的防撞装置,所述两桥/路面包括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连接第一桥面和第二桥面的连接件,所述防撞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桥面内的带有开口端的盒状部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设于第二桥面中,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盒状部件中,所述连接件与盒状部件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阻止连接件向盒状部件底端运动。本发明能够减小两段桥面的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压力,使桥面受到极大的保护。

    一种具有新型分层式斗齿的挖斗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60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950468.7

    申请日:2024-12-27

    Inventor: 王旭 张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挖斗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分层式斗齿的挖斗,包括:挖斗本体,内嵌两层斗齿和封闭部件以及内侧斗齿的伸缩装置,内侧斗齿的旋转装置;所述挖斗本体具有两侧板;所述内嵌两层斗齿位于两侧板之间;所述封闭部件位于内侧斗齿和斗背之间,意在把内侧两侧挖斗与挖掘容器分割开;所述内侧斗齿的伸缩装置位于每一侧斗齿的安装板后,以用于内侧两层挖斗的伸缩;所述内侧斗齿的旋转装置位于内侧斗齿与安装板之间,以用于内侧两层斗齿的旋转。本发明专利便于能够使得挖斗在不同土质,湿度的土层里更高效的展开挖掘工作。

    一种市政地下管道用内壁清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145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2336.5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地下管道用内壁清理装置,属于市政管道领域,包括: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杆,内杆贯穿至防护盒的下方并通过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有活塞板,内杆的外壁设置有用于清理底部淤泥的清淤组件,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活塞板和主移动轮,可以帮助装置在地下管道中进行移动,完成清理过程,两个副移动轮设置在侧面,可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还能减少阻力,通过设置多个清理板可以对管道内部的杂质进行清理,并且可以通过不断往复移动的推板,将管道底部的淤泥不断推动,可以保证清理效果。

    桥梁主梁装配过程中吊杆配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268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6248.2

    申请日:2024-05-14

    Inventor: 李世亚 王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领域,具体公开了桥梁主梁装配过程中吊杆配重系统,钢吊杆、下部铰支座、配重单元和钢主梁;下部铰支座固定设置在钢吊杆的下方;配重单元包括两块L字形状的配重底座、连接钢缆、吊索和配重块,配重底座包括水平的水平部和竖直的竖直部,吊索固定设置在配重底座的竖直部底部,配重块固定设置在吊索上,两块配重底座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下部铰支座上,两块配重底座水平部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连接环,连接钢缆的两侧分别设置在连接环上;钢主梁包括梁体和连接铰支座,连接铰支座设置在梁体上,连接铰支座的上端设置有竖向凹槽。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何使主梁与代替物平稳过渡替换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