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934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714736.0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1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吸附Cr(Ⅵ)离子的MCM-41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MCM-41的制备。(2)在三口瓶中加入80mL甲醇、2-9mL硅烷偶联剂KH-792(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充分溶解(3)向步骤(2)的反应物中加入1g已制备的MCM-41,放入恒温水浴锅中30-70℃反应6-24h,冷却后,抽滤,用甲醇洗涤2-3次,用超纯水洗涤至中性,80℃真空干燥8h,过150目筛得到MCM-41复合材料,改性后对水中5mg/LCr(Ⅵ)离子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16398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493.5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3/0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水生植物、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非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自由水层中生长水生藻类;污水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水流向上流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由自由水层上方的过水孔进入非产电外层,加快复氧;非产电外层通过填料的过滤作用截留自由水层中的水生藻类,同时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并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将高效有机碳代谢、氮磷的去除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24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325.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方法。建立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水生植物、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非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自由水层中生长水生藻类;污水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水流向上流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由自由水层上方的过水孔进入非产电外层,加快复氧;非产电外层通过填料的过滤截留自由水层中水生藻类,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并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将高效有机碳代谢、氮磷的去除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651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94293.6
申请日:2019-06-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土基Cr(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4-吡啶甲酸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硅藻土为支持体,采用表面印迹法制备硅藻土基Cr(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本发明的硅藻土基Cr(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具有特定的三维空穴结构,机械性能好,易洗脱,可用于水溶液中Cr(Ⅲ)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去除,且具有低成本、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648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94288.5
申请日:2019-06-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土表面As(Ⅴ)离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预吸附-后交联聚合的表面印迹法,将壳聚糖对As(Ⅴ)离子进行预吸附,再依次加入硅藻土、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聚合反应12~18h,经干燥-洗脱-干燥,制得硅藻土表面As(Ⅴ)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并用于水溶液中As(Ⅴ)离子的选择性去除。本发明制备的硅藻土表面As(Ⅴ)离子印迹吸附材料成本低、环保、对模板离子具有高选择性、高识别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64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399203.5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藻基镉离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对硅藻原土预处理,活化硅藻表面官能团;再将硅藻土加入到镉离子-单体混合溶液中,在交联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交联聚合;最后,洗脱印迹聚合物中的镉离子,得到硅藻基镉离子印迹吸附剂。本发明提供的硅藻基镉离子印迹吸附剂保留了硅藻原始的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拥有良好的传质效率,同时可特异性识别水体中的镉离子。该制备方法获得的吸附剂在深度去除重金属离子与后续资源化利用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477718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566001.1
申请日:2016-07-19
IPC: C12N1/20 , C12R1/145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YB‑7菌株厌氧降解处理采油废水的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分离培养基为强化梭菌培养基,将活性污泥经过梯度稀释后选择10‑6~10‑8浓度的菌液涂布于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然后挑选长势好、形态各异的单菌落,分别采用划线培养法接种于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并进行三次纯化培养,得到YB‑7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在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富集,制得富集菌液,接种到采油废水中,在37℃下恒温厌氧培养96h,即完成对采油废水的厌氧降解处理。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对采油废水的TOC降解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2389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93623.2
申请日:2018-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属于微塑料在鱼类或双壳类生物样品领域。一种检测海洋生物软组织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步骤包括:选择个体接近的鱼类或双壳类生物,用纯水洗涤后制成消化道或软组织样品,并记录重量;制备消解液对制成的样品消解,并得到消解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NaCl进行密度浮选;对浮选的颗粒镜检,挑选疑似的颗粒做显微-傅里叶光谱仪等分析,鉴定是微塑料后并计数,计算得出微塑料的密度分布。本发明能对海洋生物消化道或软组织中微塑料进行准确定量,为该区域微塑料的污染状况提供基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635864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566032.7
申请日:2016-07-19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3/28 , C12R1/145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YB‑6菌株厌氧降解处理采油废水的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分离培养基为强化梭菌培养基,将活性污泥经过梯度稀释后选择10‑6~10‑8浓度的菌液涂布于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然后挑选长势好、形态各异的单菌落,分别采用划线培养法接种于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并进行三次纯化培养,得到YB‑6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在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富集,制得富集菌液,接种到采油废水中,在37℃下恒温厌氧培养96h,即完成对采油废水的厌氧降解处理。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对采油废水的TOC降解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6097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656956.5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人工湿地。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人工湿地包括有布水区、主体填料区、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表面积大于50m2的人工湿地中固定安装6根以上的堵塞监测杆,每根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环状铜电极间距5-10cm,并分别用导线连接;主体填料区上方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芦苇、梭鱼草、菖蒲中的一种。本发明针对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监测,能填补大中型人工湿地堵塞精确监测的空白;该人工湿地通过推广,将为大中型人工湿地的处理、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湿地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