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连接结构及空调器底盘

    公开(公告)号:CN203804068U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320877136.1

    申请日:2013-12-25

    Abstract: 一种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连接结构及空调器底盘,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螺栓包括螺杆部和螺帽部,螺帽部包括与螺杆部连接的螺帽主体和设置于该螺帽主体背对螺杆部的表面上的中空圆柱形成型凹部,无孔铆接装置包括凹模和冲头,凹模具有支撑面和定位孔,冲头靠近凹模的一端设置有冲头部和铆接部,冲头部与成型凹部配合,使板件的铆接部位形成冲孔,并将冲孔产生的废料挤入成型凹部的内腔内,铆接部与成型凹部配合,将冲孔周围的铆接部位包裹在成型凹部的周围。本实用新型的无孔铆接装置既简化了加工工艺过程,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优化了产品外观,而且为后续实现自动化生产创造条件。

    铆接装置
    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461324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20084844.5

    申请日:2012-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铆接装置,包括:上模机构,沿纵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上模机构包括铆接冲头(8);下模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模机构的下方,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与所述铆接冲头配合的铆接凹模(9)。本实用新型的铆接装置不用铆钉进行铆接,节省了物料,也无需进行多道工序,这样,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铆接装置操作简单,铆接效率高,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待加工零件的调整装置
    6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47741U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21791297.X

    申请日:2021-08-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待加工零件的调整装置,属于待加工零件调整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推动机构,具有能够前进和后退的抵推部,抵推部设置为在对托盘上的待加工零件形成抵推动作时,使待加工零件在托盘上转动一定角度;第一位置移动机构,推动机构设置在第一位置移动机构上,第一位置移动机构用于调整推动机构相对于待加工零件的位置。通过本申请,可以提升待加工零件在托盘上的预装效率。

    一种模内脱料组件和模具
    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550365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21957983.8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内脱料组件和模具,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簧复位脱料结构不能实现模内脱料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脱料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及固定部,其中,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用于放置待冲孔钣金件,固定部连接于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之间,并且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能够向着靠近固定部中心的方向滑动并使固定部的两端与待冲孔钣金件接触完成脱料。该模内脱料组件,通过设置的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实现了模内冲孔零件的脱模;另外,由于是通过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同时运动,即同时对待冲孔钣金件两端面施加作用力,因此脱料力平衡,不易导致产品变形。

    一种托料结构及具有该托料结构的折弯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09531865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21938558.4

    申请日:2018-1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料结构及具有该托料结构的折弯模具,涉及折弯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生产前料带易失稳滑落的问题。该托料结构包括上下对位设置的预压块和下托板入子;下托板入子的顶部装设有托料块,托料块能上下翻转;下托板入子上装设有回位机构,回位机构能使托料块向上翻转至托料工位;预压块用于与折弯模具的上模连接并能够上下移动,预压块能够在下行时下压托料块使之向下翻转至折弯工位。该折弯模具在上模上装设预压块,在下模上装设下托板入子。本实用新型通过托料块的承托能保证料带的稳定,通过预压块下压托料块避让折弯过程,通过回位机构复位托料块,能够保证料带在生产前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模具顶出装置
    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04932U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821853591.7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装置,模具顶出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模具板的第一模具机构和具有第二模具板的第二模具机构,第一模具板上设置有第一腔室,第二模具板上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二模具板具有压在第一模具板上,以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扣合的成型位置,以及远离第一模具板的开模位置;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腔室中,当第二模具板处于开模位置的条件下,第一模具板能够向远离第一主体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腔室之间发生移动和振动,以推出粘在第一腔室中的产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产品在成型后粘在第一腔室中,方便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工装
    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62629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827858.5

    申请日:2018-1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工装,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定位座,待加工件安装在定位座的安装面上,所述定位座的安装面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待加工件覆盖第一凹槽,且所述待加工件与定位座的安装面之间密封;所述工装还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吸气组件,通过所述吸气组件将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空气排出使所述待加工件固定在定位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气组件吸走第一凹槽内的空气形成真空,利用吸力使得待加工件背面向第一凹槽内吸附,当待加工件被吸附面壁的厚度被加工到一定的薄度时,在吸力的作用下使得待加工件的应力释放方向向第一凹槽内释放,从而达到待加工件表面均匀轻微外凸的弧面效果,提高产品良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