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坐标示教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0364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0326.1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坐标示教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示教方法包括控制机器人相对于主轴分别在XYZ方向上运动并确定托盘在各方向的基点,并通过量具的读数对机器人的姿态进行调整以构建运动坐标;获取主轴分别在XY方向上基于托盘和卡盘的坐标位置;根据坐标位置确定距离差,机器人根据距离差运动将运动坐标定位,定位后在Z方向上控制机器人将托盘与卡盘平稳接触。本发明通过设备主轴移动和机器人姿态,协同进行机器人点位示教,改变依靠人眼观察、手动操作机器人进行校准的单一模式。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度,保证快换拉丁和快换卡盘快速配合,提高操作员机器人示教工作的准确性,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CNC工件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夹具的机床

    公开(公告)号:CN11021650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356309.7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NC工件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夹具的机床,包括基板和用于装夹工件的至少一个夹具,夹具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基板上,夹具定位工件的Y轴坐标和Z轴坐标,定位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在X轴方向上抵接工件一端的定位杆。本发明提供的CNC工件定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夹具在装夹工件时,工件在空间上的两个坐标轴的坐标已经被确定下来了,只有夹具的装夹口开放端的坐标需要测量和校正,解决小件工件的人工校正低效和人工分中碰数低效的问题。对于长条形的特殊工件,需要多个油压虎钳对同一工件进行装夹,解决了解决特殊工件(长条工件)的双(多)虎钳装夹难效正的问题。

    一种下模压料结构及冲裁模具和冲裁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82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23522.7

    申请日:2018-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下模压料结构及冲裁模具和冲裁机,涉及冲裁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环箍类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零件扭曲变形问题。该下模压料结构包括顶部具有冲裁区域的基体,冲裁区域内具有覆盖冲裁零件切断部分和细长部分的避位槽,避位槽的槽深大于冲裁零件的料厚,基体和上模冲头能对冲裁零件的细长部分提供上下面同时压料的效果,在冲裁时不会产生扭曲变形的情况,并且在闭模后,上模冲头与下模压料结构均处于顶死状态,对零件细长部分再次起到整平。该冲裁模具以及具有该模具的冲裁机能够避免冲裁零件的扭曲变形,并能对冲裁零件进行整平,也能提高裁零件的落料。

    一种注塑模出模结构及模具及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3930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36632.2

    申请日:2018-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出模结构及模具及出模方法,本发明中,通过注塑模出模结构,将注塑模产品直接从型腔中拔出,同时注塑模出模结构直接作用在非外观面上,非外观面设置在外观面的背面上。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出模结构,滑块等结构直接作用在非外观面上,此时即使产生分型线,由于分型线隐藏在外观面的后面,因此使用者不会观察到分型线。同时,在出模过程中,通过注塑模出模结构,带动注塑模产品离开型腔,而不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带动型腔与注塑模产品发生脱离,实现了外观产品多个不同方向无分型线出模,避免了在外观面上留有分型线,满足外观特征及质量要求,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流道平衡系统和多穴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881912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1003632.8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道平衡系统和多穴模具。道平衡系统包括主流道层和分流道层,所述分流道层与所述主流道层连通,所述主流道层上设置有一个进浇入口,所述分流道层包括多个进浇出口。实际安装时,将流道平衡系统内嵌在多穴模具内部,并使得进浇出口一一对应地针阀热流道连接。进浇时,通过主流道层上的进浇入口将注塑物料注入流道平衡系统,通过该流道平衡系统,能够将注塑物料分配至各个进浇出口,进而将注塑物料平衡输送至对应的针阀热流道内,保证了注塑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防止注塑产品出现毛刺和粘膜现象。

    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连接结构及空调器底盘

    公开(公告)号:CN104741464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33493.5

    申请日:2013-12-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9/064 B21D37/10 B21D39/00 F24F13/32

    Abstract: 一种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连接结构及空调器底盘,螺栓与板件的无孔铆接装置,螺栓包括螺杆部和螺帽部,螺帽部包括与螺杆部连接的螺帽主体和设置于该螺帽主体背对螺杆部的表面上的中空圆柱形成型凹部,无孔铆接装置包括凹模和冲头,凹模具有支撑面和定位孔,冲头靠近凹模的一端设置有冲头部和铆接部,冲头部与成型凹部配合,使板件的铆接部位形成冲孔,并将冲孔产生的废料挤入成型凹部的内腔内,铆接部与成型凹部配合,将冲孔周围的铆接部位包裹在成型凹部的周围。本发明的无孔铆接装置既简化了加工工艺过程,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优化了产品外观,而且为后续实现自动化生产创造条件。

    一种零件基准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02285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19332.0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件基准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操作者当前位置和机器人当前位置;根据操作者当前位置与机器人当前位置的量化数据,计算得到第一坐标变换信息;若零件加工起始位置不变,按照所述第一坐标变换信息校准所述零件检测基准点的坐标,以检测设备为中心逆时针均匀划分并编号多个操作者区域、多个机器人放置区域,操作者区域与机器人放置区域编号一一对应,操作者位于任意一个操作者区域,机器人位于任意一个机器人放置区域。本发明能够简化测量编程员和测量检测员的工作量,在检测设备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重新定义检测标准和相关基准,实现检测设备在为位置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自动线组件及投产。

    一种零件基准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0228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19332.0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件基准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操作者当前位置和机器人当前位置;根据操作者当前位置与机器人当前位置的量化数据,计算得到第一坐标变换信息;若零件加工起始位置不变,按照所述第一坐标变换信息校准所述零件检测基准点的坐标,以检测设备为中心逆时针均匀划分并编号多个操作者区域、多个机器人放置区域,操作者区域与机器人放置区域编号一一对应,操作者位于任意一个操作者区域,机器人位于任意一个机器人放置区域。本发明能够简化测量编程员和测量检测员的工作量,在检测设备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重新定义检测标准和相关基准,实现检测设备在为位置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自动线组件及投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