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桥救火用无人车
    8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139047U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23194851.9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桥救火用无人车,包括车架,车架分为三层结构,最下层安装有电机、舵机及车轮;车架中层安装有控制器、电池;车架上层装有灭火器、水泵、水枪、水管,周缘安装有6个摄像头;车架顶部装有可绕角柱旋转的后顶板,以及装有激光雷达的前顶板;无人车整体结构符合轻量化趋势,车辆在大桥上自动来回巡航,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检测环境,及时找到火情点并规划路线,可提供运送灭火器来辅助救火,以及提供水泵从大桥下河中就近取水救火两种救火方式,能有效减少目前大桥火灾的灾后损失,以及新能源车意外事故的灭火安全性、实时性、快捷性不足的问题。

    一种防眩目角度自调节的内后视镜

    公开(公告)号:CN216331761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572339.7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目角度自调节的内后视镜;包括直线电机固定安装在控制电板上,感光元件固定安装在控制电板上,控制电板接收感光元件的信息,控制直线电机直线运动;还包括镜片与伸缩杆通过铰链机构连接,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直线电机上,直线电机直线运动带动伸缩杆伸缩,镜片转动相应角度。当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内后视镜遇到后方特殊光源,内后视镜的正面与背面的感光元件受到光照强度差异较大时,控制电板接收感光元件的信息,控制直线电机直线运动,直线电机直线运动带动伸缩杆伸缩,通过铰链接机构镜片转动相应角度,实现后视镜角度自调节的功能,达到防眩目的效果。

    一种汽车电池固定装置
    8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00795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1170103.7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套板,所述安装套板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本体,所述安装套板的两侧均通过销轴铰接有凹形杆,所述蓄电池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压套,所述压套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套。本实用新型由传动机构通过传动套和螺杆带动凹形套向上对凹形杆进行挤压,再由弹性卡套通过相互作用力对蓄电池本体进行压紧,最后由限位机构对螺杆进行限位,从而具备了便于使用者对蓄电池进行固定,稳定性较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固定装置是采用多个螺栓和卡套进行连接,拆装较为不便,同时螺栓容易因震动出现松动,而任何一个螺栓出现松动会影响到整体固定效果的问题,便于人们使用。

    一种商用车EPS与EHPS结合的主动转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101744U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20866838.7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商用车EPS与EHPS结合的主动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矩传感器、电流控制器、液压助力泵、转向机、横拉杆、转角传感器、车轮和车速传感器;方向盘连接转向管柱,转矩传感器安装在转向管柱上,转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连接至ECU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端,ECU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控制器和EHPS电机,电流控制器与EPS助力电机连接,EPS助力电机连接至转向机,EHPS电机与液压助力泵连接,液压助力泵连接至转向机,转向机通过横拉杆、万向节连接至车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EPS驱动力助力不足的缺点,使之能产生足够的力矩,用在更多商用车车型,具有安装方便,节省空间,控制精确等优点。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8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02440U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21238837.X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槽板,两个所述第一滑槽板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穿设减震箱的顶板并固定连接有保护杠,所述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本实用新型当汽车发生碰撞后,保护杠带动支撑柱移动,由于支撑柱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而支撑板在第一滑槽板的内部滑动,因此支撑柱的移动带动支撑板一起移动,通过减震弹簧的减震作用,对汽车的碰撞达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