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3175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4173.5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D417/12 , C07D213/71 , C07D277/80 , C07D239/38 , C07D413/12 , C07D285/125 , C07D263/58 , C07C31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相中催化分子氧氧化生成具有S‑N键的次磺酰胺化合物的方法,以水溶性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为催化剂,在氧气或空气环境中,使巯基化合物和胺类在水相中于压力0.01‑1.00MPa、温度40‑100℃的条件下反应1‑30小时,生成具有S‑S键的二硫化合物。反应在水相中进行,无需添加其它有机溶剂;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反应效率高,可多次利用;合成工艺简捷,产物选择性高,副产物少;废物少,环境友好,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18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10061.0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无锡乾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Inventor: 彭海燕
IPC: C07D239/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药中间体3-羟乙基-2-甲硫基嘧啶-4-腈的合成方法,以嘧啶-4-腈为原料,在溶剂丙酮的作用下,PH4.5-5.5下,温度100℃-140℃下先后通过羟基化和硫化反应生成3-羟乙基-2-甲硫基嘧啶-4-腈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医药中间体3-羟乙基-2-甲硫基嘧啶-4-腈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并且操作安全,提高了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15125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90730.2
申请日:2014-05-07
Applicant: 兰州大学 , 苏州维永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IPC: C07D239/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6‑异丙基‑4‑(4‑氟苯基)‑2‑硫基‑5‑基]甲酸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以对氟苯甲醛,异丁酰乙酸酯以及硫基取代的异脲硫酸盐为原料进行反应,再经过光敏氧化反应制备获得目标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在工业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119280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295919.8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D239/38 , C07D239/47 , C07D409/04 , A61K31/505 , A61K31/50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类含氨基脲与端炔结构单元的嘧啶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以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以下简称LSD1)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三组分一锅法构筑嘧啶活性片段,随后经取代、氯代和氨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通式如I所示。I,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和LSD1酶抑制活性实验证明,该类化合物通过抑制LSD1的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先导化合物,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25458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578549.3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D277/72 , C07D277/16 , C07D285/125 , C07D239/38 , A61P31/04 , A61P3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 C07D277/72 , C07D239/38 , C07D277/16 , C07D285/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硫杂环查尔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本发明利用经典的亲核反应将硫杂环与查尔酮母核骨架拼接,简单高效,绿色环保地合成了含硫杂环查尔酮衍生物。其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R1为2-苯并噻唑基、2-噻唑啉基、2-噻二唑基、2-嘧啶基;R2为3,4,5-三甲氧基或者为氟、氯、溴在苯环上不同位置单取代或双取代。该类化合物体外抗菌活性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抑制活性,尤其对大肠杆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候选或者先导化合物,应用于制备抗菌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48332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70428.0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IPC: C07D403/14 , C07D239/30 , C07D239/58 , C07D239/38 , C07D239/42 , C07D239/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艾瓦那非中间体A和中间体B,以及艾瓦那非中间体A、B和艾瓦那非的合成方法。艾瓦那非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式(I)化合物在-10~5℃时与2-甲胺基嘧啶反应得艾瓦那非中间体A;然后在0~3℃时与3-氯-4-甲氧基苄胺搅拌反应0.2~0.4小时得艾瓦那非中间体B;将艾瓦那非中间体B与L-脯氨醇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18~22小时得艾瓦那非。其中艾瓦那非中间体A和B,以及式(I)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本发明的艾瓦那非中间体A、B结构简单,产品质量好;合成方法的成本低;整个过程的合成路线短,反应步骤少,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还提高了艾瓦那非中间体A、B以及艾瓦那非的收率和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19280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95919.8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D239/38 , C07D239/47 , C07D409/04 , A61K31/505 , A61K31/506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38 , C07D239/47 , C07D4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公开了一类含氨基脲与端炔结构单元的嘧啶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以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以下简称LSD1)作为靶标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以三组分一锅法构筑嘧啶活性片段,随后经取代、氯代和氨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通式如I所示。I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和LSD1酶抑制活性实验证明,该类化合物通过抑制LSD1的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可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先导化合物,应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016927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76055.5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7D239/38 , C07D401/12 , C07D403/12 , A61K31/635 , A61K31/505 , A61K31/506 , A61P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38 , C07D401/12 , C07D4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嘧啶巯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嘧啶巯乙酰胺类衍生物是具有通式I或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或前药。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含有一个或多个此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在治疗和预防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003943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187498.7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南通常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D239/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39/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格瑞洛中间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间体Ⅰ的制备;(2)中间体Ⅱ的制备;(3)替格瑞洛中间体即4,6-二氯-5-硝基-2-丙硫基嘧啶的制备。有益效果:本工艺方法路线简短,操作易行,环境污染小,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84881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91332.5
申请日:2014-03-13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7D401/12 , C07D239/38 , C07D239/47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1/12 , C07D239/38 , C07D239/4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含脲基片段的4-取代-6-苯基嘧啶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以苯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环合、取代、氯代和氨解等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含脲基片段的4-取代-6-苯基嘧啶衍生物。本发明化合物具有通式Ⅰ结构,X为N、CH;R为Cl、4-CH3-C6H5-NH2、4-CH3O-C6H5-NH2。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证明,该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对此进一步优化有望获得抗肿瘤的一类新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