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波浪能风能收集装置
    8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6114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11398.1

    申请日:2017-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面波浪能风能收集装置,包括由端帽和水平段组成的桨毂外壳、对称设置在桨毂外壳端帽上的四个叶片,每个叶片的叶片轴的端部固连有一齿轮轴,且齿轮轴位于桨毂外壳内,齿轮轴上安装有叶片螺距调节齿轮,所述桨毂外壳的水平段内设置有中心转轴,中心转轴的一端安装有中心轴锥齿轮,中心转轴的另一端与位于船体内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桨毂外壳的水平段与船体内的发电机构连接以收集电能。本发明是对传统能量收集装置的一种局部改进,结合了风能发电机与水轮机的特点,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调整叶片,以充分收集能量。

    震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79148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01124.2

    申请日:2015-0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震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单元,所述的发电单元包括筏体、气缸、活塞、活塞杆,活塞杆上端铰接在筏体下方,活塞杆下端伸入至气缸内并连接活塞杆,气缸内壁上设置出气口和进气口,出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安装气体管道,气体管道上自出气口向进气口方向依次安装储气囊、节流阀、气轮机,气轮机连接发电机,出气口处安装出气口阀门,进气口处安装进气口阀门,筏体左侧外壁上铰接第一-第四活塞杆,筏体右侧外壁上固定有第一-第四液压缸;相邻的发电单元之间通过一侧的发电单元的活塞杆和另一侧的发电单元的液压缸相连。本发明同时吸收筏体之间相对转动以及随波浪而上下浮动的能量,提高了装置的能量吸收率。

    筏式磁流体波浪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20087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501166.6

    申请日:2015-0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3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筏式磁流体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发电单元,发电单元包括筏体、液压磁流体发电装置,液压磁流体发电装置包括中空的管道以及安装在管道两端的球形容器,管道外部安装磁体,管道和其两端的球形容器组成的空间里充有液态金属磁流体,两端的球形容器分别连接其旁边的筏体内壁,筏体左侧外壁上铰接第一-第四活塞杆,筏体右侧外壁上固定有第一-第四液压缸;相邻的发电单元之间通过一侧的发电单元的活塞杆和另一侧的发电单元的液压缸相连。本发明更有效地吸收了波浪使筏体产生的角位移的能量,提高了发电量和发电效率。

    一种随动式试验船模运动姿态控制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70026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69828.2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动式试验船模运动姿态控制机构。本发明控制机构固定在水池拖车上,控制机构与试验船模相连,因此能够达到拖车、控制机构与模型以同一速度运动的基本要求。当试验在水池中遭遇复杂的波浪环境产生六自由度的摇荡运动时,控制机构中的平台、转向连接装置也会产生相对应的线运动或者角运动,而不会出现将某种运动模式锁死的情况。与纵向平台以及横向平台连接的弹簧会在绷紧的情况下提供平稳的回复力,以对模型的纵荡、横荡以及首摇运动进行回复控制,确保试验船模的航线稳定。同时,将与模型固结的转向连接装置安装在重心高度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回复力对试验模型产生额外的力矩干扰模型在其他自由度的运动响应。

    一种溃坝型上浪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625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5293.3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溃坝型上浪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涉及上浪试验领域,解决了现有上浪试验装置无法实现精细的流场同步可视化问题和没有考虑水气联合作用下的甲板上浪载荷问题。本发明包括闸门抬升系统、溃坝试验水箱、模型调姿系统和现象观测系统,溃坝试验水箱包括存水区、冲击区和挡板布置区,存水区用于储蓄试验用水,冲击区用于摆放试验模型进行上浪试验,挡板布置区用于安装传感器以及摆放线缆;模型调姿系统设置于冲击区下方,调整模型姿态和控制模型升降;闸门抬升系统设置于存水区上方,控制闸门升降;现象观测系统对上浪试验现象进行记录;通过气泵向水中打气来模拟气泡破碎现象。本发明利用高速摄像机辅助分析水体运动路线,并通过向水中打气来模拟水气联合作用下的甲板上浪载荷情况。

    一种船体优化结构疲劳累积总损伤度的快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214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535946.8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体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和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体优化结构疲劳累积总损伤度的快速计算方法。本发明针对每一种计算浪向,对计算频率进行了筛选,得到船体结构在该计算浪向的主要研究频率;根据确定的主要研究频率,完成船体结构优化方案的结构分析工作,获得该船体结构优化方案与这些主要研究频率对应的结构应力响应,进而实现疲劳累积总损伤度的简化计算。本发明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的情况下,简化了船体结构优化的计算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时间和人员的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海空两栖推进器
    8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39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0663170.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海空两栖推进器。包括涵道形推进器定子、空气桨、空气桨转子、涵道桨以及涵道桨转子,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各固定一组磁铁,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共轴旋转、嵌套于同一个涵道形推进器定子上,涵道形推进器定子中嵌装有分别与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对应的两个线圈。空气桨用于空中推进,水桨用于水下推进,两者可独立工作。水下推进时,空气桨向后折叠,并以一个较低的转速转动,以消除空气桨阻力,无轴涵道桨工作产生推力;在空气中空气桨展开,通过旋转产生推力,涵道桨辅助工作。无轴涵道桨在水下有良好的推进性能,空气桨适用于在空气中工作,通过将空气桨和无轴涵道桨组合,实现水下和空中的高效推进和自由切换。

    一种曲面板耐压测试加载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4148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62059.2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曲面板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曲面板耐压测试加载机构,包括加载组件、压头组件,所述压头组件包括压头本体,所述压头本体的下端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填充有若干铁磁体球,所述压头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内设有用于磁性吸引铁磁体球的磁性组件,所述压头本体的下端周围设有用于铁磁体球限位的伸缩式限位结构。本发明能自适应曲面板的表面形状、与曲面板接触稳定,通用性强;同时能够更好的模拟曲面的面压力载荷,使得测试更加准确。

    一种动力定位浮式消波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1273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16514.8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消波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定位浮式消波堤结构,包括支架笼体、固定在支架笼体上端两侧的上浮箱,支架笼体的底部固定有下舱体,下舱体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定位的螺旋桨组件;支架笼体的两侧均设有操作室,操作室的上端与上浮箱固定,下舱体的两端分别与操作室的下端侧面固定;支架笼体的前侧、后侧均固定有整流消波机构,整流消波机构包括若干横向平行分布的导流消波板组件、若干纵向分布的用于导流消波板组件定位的定位隔板,相邻两个导流消波板组件之间形成消波通道。本发明具有消波效果好、投放水域后便于调整定位的有益效果。

    一种基于疲劳强度的船体结构优化简化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1007513.7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疲劳强度的船体结构优化简化计算方法。本发明通过船体典型节点结构在某一计算浪向的特定计算频率下,结构热点应力与该浪向的疲劳累积损伤度的关系,以及其每个计算浪向疲劳累积损伤度与疲劳累积总损伤度的关系,给出了一种基于疲劳强度的船体结构优化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船体结构疲劳损伤较大的位置往往是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相比于因谱分析方法计算过程较复杂,从而导致计算工作十分繁重的问题,本发明可以极大减少计算工作量,提高计算效率,为基于谱分析方法开展结构疲劳强度的优化设计带来极大便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