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塑化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9885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710935050.2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塑化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装置,包括支架、打印单元、用于将熔融的物料传递到打印单元进行打印的打印头单元以及物料熔融单元;支架包括设置有打印头单元和物料熔融单元的第一工作平台和设置有打印单元的第二工作平台;物料熔融单元包括用于熔融物料的超声系统、定量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超声系统运动的驱动系统,定量装置包括连接杆、左板和右板;连接杆一端设置在第二底座的空腔内,另一端伸出空腔并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超声系统连接;左板设置在空腔内,且与连接杆设置在空腔内的一端固定;右板对应左板设置在空腔内且右板与左板之间设置一定距离,右板套设在连接杆上且能沿连接杆移动。本发明采用超声方式进行熔融,熔融速度更快。

    基于矩形狭缝的微尺度聚合物粘度在线检测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79100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015106.5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矩形狭缝的微尺度聚合物粘度在线检测方法及设备,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根据粘性流体三维不可压缩流动方程,计算样本聚合物在矩形狭缝流道内的速度分布方程;根据速度分布方程计算矩形狭缝流道对应的粘度计算公式;采集矩形狭缝流道内待测聚合物的目标参数;将压力降、体积流量和非牛顿指数代入粘度计算公式,得到待测聚合物的粘度值。通过本公开的方案,根据粘性流体三维不可压缩流动方程简化得到速度分布方程并求解得到对应的粘度计算公式,然后采集矩形狭缝流道内代缴聚合物的目标参数,代入公式得到待测聚合物的粘度值,提高了矩形狭缝的微尺度聚合物粘度检测的适应性、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838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19358.7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注塑‑压缩成型工艺和快速变模温技术,通过模具初次合模将纤维编织布固定在注塑模具型腔中,并形成预留浸渍间隙;打开快速变模温系统,将型腔中的纤维编织布加热至热塑性树脂熔融温度以上,注射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熔体至预留浸渍间隙后,进行二次合模,完成熔融树脂对纤维编织布厚度方向的充分浸渍及其表面特征结构的注射成型,然后保压、冷却,得到复合结构。本发明一步成型同时具有连续纤维和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极大的缩短成型周期及附加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方法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汽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通过镍复合电铸模芯注塑成型制备微流控芯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6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70978.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镍复合电铸模芯注塑成型制备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硅母模和复合电铸液;S2:将所述硅母模经真空镀膜喷金导电化处理;S3:将喷金导电化处理的硅母模放置于所述复合电铸液中进行模芯电铸,再经清洗和干燥,得到镍复合电铸模芯;S4:将所述镍复合电铸模芯经注塑成型充填、保压、冷却和脱模过程,通过基片与盖片键合后得到可用于化学检测和分析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复合电铸液是通过在纯镍电铸液中溶解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低表面能材料,通过磁力搅拌分散后获得。本发明通过镍复合电铸模芯注塑成型制备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高质量、大批量、低成本制造。

    超声塑化系统用进料施压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0103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0457181.3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塑化系统用进料施压组件,它包括平动机构、转动机构、进料施压组件和料筒组件;进料施压组件包括定量输送杆、过渡杆、连接轴和施压柱塞,定量输送杆的一端通过过渡杆与施压柱塞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轴相连;料筒组件包括料筒,料筒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进料施压组件置于料筒内、通过连接轴与转动机构相连,施压柱塞穿过料筒伸至塑化腔内;转动机构与平动机构相连。聚合物颗粒缓存于定量输送杆上,转动机构工作,聚合物颗粒定量下行,实现定量进料,缩减手动进料时间并对所需材料预估输送,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然后平动机构带动进料施压组件下行,提供塑化压力,塑化后熔体进入注射单元,实现定量进料与输送一体化。

    微尺度矩形狭缝的聚合物粘度在线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5284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12493.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尺度矩形狭缝的聚合物粘度在线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注射机;粘度测试装置包括模具架、加热组件、测压组件和型腔厚度调节组件,型腔厚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模具架上,且型腔厚度调节组件的芯模、密封块以及模具架的动模板组合形成矩形型腔,注射机的注射口和矩形型腔均与模具架的浇注嘴连通,加热组件与矩形型腔贴合,测压组件设置于矩形型腔底部并测量矩形型腔的压力降;控制器与测压组件的数据输出端电连接,以及,注射机和加热组件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注射速度和接收的压力降,得到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通过本公开的方案,提高了适应性、检测效率和精度。

    一种新型超声塑化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355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32486.2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超声塑化成型装置,包括动模装置,模芯,超声塑化头,定模装置,送料装置,退料装置,所述动模装置固定在工作台,用于放入塑化聚合物;所述模芯设于动模装置内部,其朝外的端面设有模腔;所述超声塑化头设于动模装置上方,并覆盖模芯,该超声塑化头与外部超声发生器连接;所述定模装置设于超声塑化头外部并与动模装置贴合;所述送料装置安装在工作台,并伸入动模装置内推动聚合物移动;所述退料装置安装在工作台,并穿过动模装置与模芯连接,将模芯内加工成型的聚合物产品顶出。本发明能够解决超薄和微结构产品由于聚合物粘度大而导致注射不完全的问题。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被动微混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73987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642916.2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被动微混合器,包括微混合器基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待测样品通道、鞘流通道和检测通道,待测样品通道和鞘流通道的出流端与检测通道的进流端通过混合室连接,检测通道由若干个混合单元串联组成,每个混合单元内设有一个Z型微结构挡板,Z型微结构挡板与混合单元内的通道侧壁之间留有间隙,相邻两个混合单元内的Z型微结构挡板呈镜像对称设置。该被动微混合器可有效提高混合质量,缩短混合距离,增强化学发光强度,进而提高化学发光检测的灵敏度,且结构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被动微混合器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一种薄膜瞬时应力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989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725772.7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薄膜瞬时应力的计算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在基底上进行薄膜沉积试验,并实时测量基底曲率半径R与沉积层厚度hf;根据下式计算第i时刻的薄膜瞬时应力σfi。本发明可适用于基底和薄膜不同弹性模量比及厚度比情况下的应力计算,在电沉积过程中可以准确显示初始阶段的应力变化,可精确得到整个厚度上每一个采样点的瞬时应力,结果更准确,适用于电化学沉积、CVD气相沉积、表面喷涂等领域的薄膜应力计算。

    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48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519358.7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杂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快速成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注塑‑压缩成型工艺和快速变模温技术,通过模具初次合模将纤维编织布固定在注塑模具型腔中,并形成预留浸渍间隙;打开快速变模温系统,将型腔中的纤维编织布加热至热塑性树脂熔融温度以上,注射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树脂熔体至预留浸渍间隙后,进行二次合模,完成熔融树脂对纤维编织布厚度方向的充分浸渍及其表面特征结构的注射成型,然后保压、冷却,得到复合结构。本发明一步成型同时具有连续纤维和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结构,极大的缩短成型周期及附加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方法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汽车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