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18448A
公开(公告)日:1999-06-02
申请号:CN97194628.0
申请日:1997-03-06
Applicant: BASF公司
IPC: C07B61/00 , C07C33/12 , C07C33/14 , C07C33/36 , C07C69/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40B50/14 , C07B2200/11 , C07C29/147 , C07C69/608 , C07C2601/08 , C07C2601/14 , C40B40/04 , C07C33/05 , C07C33/12 , C07C33/14 , C07C33/16 , C07C3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其中n为0—4而其它变量具有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意义的式(Ⅰ)的环烷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生产其中X为-COOR4、-CONR5R6、CH2OH的式(Ⅰ)化合物中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1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3336.3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07C29/09 , C07C33/14 , C07C67/297 , C07C69/145 , C07C67/42 , C07C69/16 , C07C45/59 , C07C49/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香鳞毛蕨特征性萜类化合物Albicanol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半合成方法,属于Albicanol制备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合成香鳞毛蕨特征性萜类化合物Albicanol存在产率略低,同时有副产物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经过甲基锂开环、Baeyer‑Villiger氧化、二氯亚砜还原、间氯过氧苯甲酸去除副产物和碱性条件脱酰基处理。相较于之前的生产工艺,本发明方法有较高的产率,同时其步骤简便,便于操作,不使用有毒的试剂,产物洁净度较高,副产物也为该产物的同分异构体。其中的关键步骤Baeyer‑Villiger氧化经过工艺优化,产率可达80%以上,其余三步的反应均为95%以上的产率,利于工业生产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7294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1274.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华中农业大学
IPC: C11B9/00 , C11B9/02 , B01J13/02 , B01J13/04 , C07C7/00 , C07C7/04 , C07C15/06 , C07C11/21 , C07C13/23 , C07C13/21 , C07C67/48 , C07C67/54 , C07C69/24 , C07C69/157 , C07C69/533 , C07C29/74 , C07C29/80 , C07C33/025 , C07C33/22 , C07C33/14 , C07C45/78 , C07C45/82 , C07C49/21 , A23L27/29 , A23P10/30 , A23C9/13 , A23C9/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葡萄皮渣中提取的香气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植物香气物质提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葡萄皮渣清洗干燥后研磨成粉;将葡萄皮渣粉中加入水得到混合液;加入酶后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减压蒸馏得到葡萄皮渣香气化合物提取液作为芯材。将壁材加入热水中溶解,将芯材加入到其中,搅拌静置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渣进行冷冻干燥并研碎,得到香气微胶囊。从一个新的角度实现葡萄皮渣的高值化处理,共提取出了56种香气化合物。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安全有效、简便经济,提取后皮渣仍然可进一步回收。采用该方法得到的葡萄皮渣香气微胶囊具有果香、花香和青香,易溶于水并且在粘稠食品基质中具有香气缓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428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160504.9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A61K31/045 , A61K9/06 , A61K47/22 , A61K47/10 , A61P19/02 , A61P37/02 , A61P29/00 , C07C29/74 , C07C33/14
Abstract: 倍半萜化合物Albicanol及含有其的香鳞毛蕨软膏剂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属于天然产物应用技术领域。为了进一步地研究香鳞毛蕨提取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甲醇对香鳞毛蕨进行浸提获得浸膏,然后利用不同的有机试剂萃取浸膏水溶液,获得不同组分的香鳞毛蕨提取物,经筛选发现石油醚相中的Albicanol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治疗效果,并且本发明对Albicanol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机理及是否具有副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Albicanol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59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42029.3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山东华素制药有限公司
IPC: C07C29/74 , C07C29/80 , C07C29/86 , C07C29/76 , C07C33/14 , C07C303/44 , C07C309/25 , C07C30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洋甘菊花有效成分提取方法,从洋甘菊花中高效提取愈创薁磺化物和红没药醇,在提取步骤中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特定配比的醇酸进行超声震荡混提,能够促进高效提取出两种有效成分,并且保持有效成分的活性和后期的化学合成转化,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95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1536768.7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D493/10 , C07C59/42 , C07D243/12 , C07D471/04 , C07D487/22 , C07C49/573 , C07C33/14 , A61P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端孢霉烯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这些化合物可诱导内源性β细胞再生,能够降低血糖,从而可制备降血糖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063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0157206.4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47/46 , C07C45/79 , C07C29/76 , C07C33/14 , C07D301/32 , C07D303/48 , A61P29/00 , A61K31/11 , A61K31/047 , A61K31/045 , A61K31/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化合物1~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益智仁的醇提取物进行多次分离后再经HPLC半制备所得,纯度较高。所述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069063.6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海雷 , 艾丽米热木·依力哈木 , 努尔买买提·库达巴尔地 , 王瑞婷 , 木亚塞尔·阿布力米提 , 马艳芳 , 依力扎提·阿力江 , 张宝新
IPC: C07C29/74 , C07C29/76 , C07C29/80 , C07C29/86 , C07C29/88 , C07C33/14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Q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α‑红没药醇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α‑红没药醇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取(‑)‑α‑红没药醇发酵液,加入有机溶剂和破乳剂混合,静置分相,分出有机相;步骤2,向有机相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得到脱色液;步骤3,对脱色液或用醇溶剂反萃取后得到的脱色液进行蒸馏,即得。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较少、提取率高、后处理简单的优点,此外,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本发明的方法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因此,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0568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211457852.4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基紫罗兰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紫罗兰酮与乙烯基镁盐依次进行格氏反应和淬灭反应,至反应液中镁离子含量≤700ppm结束淬灭反应,得到所述乙烯基紫罗兰醇。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得到的乙烯基紫罗兰醇纯度高,色度低,存储稳定性好,通过控制制备中镁离子含量即可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498809.0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C35/37 , C07C33/14 , C07C29/76 , C07C59/46 , C07C51/42 , C07C51/47 , C07C69/16 , C07C67/48 , C07C67/56 , C07D311/00 , C12N15/53 , C12N15/52 , C12N15/80 , C12N1/15 , C12P17/06 , C12P7/02 , C12P7/42 , C12R1/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桥环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桥环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Biposoropenoid A、Biposoropenoid B、Biposoropenoid C、Biposoropenoid D、Biposoropenoid E、Biposoropenoid F、Biposoropenoid G、Biposoropenoid H、Biposoropenoid I、Biposoropenoid J、Biposoropenoid K,并提供了具体的结构。该桥环倍半萜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簇来源于平脐蠕孢菌11134(Bipolaris sorokiniana 11134),所述基因簇含有2个基因,分别为编码倍半萜合酶的基因BsstB或其功能等同体,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BsstA的基因BsstA或其功能等同体。其中,所述Bsst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BsstB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发现的Biposoropenoids基因簇催化产生新的桥环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丰富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发现药物先导分子提供了宝贵的化合物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