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污水预处理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2924845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345036.X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小城镇污水预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旋流沉砂池、折板絮凝反应池、上向流斜板沉淀池、贮砂池及贮泥池;所述旋流沉砂池位于设备的中间,两侧依次由内向外对称布置折板絮凝反应池、上向流斜板沉淀池,旋流沉砂池的底部从上到下依次布置贮砂池、贮泥池;所述污水通过进水渠道接入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通过出水渠道与两侧的折板絮凝反应池顶部连通,所述折板絮凝反应池底部出水孔分别连通各自一侧的上向流斜板沉淀池底部,所述上向流斜板沉淀池上部接出水管;所述旋流沉砂池底部通过排砂管通下面的贮砂池。该设备将旋流沉砂池、折板絮凝池、上向流两段折流斜板沉淀池、贮砂池及贮泥池优化组合,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投资,减少占地,运行管理简单。

    一种改进型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小船

    公开(公告)号:CN201908357U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20674528.4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大管径污水管道清淤小船,其包括浮筒体和安装在浮筒体上的水下搅拌装置及自伸式可调节型刮泥耙齿。浮筒体为下部内凹水力流线形一体式浮筒。水下搅拌装置包括至少一台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安装在浮筒体的内凹空间内,并潜入水中斜向下与水平成一定夹角。自伸式可调节型刮泥耙齿由至少三个单耙齿、耙齿连接钢板及耙齿横勒组装构成,单耙齿由耙齿连接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浮筒体前部下方,单耙齿与耙齿连接钢板通过耙齿铰接头连接,并由限位拉簧和拉绳限位。本清淤小船可实现大管径污水管道的探测与清淤,被清淤管道管径在1m以上,且不用人工下到管中操作,设备处理能力强,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及运行费用低。

    一种脉冲配水式、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035600U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21474992.6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配水式、模块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设置的预处理单元、进水单元、人工湿地单元。进水单元为脉冲式配水装置,自动调节人工湿地进水流量、控制进水周期;人工湿地单元包含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模块和集水池,采用间隙式运行方式,通过脉冲式配水箱周期性向人工湿地单元布水,排水期空气随着湿地内水位下降进入基质层,形成好氧基质环境,污水中污染物在湿地中进行微生物、基质和植物综合降解,提高污水C、N去除效率的同时,实现磷的长期高效去除。本实用新型可以成套模块化设计及安装,低能耗、低成本、占地小,基本无日常管理,可解决农村污水因排放分散、水量少、水质差且难以低成本达标处理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雨污分流和溢流功能的河道箱涵

    公开(公告)号:CN205475601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290124.2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雨污分流和溢流功能的河道箱涵,它包括有箱涵体(1)、溢流堰(2)和截流井(3),箱涵体(1)为长条形箱体,沿箱涵体(1)两内侧壁并排设立两个溢流堰(2),溢流堰(2)高度低于箱涵体内侧壁,溢流堰(2)与箱涵体内侧壁之间组成污水通道(5),两个溢流堰(2)之间构成河水流通的行洪道(6),污水通道(5)的两端封闭,并在其中位置较低的一端的地层下开挖有截流井(3),箱涵体(1)侧壁上开设有引入雨水的孔口(4)。本实用新型具的优点是:实现了污水和初期雨水经截留分离,减少污水进入河流中;且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解决了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对河流污染的问题,同时暴雨时行洪不受影响。

    一种小区雨水收集、净化与回用一体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307872U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20347703.2

    申请日:2013-06-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区雨水收集、净化与回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有绿色屋顶(1)、边沟渗滤系统(3)和强化处理池(4),绿色屋顶(1)通过雨落管(17)连接强化处理池(4),边沟渗滤系统(3)经集水渠或管道连通强化处理池(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既能减小小区的径流系数,从而减小对雨水管网的压力,又能实现雨水资源化回用,蓄存在强化处理池的雨水可供浇灌小区绿地花草或供冲洗小区路面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