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臂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8578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010241251.0

    申请日:2010-07-27

    Inventor: 郑弼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架臂,所述悬架臂可以包括: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金属连接部分,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所述金属连接部分分别在其远端对该第一和第二金属外壳进行连接,并且其中有毛口的第一板连接部分和有毛口的第二板连接部分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以及增强构件,该增强构件包裹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外壳以及所述金属连接部分,其中通过将所述有毛口的第二板连接部分插入到所述有毛口的第一板连接部分当中,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进行连接。

    管状机械连接杆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792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80038206.2

    申请日:2012-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7/02 F16B7/182 Y10T74/2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连接杆(1),其包括:空心体(2),所述空心体(2)包括至少一个设有开口(4)的端部(3);连接杆头(21),所述连接杆头(21)设置为通过开口(4)安装,所述连接杆头(21)具有至少一个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用于将连接杆头(21)相对于空心体(2)的开口(4)安置在预定锁定位置,所述管状连接杆的特征在于,空心体的端部设有至少一个槽(18)。

    用于连接传动棒和杆端轴承的设备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16376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0980116141.7

    申请日:2009-04-13

    Inventor: P·R·达卢格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165 F16C7/02 F16K31/1655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连接传动棒和杆端轴承的方法和设备。一个示例的设备包括轴承(208),该轴承具有主体和从该主体伸出的部分,其中该部分包括内螺纹孔。传动棒(202)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包括内螺纹孔。外螺纹双头螺栓(216)螺纹地将该杆端轴承和该传动棒的孔相啮合,以连接该杆端轴承和该传动棒。

    具有过载保护部的转向杆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320988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4475.3

    申请日:2011-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杆元件,例如为转向横拉杆,其用于以耦合的方式连接两个部件。所述转向杆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大致为棒形的转向杆区段(6、7),其中,所述转向杆区段(6、7)借助于过载保护部(8)相互连接,并且在过载情况下可沿轴向相对彼此运动。根据本发明,转向杆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部(8)包括至少一个以形状配合连接的方式刚性地连接所述两个转向杆区段(6、7)的由金属制成的剪切元件(9)。在此,所述剪切元件可模块化地选择和更换,并且,所述过载保护部(8)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制在过载情况下所述两个转向杆区段(6、7)的轴向相对运动路径的刚性的端部止挡(10)。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杆元件可模块化地匹配,具有在正常运行中高的刚度以及在过载情况下限定的、可复现的失效特性。在失效情况中提供了限定的变形路径,并且由此在出现过载以后也以受限的方式保持功能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转向杆元件(例如在应用在机动车的底盘中时)能够在没有其它部件或装置的情况下明确地告知车辆驾驶员在底盘中出现的损坏或过载。

    连杆断裂分割方法以及连杆断裂分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40217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212457.X

    申请日:2012-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7/02 F16C9/045 Y10T225/10 Y10T225/35

    Abstract: 连杆断裂分割方法以及连杆断裂分割装置。作为车辆发动机组件的连杆通过连杆断裂分割方法制造。连杆设有大端部、小端部以及连接大端部和小端部的杆部,大端部设有连杆主体和盖部,连杆主体和盖部沿形成于大端部的断裂分割面而被彼此分割。连杆通过以下步骤而断裂分割:将大端侧轴插入形成于大端部的通孔中;将大端侧轴固定于大端侧支持件;将小端侧轴插入形成于小端部的通孔中,将小端侧轴固定于小端侧支持件;以及朝远离支持件中的一方的方向牵引大端侧支持件和小端侧支持件中的另一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