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765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39223.X

    申请日:2019-09-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根据该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本发明的临界应变值可用于指导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产品加工,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异种材料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662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23262.1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种材料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电源、上电极、下电极以及导电辅助件,所述上电极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下电极连接所述电源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导电辅助件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一个底面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一个底面,所述第二柱体的水平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柱体的水平投影内,所述第二柱体的熔点高于第一试样的熔点,所述第一试样的熔点低于第二试样的熔点,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二试样的焊接强度高于所述第一试样与所述第二试样的焊接强度,所述第二柱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试样的厚度。本发明提供的异种材料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解决了不同材料之间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一种测定氧化铁皮结合力的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31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11151.3

    申请日:2018-1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定氧化铁皮结合力的实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对N个热轧样品进行加工,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将加工后的所述N个热轧样品分别放置在各自的称量纸上,使用硅胶对加工后的所述N个热轧样品的裸露部分进行密封;待所述硅胶凝固后,去除所述N个热轧样品各自的称量纸,露出N个氧化铁皮表面,并使用鱼线在所述硅胶上穿孔进行固定;将浓盐酸和去离子水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得到稀盐酸溶液;取N份等量的所述稀盐酸溶液,分别对所述N个热轧样品进行酸洗,并记录所述N个热轧样品的氧化铁皮各自的完全剥落时间。达到了操作简单,测量周期短,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少,实验结果准确性高的技术效果。

    一种先进高强钢的电阻点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172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122910.1

    申请日:2018-09-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先进高强钢的电阻点焊方法,涉及先进高强钢的连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待焊钢板进行焊接测试,确定所述待焊钢板所对应的发生焊接飞溅的临界电流I0;根据所述待焊钢板的临界电流I0,确定第一脉冲电流I1;用所述第一脉冲电流I1对所述待焊钢板进行点焊,形成第一焊核;用第二脉冲电流I2对所述待焊钢板进行点焊,在所述第一焊核的基础上形成第二焊核;其中,所述第二焊核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焊核的直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强钢焊点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通过形成双焊核结构,达到了大幅降低焊点的应力集中,提高焊点韧性,从而提升焊点力学特性的技术效果。

    一种金属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39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910207354.6

    申请日:2019-03-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板材冲压成形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板材的冲压成形性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金属板材的轴向拉伸样件;测量所述轴向拉伸样件的材料性能获得金属板材的材料参数和仿真参数;根据所述材料参数和所述仿真参数构建成形极限仿真模型;根据所述成形极限仿真模型对所述金属板材进行仿真获得成形极限仿真值;获得金属板材的成形极限测量值;根据所述成形极限仿真值和所述成形极限测量值两者之间的真实误差值修正所述成形极限仿真模型,直至所述真实误差值小于等于预设误差阈值,并获得成形极限仿真标准模型。本申请可以实现金属板材零件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准确预测。

    一种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车身轻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53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910331777.9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车身轻量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车身轻量化方法中涵盖了结构、材料和工艺三个学科体系,且在三个体系中针对灵敏度高的零部件和灵敏度低的零部件分别给出了不同且细致的轻量化对策。在车身轻量化措施中,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从结构、材料和工艺这三个方面对车身进行轻量化,有力地提高了工程实践中车身轻量化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实现效果。

    一种涂层延寿用355MPa级碳素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80206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961215.X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涂层延寿用355MPa级碳素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0.10‑0.20%,Si:0.1‑0.5%,Mn:0.4‑1.2%,S≤0.02%,P≤0.03%,Als≤0.02%,Sn:0.05‑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传统碳素钢的基础上仅添加微量的Sn元素,不需添加同类型钢种中Ni、Cr、Cu、Mo等耐蚀性元素,在不影响焊接性的同时,抑制钢的涂层下腐蚀扩展,降低涂层的扩蚀宽度,达到涂层延寿的效果。通过该成分设计,控制Sn元素含量可保证其基本不发生晶界偏聚,保证钢强度、韧性和焊接性,且不影响Q355碳素钢钢的成本和生产工艺,但相比传统Q355碳素钢可显著提高涂层寿命。

    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7653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1910839223.X

    申请日:2019-09-0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强钢钢板折弯的表面质量与应变关系测试方法,包括:制备用于进行弯曲测试的测试样品;对所述测试样品按照预设的折弯角进行折弯;判断所述测试样品的折弯外侧表面是否产生微裂纹,获得判断结果;根据该判断结果,调整所述折弯角继续进行折弯直至获得裂纹临界状态;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所述测试样品由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不产生微裂纹时,第一次未出现微裂纹的折弯状态;或,所述裂纹临界状态为由不产生微裂纹过渡到产生微裂纹时,最后一次未产生微裂纹的折弯状态;对所述裂纹临界状态的测试样品进行应变的测量,获得临界应变值。本发明的临界应变值可用于指导测试样品对应的高强度钢板的产品加工,提高了验证微裂纹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