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圆薄板的高温屈曲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2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2014.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圆薄板的高温屈曲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将研制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立体相机跟踪测量技术的变形测量系统,集成于圆薄板结构的高温屈曲试验装置中,动态监测并实时显示圆薄板结构在试验过程中的三维位移和全场应变。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处理捕捉图像,获得整个屈曲过程中初始屈曲、过屈曲与屈曲破坏时刻薄板结构模态。试验装置集成的红外热像仪,即使微弱的温度变化,依然能够辨别,可以实现无接触全局监测薄板结构温度变化情况,并通过数据采集‑传输‑计算机终端,能够可靠实现对板壳温度的动态监测与实时显示。以此探索热载荷和机械荷载耦合作用下圆薄板的屈曲性能和模态变化,充分发掘圆薄板在高温下的承载力。

    一种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632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212966.4

    申请日:2019-03-20

    Abstract: 一种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包括两个锚固端头、套管和钢索;该锚固端头设有锚具帽、约束套和至少一楔块,该约束套设有变径孔,该若干楔块位于变径孔内且形成有通孔,该锚具帽罩设于约束套一端;该钢索两端分别插入两锚固端头的约束套并穿过通孔,钢索端部还锤入针体并形成外扩端,该针体端压紧锚具帽;套管套设于钢索上且位于两锚固端头之间。本发明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柔性高强连接筋及其装配方法,可有效避免由于钢筋变形导致的拼接困难或注浆困难的问题。

    一种确定钢筋混凝土梁耐火极限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59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129470.7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钢筋混凝土梁耐火极限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混凝土梁的弯矩时利用了经典的弯矩‑曲率方法,通过代入钢筋混凝土梁中混凝土、钢材的强度随过火温度的衰减关系,可以获得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与受火时间的过程曲线,从而更能直观地掌握混凝土梁承载力随受火时间的衰减规律。可以评估混凝土梁的耐火极限随外荷载变化的直接关系,改善了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关于混凝土梁的耐火极限仅为恒定值的局限性。

    一种非四周受火后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736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710342370.7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四周受火后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装置及其实现方法,该试验装置的炉体的第四面炉壁根据混凝土柱的受火方式由两块活动炉壁加上中间开口部分砌筑临时性填充墙组合而成。炉体设置在反力架的架体内,竖向荷载加载装置安装在中间横向钢梁底面用以对混凝土柱施加竖向荷载;水平拉压伺服加载装置安装在水平反力墙上,可在受火后对混凝土柱试件施加推覆荷载和低周水平反复荷载。通过该试验装置对持荷混凝土柱先进行非四周受火方式下火灾试验,熄火冷却后再进行拟静力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各测点的气压、温度、位移和荷载。本发明适用于三面、相邻两面、单面等非四周受火方式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和灾后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粱端水平约束力的测试装置及粱端水平约束力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286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425927.5

    申请日:2020-05-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粱端水平约束力的测试装置及粱端水平约束力的测试方法,包括上端约束构件、下端约束构件以及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支撑待测粱端的实验构件,所述实验构件的末端设置于所诉上端约束构件与下端约束构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盘、实验构件及第二连接件上的预留孔洞实现上端约束构件与下端约束构件对实验构件的夹紧;还包括上部力传感器、下部力传感器以及反力架;所述上部力传感器及下部力传感器均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应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准确的测试出试验构件在试验过程中梁端水平约束力的变化趋势,进而获得试验梁在变形时截面内力的变化过程,从而有助于相关理论的研究。

    一种装配式柔性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274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61318.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柔性连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低松弛高强预应力钢绞线、套筒、螺杆、上锚固帽、压帽、楔块、上锚具约束锚段、下锚具约束锚固段、楔块、压帽、受压弹簧和下锚具帽。本发明的柔性连接装置在轴向方向具有很强的抗拉拔能力,可以满足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受力钢筋的内力传递;还具有一定的侧向变形能力,当拼接的上锚具和下锚具或者外伸的柔性连接装置与灌浆孔存在无法调节的误差时,柔性连接装置通过自身的侧向变形可以完全插入灌浆孔,不影响构件的拼装;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通过无收缩高强灌浆料预先灌入灌浆孔中,然后受柔性连接装置挤压,将多余浆体挤出,避免注浆不密实的风险。

    一种基于大桥沉管隧道模型三维加载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3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84672.5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桥沉管隧道模型三维加载试验平台,通过垂向加载系统、水平加载系统和与沉管隧道斜边垂直加载系统,实现模拟沉管隧道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情况,提高试验的精度,便于观测试验过程中结构的响应。沉管隧道两端自由端通过有效长度的节段接头作为边界约束,克服以往边界约束条件不足的缺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在不同工况下管节接头以及节段接头力学行为研究所需的三维加载试验平台,能够满足接头以及管段研究的试验要求;克服传统研究沉管隧道节段接头更换困难,节省试验经费,为沉管隧道在不同工况下接头以及管段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和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190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56586.3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复合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结构和装配方法,包括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梁,该复合钢管混凝土柱内预埋有加强圆钢管,还包括节点环、连接片和若干连接件;该节点环设有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该腹板上设有贯通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外周设有若干加劲肋,该上翼缘和下翼缘分别连接于腹板上端和下端并设有适配连接管端部的开口;该钢管混凝土柱一端插入开口,其套筒通过连接件与上翼缘或下翼缘固定连接;该连接片罩设于连接管外并与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密封固定,其上还开设有小孔;该钢梁与上翼缘、下翼缘和腹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本发明保证了节点连接的可靠性,使节点的施工更加简单。

    隧道顶板耐火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500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84762.X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00

    Abstract: 隧道顶板耐火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一上开口的火灾炉、若干支座、用于模拟隧道顶板的构件和密封结构;所述火灾炉、构件和密封装置包围形成一密封的炉膛;所述支座竖立于所述炉膛内部,与所述火灾炉的炉壁具有相同高度;所述构件架置于所述支座上;所述密封结构包括4交错放置的炉盖和用于密封所述炉盖与火灾炉之间的空隙的至少一耐火砖,利用该装置的隧道顶板耐火性能测试方法,装卸构件操作方便,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014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73169.3

    申请日:2017-02-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2/74 E04B2/7407 E04B2/7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木混合龙骨复合墙体及其实施方法,所述复合墙体包括经过剖分的冷弯薄壁型钢、软木板、自攻螺钉和轻质板材;所述冷弯薄壁型钢包括沿冷弯薄壁卷边槽钢腹板中和轴剖分成的两部分,组成混合龙骨中的钢龙骨,所述两部分分别放置在墙体截面高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软木板包括两块,组成混合龙骨中的木龙骨,放置在所述冷弯薄壁型钢腹板中和轴附近;所述软木板与所述冷弯薄壁型钢采用自攻螺钉连接成整体;所述轻质板材挂在所述混合龙骨两侧冷弯薄壁型钢的翼缘上。本发明的复合墙体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好、承载能力高、重量轻、节能环保的特点,此外,当龙骨不满足建筑保温要求或力学性能要求时,更换相应部件后可继续使用,灵活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