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72330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132291.9
申请日:2009-04-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0404 , H01M4/1395 , H01M10/0431 , H01M10/0587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具备卷绕成扁平状的电极组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即使使用高容量材料,也可抑制伴随着负极活性物质的膨胀收缩而产生的电极组的压曲,循环寿命特性优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所述电极组是在正极集电体(1)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2)的正极板(3)和在负极集电体(4)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5)的负极板(6)隔着隔膜(7)卷绕而成的,其中,正极板(3)的拉伸伸长率大于负极板(6)的拉伸伸长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9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048.5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E60/13 , Y10T15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具有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以及在集电体的凸部上形成的柱状体。柱状体所具有的构成是,含有至少与氧键合且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柱状体的活性物质的氧含有比率随着从集电体界面的离开而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449408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780018249.3
申请日:2007-10-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661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集电体和担载在其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多个柱状粒子。集电体的表面包含凹部和被所述凹部区划的多个突出区域。所述突出区域上担载有柱状粒子。此外,本发明涉及采用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主要是循环特性优良的高容量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采用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0466340C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610093747.1
申请日:2006-06-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它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包含至少含有Si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非水电解质包括作为主支持电解质的六氟磷酸锂,并且具有不低于50ppm且不高于200ppm的酸含量。所述负极在电池放电终止电压下相对于Li电极具有不低于0.6V且不高于1.5V的电势。所述电池可避免因充电期间负极上Si的溶解反应及已溶解Si的沉淀反应所引起的储藏特性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454613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80001076.5
申请日:2005-10-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0495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1 , H01M4/40 , H01M4/485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电池用负极具有集电体、活性物质层和无机化合物层。活性物质层形成于集电体之上。无机化合物层形成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之上。无机化合物层的通式表示为LixPTyOz或LixMOyNz。构成无机化合物层的化合物具有锂离子传导性,耐湿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50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780000910.8
申请日:2007-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至少具有:负极(2),其具有在负极集电体(14)的外周面沿卷绕方向离散形成、且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柱状的第1负极活性物质(15)、和离散形成于内周面上的柱状的第2负极活性物质(16);正极,其在正极集电体的两面具有包含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以及隔膜,其介于正极和负极(2)之间;其中,具有将卷绕时在负极(2)的第1负极活性物质(15)间形成的空隙率和在第2负极活性物质(16)间形成的空隙率之差设定在1.1%以内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300694A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680041330.9
申请日:2006-11-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具备片状的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含具有至少1个弯曲部的多个柱状粒子,柱状粒子能够吸藏和放出锂。另外,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第1步骤,使活性物质的粒子以+10°~+60°的第1入射角入射到片状的集电体上从而使活性物质沉积;第2步骤,使活性物质的粒子以-10°~-60°的第2入射角入射到片状的集电体上从而使活性物质沉积。根据本发明,可将柱状粒子由于活性物质层的膨胀和收缩而受到的应力在弯曲部进行分散。此外,从对电极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构成本发明的电极的集电体的露出部能够显著减少,其结果,在充电时由对电极供给的锂在集电体的露出部析出的量可以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167203A
公开(公告)日:2008-04-23
申请号:CN200680014346.0
申请日:2006-04-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3 , H01M2/263 , H01M2/30 , H01M4/70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具有带状电极群。上述电极群由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介于它们之间的隔离物组成。上述第一电极具有带状的第一集电体及负载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面对上述隔离物。上述第二电极具有带状的第二集电体及负载于其一个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述第二活性物质层面对上述隔离物。上述电极群曲折地折叠,构成叠层体,其具有多个平坦部、位于上述多个平坦部的第一端部侧且上述第一集电体位于最外周侧的至少一个的第一弯曲部、位于与上述第一端部侧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侧且上述第二集电体位于最外周侧的至少一个的第二弯曲部,上述叠层体具有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的第一端子及连接到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的第二端子。
-
公开(公告)号:CN1860628A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580001076.5
申请日:2005-10-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 , H01M4/0495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1 , H01M4/40 , H01M4/485 , H01M2004/027
Abstract: 电池用负极具有集电体、活性物质层和无机化合物层。活性物质层形成于集电体之上。无机化合物层形成于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之上。无机化合物层的通式表示为LixPTyOz或LixMOyNz。构成无机化合物层的化合物具有锂离子传导性,耐湿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217188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80002793.0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6 , H01M10/0525 , H01M10/441 , H02J7/0013
Abstract: 在具备包含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中,检测二次电池的电压。若检测值不足规定电压x,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B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x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z,则以比较大的电流值A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z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y,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C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y以上,则以恒电压充电或停止充电。其中,x<z<y。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