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花CVB和CChMVd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2225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203309.7

    申请日:201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菊花CVB和CChMVd病毒的二重RT-PCR检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的病毒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1)从菊花植株取样并提取总RNA;(2)分别针对CVB和CChMVd病毒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CVB-F,CVB-R;CChMVd-F,CChMVd-R;(3)以随机六聚体为引物进行反转录得到两种cDNA;(4)利用RT-PCR技术扩增所述cDNA,将扩增的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665bp特异性片段表示感染CVB,得到206bp特异性片段表示感染CChMVd。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被CVB和CChMVd复合侵染的病株,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工序简单,节约成本。

    一种基于全基因组选择高效预测菊花花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4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72815.1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基因组选择预测菊花花期模型的筛选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由所述方法筛选的全基因组选择预测模型在预测菊花花期、筛选菊花品种、菊花花期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全基因组选择高效预测菊花花期的方法。本发明发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获得的显著关联位点以及SVM模型可以快速、高效、精准预测菊花动态花期,准确度可达0.90~0.95。本发明可实现菊花现蕾期、显色期、初开期、盛花期、衰败期以及开花早晚的早期预测,无需进行繁琐的田间全生育期观测,既避免了环境因子以及人为主观因素对花期表型鉴定的影响又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对于菊花花期改良和周年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种创制托桂花型菊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503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0502791.2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CmBZS1在创制托桂花型菊花中的应用,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该基因CmBZS1的定向干扰序列amiR‑CmBZS1,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6。本发明首次提出基因CmBZS1在改变菊花花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创制托桂花型菊花中的应用,还公开了一种创制托桂花型菊花的方法。首次设计得到的定向干扰序列amiR‑CmBZS1可以改变菊花花瓣形状,促进菊花的管状花花瓣伸长,形成花瓣为桂瓣型的菊花,在定向培育托桂型菊花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幅提高了桂瓣型菊花育种效率、缩短了培育时间,在开发分子标记、改良菊花花型、完善菊花花型转基因育种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荧光定量PCR鉴定菊花内、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引物对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25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1510587171.3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定量PCR鉴定菊花内、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引物对及方法。PGK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在荧光定量PCR鉴定菊花内、外源基因拷贝数中的应用。一种应用于荧光定量PCR鉴定菊花内、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内源基因扩增引物对,正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引物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高效的鉴定菊花内源基因拷贝数和转基因菊花转内源、转外源基因拷贝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检测引物和方法,以菊花和转基因菊花为实验材料,根据待检测拷贝数的基因和内源参照基因PGK的CT值比较分析,即可得出菊花内源基因拷贝数和转基因菊花所转基因拷贝数。该检测方法为复杂基因组基因的拷贝数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大大提高了检测基因拷贝数的效率。

    一种创制托桂花型菊花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5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02791.2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CmBZS1在创制托桂花型菊花中的应用,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该基因CmBZS1的定向干扰序列amiR‑CmBZS1,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6。本发明首次提出基因CmBZS1在改变菊花花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创制托桂花型菊花中的应用,还公开了一种创制托桂花型菊花的方法。首次设计得到的定向干扰序列amiR‑CmBZS1可以改变菊花花瓣形状,促进菊花的管状花花瓣伸长,形成花瓣为桂瓣型的菊花,在定向培育托桂型菊花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幅提高了桂瓣型菊花育种效率、缩短了培育时间,在开发分子标记、改良菊花花型、完善菊花花型转基因育种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一种通过人工干扰提高菊花黑斑病抗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590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82826.1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育种领域,涉及一种通过人工干扰提高菊花黑斑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pMDC32-amiCmKIC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菊花中,进行培养获得抗性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定量RT-PCR检测证实amiRNA在转录水平上影响靶基因CmKIC的表达。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抗病性有很大提高。本发明通过人工干扰CmKIC基因提高菊花的黑斑病抗性,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菊花抗病品种提供新颖而实用的方法,将有效推动菊花生物技术育种进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