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10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41995.5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的变压器涌流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变压器发生涌流和内部故障时的三相差动电流录波数据;2.对采集的录波数据进行离散小波变换预处理;3.在小波域内对采集的录波数据进行奇异熵、灰度矩和分形维数特征抽取,构建表征涌流和内部故障特性的样本集;4.将构建的样本集输入至逻辑斯蒂回归分类器中进行模型训练,得到识别涌流和内部故障工况的决策函数;5.当产生新的录波数据时,结合当前决策函数判别结果与真实结果的一致性,采用自学习框架模式对当前决策函数进行再学习与更新。本发明具有原理简单、硬件要求低、抗干扰性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可用于变压器差动保护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8304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84094.X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二次系统隐性故障评估方法,包括针对目标故障类型,根据目标故障类型在多次故障模拟仿真中发生的次数与多次故障模拟仿真的总次数确定目标故障类型对应的发生概率;根据目标故障类型对应的电力系统故障参数以及发生概率,确定目标故障类型对应的风险指标,其中,目标故障类型对应的电力系统故障参数用于表示由目标故障类型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电力系统故障的严重程度;根据多个目标故障类型对应的风险指标确定电力系统的综合风险指标。本公开的二次系统隐性故障评估方法能够量化的反映由于隐性故障引发的连锁性故障后,潮流转移等实时运行条件对于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更加准确的反映电力系统故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68160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16720.1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谭乾 , 焦邵麟 , 刘刚 , 刘海琼 , 刘玮 , 王峰 , 蒋纬纬 , 杨常府 , 袁亮荣 , 张智锐 , 刘琨 , 葛亮 , 刘世丹 , 卜少明 , 赵纪元 , 詹庆才 , 谢晓冬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识别电网故障报告的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确定电网故障报告对应的一次设备;获取所述一次设备的在线数据信息;根据所述一次设备的在线数据信息,确定所述一次设备是否处于检修状态;若所述一次设备处于检修状态,确定所述电网故障报告为非真实电网故障报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电网故障报告的真实性的方法,能够减少调度人员处理的电网故障报告的数量,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提高恢复供电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343481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11249504.7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Inventor: 武二克 , 赵志勇 , 毛扬 , 李丽 , 刘刚 , 谢晓冬 , 段刚 , 王小海 , 侯佑华 , 朱长胜 , 齐军 , 蒿峰 , 郭琦 , 郭勇 , 闵勇 , 徐飞 , 陈群 , 陈磊 , 戴远航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热电解耦的电网风电消纳协调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接入模块,获取与电网中的热电厂、风电场和储热装置相关联的调度参考数据、调度计划类参考数据和电网的参考调度计划;计划生成模块,基于调度参考数据、调度计划类参考数据和参考调度计划生成考虑储热后电网的调度计划;计划下发模块,将调度计划分别下发至热电厂、风电场和储热装置。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热电解耦的电网风电消纳协调控制装置,合理地安排了储热装置的储热及放热功率,使得热电机组发电出力更好的匹配间歇性、波动性的风电出力,实现电、热能源系统的协调优化运行,最大限度的提升了风电消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82398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140593.0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一种基于WAMS动态数据的发电机励磁系统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包括发电机状态监测模块、励磁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抑制低频振荡效果评价模块、励磁调节器限制与保护动作正确性评价模块。实时计算和监测发电机运行状态指标、评估励磁调节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抑制低频振荡能力以及在线对励磁调节器限制与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做出评价。本发明以设备在线监测为手段,搭建发电机励磁系统的监测评价平台,通过远程对发电机励磁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电源侧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同时也为电网调度运行人员快速定位励磁系统问题提供了辅助工具和便利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729420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99130.8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保信主站数据的变电站状态监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建立待特别维护的变电站状态评估模型,定义待特别维护变电站状态监视的相关KPI指标,配置待评估的变电站,并基于已配置变电站的保信主站数据实时分析计算,最后输出统计分析结果到商用库表中,由人机主界面软件分析和管理变电站状态信息,为调度运行人员远程特别维护变电站提供了自动化辅助手段,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80267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02293.X
申请日:2017-06-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二次设备智能运维系统的家族性缺陷诊断方法,从继电保护二次设备频繁发生的告警入手,通过缺陷管理模板将告警进行详细的分类,针对同一型号的二次设备,将频繁发生多种类型告警和频繁发生同一类型告警的行为纳入家族性缺陷范围,本发明对二次设备的家族性缺陷的诊断,能够对二次设备的健康运行状态提前做出评估,提前发现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隐藏的风险,对电力系统一次和二次设备检修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本发明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909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458158.8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囯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鹏 , 罗明武 , 孙朝霞 , 段刚 , 罗云月 , 王武林 , 朱锦峰 , 刘天慈 , 李志学 , 汪涛 , 武二克 , 孙玉恒 , 张晓晓 , 刘刚 , 杨东 , 孟显 , 武雪利 , 李丽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启发式潮流计算的发电机出力灵敏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全部PV节点转化为PQ节点,令被研究发电机组单独增加或减少适当出力,然后计算两个状态断面的潮流,对关注的响应量求取两个潮流断面的结果的差值,由此可计算出,某台发电机有功或无功出力对于电网中其他线路潮流、线损、网损、节点电压的灵敏度系数。解决了常规灵敏度系数计算方法中,公式推导复杂,计算量大,容易出错,编程求解开发工作量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575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06863.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网潮流转移危害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广域相量测量系统所获得的高采样率广域同步的实时动态功率变化数据,基于电网日常运行中线路功率波动信息,利用统计技术,计算出电网中各线路间潮流转移关系以及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的危害程度,并可从中选择出发生线路开断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严重危害的线路进行重点监控。该方法不基于潮流计算,并且仅依赖电网运行人员所能直接获取的实测数据,可以考虑各种连锁调控装置以及动态过程对潮流转移的综合效果,从而实现对潮流转移危害程度的动态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71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77023.2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23/1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3/1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量分群渲染的网源振荡模态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频谱分析获取各电源节点的某一同频率振荡功率,以及相应的幅值和相位,然后在各电源节点用指针相量表示各电源点振荡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各相量与参考相量夹角是否超过90°,将各电源节点分成两组,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渲染。藉此运行人员,可获取振荡功率在哪些电源点之间进行交换,振荡中心在何处,哪些电源点对振荡的贡献最大。从而克服传统振荡分析结果不能给出振荡模态结果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