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6271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26415.0
申请日:2008-02-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源温度补偿光纤光栅,包括纤芯与包层,纤芯中有一段为光栅区,其特征在于:光栅区的包层的平均厚度小于两端光纤包层的厚度,光栅区两端的光纤均为圆型光纤,在包层较薄的部位覆盖着具有负热光系数热光聚合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普通光纤光栅本身的Bragg波长随温度增加而向长波长方向漂移,而具有负热光系数的热光聚合物随温度的增加导致光纤光栅的Bragg波长向短波长方向漂移,这就实现了光纤光栅的温度补偿。本发明的光纤光栅可用在光纤激光器、密集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光分插复用器(OADM)、色散补偿器、滤波器、光放大器的增益平坦化、超窄光脉冲产生器、泵浦激光器的波长锁定等高性能光通信器件中。
-
公开(公告)号:CN100390587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610122819.0
申请日:2006-10-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衍射光的保偏光纤定轴方法,采集空间衍射光的背向衍射图像来解决保偏光纤的定轴问题,并基于衍射图像的图像特征量或中心图像的特征量来进行定轴。衍射图像的长度、中心位置和形貌等特征量都是随着保偏光纤的转动而改变的,而中心图像的特征量的变化比衍射图像中其他位置的特征量的变化更灵敏,这些参量都可以作为方位角判断的特征量。而且,衍射图像和中心图像的形貌在绝大部分位置上不具有对称性。利用这种不对称性,可以更加灵敏的判断保偏光纤偏振轴的方位角,从而实现定轴。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可以更加快速的搜索到保偏光纤的所在方位角,从而提高定轴速度和定轴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9622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1910383940.6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无透镜显微的磷脂酶检测偏光分析仪及检测方法,所述磷脂酶检测偏光分析仪包括从下往上依次排列设置的光源、含有液晶样品的微流槽和用于图像记录的CMOS成像传感器,所述微流槽包括槽盖、槽底、位于微流槽底部的锚定好的玻片以及位于玻片上用于装载液晶的铜网,槽盖和槽底分别吸附有90°偏光膜和0°偏光膜。本发明所述的所述偏光分析仪具有大视场(FOV=24.4mm2),成本低,便携,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实时、快速的检测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611634.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界面全介质薄膜的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包括基底,在该基底上依次镀制的高反射膜层、剩余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高反射膜层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交替叠加构成,且所述高折射率薄膜层与低折射率薄膜层之间设有折射率连续界面层,该折射率连续界面层的折射率由高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向低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连续过渡而成。本发明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利用连续界面激发泄露模共振,可以实现随机偏振入射光的‑1级衍射效率在40‑100纳米带宽内大于99%,最高可达99.95%,在高能光谱合束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压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1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045758.5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传感头和其制备方法及其磷脂酶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头包括经过锚定处理的侧边抛磨光纤,侧边抛磨光纤封装在玻璃基底上,其抛磨区表面朝上,侧边抛磨光纤的抛磨区涂覆有向列相液晶薄膜,向列相液晶薄膜上吸附有磷脂。本申请将液晶作为敏感材料涂覆到SPF上,构成基于液晶光学放大的光纤传感器件,并用于生物分子磷脂酶的检测,可弥补传统的利用向列相液晶取向变化实现磷脂酶传感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527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021784.0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轴晶体的相衬显微模块、设备及方法,模块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单轴晶体;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态正交或平行;第一偏振片用于,将携带待测物体信息的入射光转变为线偏振光;单轴晶体用于,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或角度色散效应,使线偏振光产生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发生方向相反的位移;第二偏振片用于,对左旋圆偏振光场和右旋圆偏振光场作和法或差法运算,使得当左右旋圆偏振光位移远小于光斑尺寸时,其透射光场为原入射光场的一阶微分。本方法可用于物体强度信息的边缘增强和物体相位信息的可视化。相比于传统的相衬显微技术,本发明更加直观、方便、省时。
-
公开(公告)号:CN115718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097630.6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F1/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赫尔米特增强拓扑保护的混沌光源系统,包括光子零能模式产生模块和声子模式激发模块;所述光子零能模式产生模块,用于产生零能模式;所述声子模式激发模块,用于与所述零能模式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产生声子,利用所述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强度高于混沌光激发阈值,从而产生混沌光源。本发明利用光子零能模式,针对现有技术中光学芯片上混沌光源信号稳定性弱的不足,实现高稳定性的光学芯片混沌光源。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降低光学芯片系统研制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478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711252001.5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1550纳米中心波长的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石英基底、金属层、匹配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光栅刻蚀层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第一高折射率膜层,所述匹配层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二低折射率膜层与第二高折射率膜层,所述光栅刻蚀层的周期为1200~1300纳米,占空比为0.2~0.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60纳米,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240~310纳米,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90~150纳米;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240~300纳米,所述的金属层的厚度大于50纳米。本发明具有宽光谱、宽角(56)对比文件Jianpeng Wang.Multilayer dielectricgrating with high-efficiency wide angularspectrum《.Pacific Rim 2009》.2009,全文.Heyuan Guan.Optimization design of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based on metal-multilayer high-contrast reflectinggrating《.NUSOD 2016》.2016,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527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21784.0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轴晶体的相衬显微模块、设备及方法,模块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单轴晶体;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态正交或平行;第一偏振片用于,将携带待测物体信息的入射光转变为线偏振光;单轴晶体用于,基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或角度色散效应,使线偏振光产生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发生方向相反的位移;第二偏振片用于,对左旋圆偏振光场和右旋圆偏振光场作和法或差法运算,使得当左右旋圆偏振光位移远小于光斑尺寸时,其透射光场为原入射光场的一阶微分。本方法可用于物体强度信息的边缘增强和物体相位信息的可视化。相比于传统的相衬显微技术,本发明更加直观、方便、省时。
-
公开(公告)号:CN11372137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63050.2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太赫兹光纤调制器及其光振幅调制方法,该光控太赫兹光纤调制器包括:用来传输太赫兹波的太赫兹光纤,太赫兹光纤的侧边设置抛磨区域,侧边设置有抛磨区域的太赫兹光纤端面呈“D”型;抛磨区域上设置具有微纳结构的超材料,超材料上设置石墨烯,形成作为光调制结构的石墨烯‑超材料结构。本发明采用侧边抛磨太赫兹光纤结构,能有效降低太赫兹波在自由空间中的损耗,增大石墨烯与太赫兹波倏逝场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调制效率。本发明采用石墨烯作为调制媒介物质可有效提高太赫兹调制器的调制特性。在太赫兹波段,采用超材料制备的纳米周期性结构具有高谐振因子。谐振增强使得超材料与太赫兹光的相互作用得到有效加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