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6308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523722.7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47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技术领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尿素空气预混合喷射系统,包括:控制器、计量泵、尿素溶液罐、尿素溶液稳压腔、回流阀、喷射电磁阀、空气雾化喷嘴、空气电磁阀、空气稳压腔、空气减压阀、压缩空气罐、冷却液电磁阀、集成式热交换装置、管路热交换装置、尿素溶液罐热交换装置。本发明具有能耗低、准确性和稳定性高、结构简单、系统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低的特点,能更有效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和NOx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634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51174.X
申请日:2009-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多模式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发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离合器、第二电机、模式换档装置、减速差速器、驱动桥、车轮、储能装置、电机控制装置。第一电机的转子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离合器与第二电机的转子相连接,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模式换档装置、减速差速器、驱动桥与车轮相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模式换档装置为多速比变速机构,可以不包括离合器。本发明降低了对第二电机大转矩的要求,具有多模式无级变速、低系统成本、低开发成本、低维修成本等特点,使整车油耗、排放、动力性、驾驶平顺性等达到综合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1316048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710022995.1
申请日:2007-05-29
Applicant: 扬州福德电池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氢动力蓄电池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是动力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属于动力蓄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特点是采用电池内阻、电压、电流、温度的在线测量,进行电池组在线诊断、荷电量SOC在线计算、电池安全状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按预充电、加入负脉冲的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涓流充电等4个进程依次进行,使充电效率最高、充电时间最短,同时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避免在充电过程中过热、内压过高而损坏电池,实现无人看守的自动智能化最优安全充电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299927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310122933.X
申请日:2003-12-29
Applicant: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电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为:所述的绝缘监测电路的连接关系为,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与相应的高压输出端连接,滤波器的一个端接地,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与保护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保护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连接;高压输出的一端与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分压电路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采用本电路能实现动态实时监测高压电路对车身的绝缘性能并输出故障状态信号,以便控制电路及时切断高压电输出,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且本发明的电路简洁体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制造成本较低,可普遍应用用于各类电动汽车可普遍应用于各类电动汽车的绝缘监测控制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567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5504.7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聊城巽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B60W4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滚动驾驶风格识别的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从CAN总线中获取刹车、油门踏板开度、方向盘转角、车速信息,以构建工况信息库;提取踏板开度信息、方向盘转角信息并与预设的开度阈值相比较,识别当前驾驶工况;提取历史车速信息,对历史车速轨迹进行基于时间窗的滚动切割,得到车速时间序列;对车速时间序列应用求平均、求标准差提取统计特征,应用EMD‑DFT联合提取时序特征,基于此两种特征识别驾驶风格;将驾驶工况和驾驶风格作为输入实现主动悬架控制。本发明实现驾驶风格的准确识别,同时引入基于时间窗的滚动识别,改善悬架控制的实时性,最后结合人‑车因素提高悬架控制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51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62336.5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89 , G01R31/385 , G01R31/396 , G06N3/063 , G06N3/084 , G06F18/23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云协同多尺度融合的电池故障早期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云端接收并存储的终端上传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运行数据进行切片式预处理,得到多个有效充电片段与有效放电片段;对有效充电片段或有效放电片段,提取适用于稀疏数据特点的六类差熵特征矩阵;对六类差熵特征矩阵进行多尺度无监督学习,获得每个单体的健康分数,根据预设的综合故障分数阈值评价当前电池系统中是否存在异常单体;从六类差熵特征矩阵中划分热差熵特征矩阵并进行多尺度无监督学习,根据预设的热失控故障分数阈值评价所述异常单体的故障类型,实现故障类型的无监督式识别。本发明能够实现电动汽车场景和储能电站场景下对电池系统的快速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68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0076649.7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纤维结构的复合陶瓷,包括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胞壁以及填充在隔室内的胞体;胞壁的材质为高韧性陶瓷,胞体的材质为高强度陶瓷;制备过程为制备高强度陶瓷浆料和高韧性陶瓷浆料;在铸造模具中插入石蜡芯占位,在铸造模具中注入高强度陶瓷浆料,待高强度陶瓷浆料固化后,加热使石蜡芯融化流出,形成胞壁和由胞壁围成的隔室;在铸造模具中注入高韧性陶瓷浆料填充隔室的空间,待高韧性陶瓷浆料固化后将得到的具有蜂窝结构的湿坯体;的蜂窝结构的湿坯体经过压制处理、烧结处理得到的蜂窝纤维结构的复合陶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陶瓷结构可控性能好、强度高、韧性好、高透光和不老化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2411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711246.5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工况预测的混合动力汽车能效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根据车载GPS获取路面信息并进行存储;根据车身控制器获取环境信息;步骤2:根据路面信息和环境信息,得到最优控制SOC;步骤3:根据环境信息计算车辆需求扭矩;根据实际SOC和最优控制SOC计算SOC偏差值;根据SOC偏差值和最优控制SOC变化速率的等价因子计算最优控制的等价因子;根据需求扭矩、最优控制的等价因子和最优控制SOC计算混合动力汽车行程的最优控制输出指令;步骤4:在车辆行程结束后,计算并存储当前工况数据,对工况数据库进行更新。本发明实现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程电能分配优化和短程部件工作点优化,具有节油率高、实时性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68291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0965280.2
申请日:2019-10-11
IPC: B60W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tacked LSTM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短程车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加速驾驶意图模糊推理器;S2、构建制动驾驶意图模糊推理器;S3、构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S4、构建用于电动汽车短程车速预测的Stacked LSTM神经网络;S5、用构建好的训练集对所述Stacked LSTM神经网络进行训练;S6、向所述Stacked LSTM神经网络输入实时的电动汽车速度、电动汽车加速踏板开度和加速踏板开度变化率、电动汽车制动踏板开度和制动踏板开度变化率,进行电动汽车短程车速预测,输出电动汽车短程车速序列。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提高车速预测精度、缩短预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2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33249.1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1K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内部三维温度无损软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划分电池单体总节点数;通过实验得出总节点数与测点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测点数量和布置表面测点;使用NTC温度传感器测量电池测点温度和环境温度;基于七节点热平衡单元建立单体热阻模型;使用集总参数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对流热阻和比热容;利用扩展集总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传导热阻;将传导热阻、对流热阻、比热容和测点温度输入单体热模型,计算得出所有节点温度值,实现电池内部温度无损软测量。本发明实现了对大容量方型锂电池内部三维温度无损软测量,同时兼顾最高温度点监测、经济性好和易于实车实现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