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220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545220.2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C12R1/40 , A62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所述恶臭假单胞菌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putida NB10,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482。所述菌株可在以1,4‑丁二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快速生长,且可耐受高浓度的1,4‑丁二醇,为废弃PU塑料的生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株优势显著的底盘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132785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546293.3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利用1,4‑丁二醇产单鼠李糖脂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所述基因工程菌通过在宿主菌中表达铜绿假单胞菌来源的鼠李糖脂合成相关基因簇rhlIRBA获得;所述宿主菌分类命名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NB10,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482;所述基因簇rhlIRB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经发酵,基因工程菌可以高效利用聚氨酯塑料解聚产物1,4‑丁二醇生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且只产单鼠李糖脂。
-
公开(公告)号:CN11252596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62784.7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H2O2的无酶丙酮酸传感检测方法,包括:采用三电极系统,所述三电极系统的电解质溶液中含有H2O2;向所述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丙酮酸钠,利用计时电流法获取电流响应与丙酮酸钠浓度的标准曲线;所述三电极系统的工作电极为H2O2敏感电极;根据含有H2O2和丙酮酸的待测样品溶液产生的电流响应的值,对比所述标准曲线,获得丙酮酸钠的浓度。该方法基于丙酮酸‑H2O2的去碳酸基反应,利用普鲁士蓝修饰电极在线实时监测H2O2消耗速率,从而定量获得丙酮酸浓度。采用本方法的丙酮酸浓度检测策略具有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可有效避免因丙酮酸氧化酶稳定性差导致的重复效果差等问题,可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实现快速、高效的实时检测,检测限可达0.5mM。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48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196517.8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以共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丙酮丁醇梭菌及其应用,其分类命名为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菌株号为LY4,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91081)。菌株LY4在4‑8天时间可基本利用50 g/L的葡萄糖和木糖的混糖(混合比例1:1),不存在CCR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69695.9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N15/78 , C12N15/65 , C12Q1/6897 , C12Q1/689 , C12R1/3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液滴微流控辅助的双鼠李糖脂高产菌株筛选方法。分析鼠李糖脂合成的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和双鼠李糖脂产量的关系,选择转录水平和双鼠李糖脂产量正相关的关键基因作为荧光筛选标记,以荧光蛋白的信号强度表征该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不同鼠李糖脂生产菌株胞内荧光蛋白信号强度的差异进行液滴微流控筛选,挑选出荧光强度高的备选菌株,通过鼠李糖脂发酵产物提取、鉴定和比较,最终从备选菌株中挑选性能优异的高产双鼠李糖脂的菌株。本发明建立的技术筛选精度高、通量大、特异性强、可定向筛选高产双鼠李糖脂的菌株。克服了目前CTAB‑MB平板筛选技术筛选效率低,且无法定向筛选高产双鼠李糖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11518862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517752.0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12Q1/00 , C12N11/10 , C12N11/02 , C12N11/096 , C12N15/53 , C12N9/04 , C12N15/7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乳酸氧化酶生物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乳酸氧化酶生物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Pb电极的电化学氧化处理;利用固定化载体进对酶进行固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酸氧化酶生物电极的制备方法,通过对Pb电极的电化学氧化处理以及对特定酶液的固定制备生物电极的方法解决了乳酸氧化酶固定化率低以及固定化材料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实现了乳酸氧化酶生物电极的高效性和可重复性,是一种固定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酶固定化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9266664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811239155.5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截短表达策略提高谷氨酸氧化酶稳定性的方法,利用融合截短表达策略,将位于谷氨酸氧化酶的α与β链之间的40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删除,构建了新的重组蛋白(αβγ)2,融合截短表达后的谷氨酸氧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融合截短表达后的谷氨酸氧化酶基因编码的谷氨酸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得到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且重组蛋白的比酶活和稳定性均得到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21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91075.1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右旋糖酐蔗糖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根据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酐蔗糖酶编码基因序列,利用易错PCR合成方法获得了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体,突变后的序列核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进一步优化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该所述突变的右旋糖酐蔗糖酶编码基因进行高效分泌表达,获得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与野生酶相比,突变的右旋糖酐蔗糖酶可催化获得单一分子量区间的微分子量右旋糖酐。
-
公开(公告)号:CN11056480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0728324.X
申请日:2019-08-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蔗糖生物传感器的传感电极制备方法。本发明第一方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蔗糖生物传感器的传感电极制备方法,包括杂化纳米片的制备、镜面玻碳电极的制备以及镜面玻碳电极的后处理;其中,杂化纳米片的制备原料包括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量子点;同时采用壳聚糖将蔗糖酶、变旋酶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氧化石墨烯修饰后的电极表面。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蔗糖生物传感电极及含有该电极的传感器线性检测上限较高,弥补了发酵生产中高浓度蔗糖无法直接检测的缺陷,也为后续开发蔗糖在线检测设备奠定了理论与应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9698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574787.0
申请日:2018-06-0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针及微针贴片以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微针包括微针形状的基质和包埋于基质中的活性成分,所述基质为大分子量水溶性葡聚糖与小分子量水不溶性葡聚糖的混合物,所述活性成分为具有医疗或美容功效的物质。本发明的所述的复合微针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硬度,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具有高度安全性,无毒副作用,可快速溶于皮内不会产生医疗废物,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且占用体积小,运输方便,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大规模批量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