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薄热管的二除焊接一体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7637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011426550.1

    申请日:2020-12-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于超薄热管的二除焊接一体加工装置。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超薄热管的二除焊接一体加工装置包括:机架、焊接装置、切断装置、封口装置、凸轮装置、加热装置、夹尾料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架和安装底板;所述焊接装置包括焊接支架、三轴运动组件以及激光焊接头;所述封口装置包括第一封口组件、第二封口组件以及方形导轨;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之间的所述安装底板上形成有工件通孔;所述切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封口组件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置于所述工件通孔的下方。本申请所述的用于超薄热管的二除焊接一体加工装置具有二次除气定长和焊接一体化加工的优点。

    一种用于LED芯片非电接触EL检测的电极板结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5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11905.0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LED芯片非电接触EL检测的电极板结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结构包括透明基板层;ITO层设在透明基板层上;金属网格层设在ITO层上,金属网格层包括导电金属和电流聚集导路结构,导电金属呈网格设置形成金属区域并限定出多个网格空隙,网格空隙放置LED芯片,电流聚集导路结构分别设置在各网格空隙内,一端从金属区域引出,另一端延伸至网格空隙内。通过金属网格层和ITO层的设置,使得此电极板结构兼具金属导电的高导电率特性以及ITO导电的透明特性,在交流电的驱动下,可与另一电极板耦合出高强度的周期变化的电场,实现非电接触驱动LED芯片电致发光,并可利用光信号接收装置接收LED芯片发光时的光信号,适用于LED芯片非电接触EL检测。

    一种无需行间空调的数据中心及其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1251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1711478126.X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需行间空调的数据中心及其散热系统,涉及数据中心散热领域,其包括:至少一个液冷机柜列,所述液冷机柜列中无行间空调;至少一套液冷管路,每个液冷机柜均与液冷管路连接;架空地板,其布置在液冷管路上方;机房换热器,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液冷管路的末端,一端连接外部散热装置。液冷管路与液冷机柜连接在一起;管路末端连接有机房换热器,而机房换热器与外部散热装置连接;服务器的热量分别通过第一液冷换热装置传递、气冷换热装置传至第二液冷换热装置然后到液冷管路中最后通过机房换热器和外部散热装置。本发明能够缩短数据中心建设的周期,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实现智能调控,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

    一种金属管缩口及焊接封口一体的自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132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810099100.2

    申请日:2018-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管缩口及焊接封口一体的自动装置,包括设置有桌面板的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料斗机构、缩口机构、焊接机构、传送机构及控制系统,所述的料斗机构包括料斗,所述料斗包括倾斜设置的料斗底板、料斗中间板、料斗挡板、L形管料放置块;所述的缩口机构包括电主轴、直线移动机构、管材夹紧机构、冷却装置、伺服电机为动力的丝杆驱动机构;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顶料机构、两个X向直线移动机构、两根放置板、Z‑Y向二维移动机构、传动杆、两根传送V杆;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电路连接的触摸屏和PLC。本发明加工效率高、品质好、精度高,适应不同长短及加工参数金属管的缩口和焊接加工,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一种微热管结构及工艺参数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67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38338.4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热管结构及工艺参数的预测方法,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微热管吸液芯结构,确定需要预测的因变量参数和需要作为输入的自变量参数,通过微热管实验获取微热管参数数据集,对数据集中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筛选后,将所确定的自变量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多层感知机模型进行训练,形成参数预测模型。并采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预测模型进行超参数优化,提高模型预测性能。根据该参数预测模型,改变输入参数,获得相应的微热管结构及工艺参数。解决了传统设计中依赖专家设计经验、多次重复实验、不易快速得到微热管结构及工艺参数的问题,实现了编织网和平面丝网复合吸液芯微热管结构及工艺参数的快速主动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