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道工程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973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02129.2

    申请日:201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工程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方法。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呈带状分布,工程数据量大,参与专业众多,需建立高效稳定的协同设计平台。本发明沿工程全线里程建立带状连续的三维真实场景模型,对各专业的BIM三维模型与三维真实场景模型进行融合处理;在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模式下,对三维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的全局数据库和各专业BIM设计平台的专业数据库进行管理;各专业BIM设计平台只将涉及协同设计的上下游数据及生成的BIM三维模型设计成果传输到三维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上。本发明构建了沿工程全线里程的带状工程信息模型,将各专业交互数据集合在一个连续的三维真实场景中,实现协同设计。

    一种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真三维航空遥感地质解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5223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110054433.1

    申请日:201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真三维航空遥感地质解译方法。航空遥感影像在解译手段上,一般基于纸质黑白像对的立体镜解译模式,多数仅对航空像对进行固定尺度的立体观测解译,解译目标像对定位查找难,解译成果转绘繁琐,精度差,束缚了航空遥感影像有效的利用。本发明针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单个立体像对,建立了数字化的遥感地质真三维解译环境,改进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提高了地质信息提取的精度。本发明实现了在工程地质信息解译过程中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环境的转换;在工程地质信息解译过程中,实现了全数字化的解译环境;利用红蓝眼镜模式实现了三维环境的建立,简化了软、硬件环境的要求,便于外业携带,提高野外工作开展的便利性。

    高速铁路运营维护阶段CPIII平面网复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5085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319417.0

    申请日:2011-10-20

    Inventor: 任晓春 周东卫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运营维护阶段CPIII平面网复测方法。现有规范中的复测方法需要联测上一级稳定的控制点进行分区段测量,对于行车密度大、运维天窗时间较短的高铁来说工作量较大。本发明收集全线CPIII网原始观测数据,计算相邻点之间的纵、横向弦长均值作为原测成果;确定复测重点地段进行CPIII网外业测量,计算复测期间的纵、横向弦长均值,得到复测成果;对比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得到复测结果。本发明只需有选择性地针对重点地段CPⅢ网点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复测,无需再联测上一级控制点进行平差计算,也不用再考虑测量区段的长短,因此复测工作量将显著减少,效率显著提高。

    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仪传感器安装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75766B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010114563.5

    申请日:2010-02-11

    Inventor: 任晓春 罗文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轨道检测仪中姿态传感器安装调节装置。姿态传感器是获取轨检车轨道几何参数的主要数据源,由于姿态传感器与轨检车之间特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其安装位置精度直接影响到检测轨道几何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安装调节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上层承台和下层承台,上层承台两侧均设置有与下层承台连接的固定装置,两固定装置上均设置有穿过上层承台端头的承台调节螺丝,两上层承台端头上均设置有承台固定螺丝,上层承台台角上端均设置有传感器固定螺丝;下层承台台角下端均设置有检测仪连接螺丝,其中一个台角下端还设置有钢球。本发明采用的此种结构,可使传感器姿态测量值体现检测仪平尺的实际姿态,实现精确测量。

    一种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真三维航空遥感地质解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5223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54433.1

    申请日:201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真三维航空遥感地质解译方法。航空遥感影像在解译手段上,一般基于纸质黑白像对的立体镜解译模式,多数仅对航空像对进行固定尺度的立体观测解译,解译目标像对定位查找难,解译成果转绘繁琐,精度差,束缚了航空遥感影像有效的利用。本发明针对数字摄影测量的单个立体像对,建立了数字化的遥感地质真三维解译环境,改进了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提高了地质信息提取的精度。本发明实现了在工程地质信息解译过程中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环境的转换;在工程地质信息解译过程中,实现了全数字化的解译环境;利用红蓝眼镜模式实现了三维环境的建立,简化了软、硬件环境的要求,便于外业携带,提高野外工作开展的便利性。

    三维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7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011229930.6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法,利用GIS空间数据库、BIM模型数据库和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三库一体化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统一空间参考基础,将设计和施工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搭建三维GIS应用内核,支持GIS分析服务;搭建BIM应用内核,支持BIM数据分析处理服务;设计系统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接口,利用微服务的架构方法集成各子服务,形成基于三维GIS+BIM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本发明建立了通用的三维GIS+BIM应用系统,实现了对铁路施工组织设计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了不同GIS系统之间数据共享问题,实现了不同服务的集成。

    高铁线下结构物沉降监测仪室内多工况高精度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8583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910609129.5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铁线下结构物沉降监测仪室内多工况高精度校准装置,包括模拟沉降变形的精控升降平台以及模拟环境特征的工况保持环境箱,工况保持环境箱位于精控升降平台上方;所述精控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支架、载物台及升降调节系统;载物台位于工况保持环境箱内,底部设置有竖直方向的传动杆,传动杆下端安装于固定支架并设置升降调节系统;所述工况保持环境箱设置有温度保持系统、压力保持系统及湿度保持系统。本发明能够满足高速铁路线下结构物沉降监测仪室内校准的要求,实现多工况下高速铁路线下结构物沉降监测仪的室内高精度校准。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具有精度高、易操作及便于移动等特点。

    三维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721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29930.6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的搭建方法,利用GIS空间数据库、BIM模型数据库和铁路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三库一体化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统一空间参考基础,将设计和施工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搭建三维GIS应用内核,支持GIS分析服务;搭建BIM应用内核,支持BIM数据分析处理服务;设计系统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接口,利用微服务的架构方法集成各子服务,形成基于三维GIS+BIM的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系统。本发明建立了通用的三维GIS+BIM应用系统,实现了对铁路施工组织设计信息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了不同GIS系统之间数据共享问题,实现了不同服务的集成。

    GNSS辅助惯性测量的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2394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87264.7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NSS辅助惯性测量的轨道几何状态快速测量系统,包括搭载平台和其上设置的测量单元;所述搭载平台为轨道车;所述测量单元包括控制终端、数据采集模块、GNSS接收机和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向传感器发送测量指令,接收、存储及时间同步传感器数据,并向控制终端实时发送采集数据;GNSS接收机根据测量指令,接收GNSS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定位信息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进而发送给控制终端。本发明解决了既有轨道测量设备在诸多方面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实现了轨道几何状态的高效精准测量,满足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对轨道精准安装和高平顺性保持的要求。

    高速铁路通道门导航方法及导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2954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596370.1

    申请日:2020-06-28

    Inventor: 谢斯 任晓春 王玮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速铁路通道门导航方法及导航装置,高速铁路通道门导航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当前所处位置到目的地通道门的路径中所包含的采集路径;根据采集路径显示到达目的地通道门的导航路径;导航过程实时显示用户所处位置。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应目标通道门附近较为偏僻小路的采集路径的获取,有利于向用户展示能够从当前所处位置到达目标通道门的完整路径,用户根据前述完整路径即可准确导航至目标通道门,优化了由当前所处位置至目标通道门的导航路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