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6486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080012290.1
申请日:2010-06-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0404 , H01M4/0435 , H01M4/0471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6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4)、负极(5)、多孔质绝缘层(6)、和非水电解质。在正极(4)中,正极合剂层(4B)设置在正极集电体(4A)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正极(4)的拉伸延伸率为3.0%以上,正极集电体(4A)含有铁,正极合剂层(4B)的孔隙率为17%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9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80000048.5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G9/016 , H01G9/058 , H01G11/26 , H01G11/28 , H01G11/50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Y02E60/13 , Y10T15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具有至少在单面上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以及在集电体的凸部上形成的柱状体。柱状体所具有的构成是,含有至少与氧键合且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柱状体的活性物质的氧含有比率随着从集电体界面的离开而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2171882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080002793.0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6 , H01M10/0525 , H01M10/441 , H02J7/0013
Abstract: 在具备包含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中,检测二次电池的电压。若检测值不足规定电压x,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B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x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z,则以比较大的电流值A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z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y,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C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y以上,则以恒电压充电或停止充电。其中,x<z<y。
-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93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80119699.0
申请日:2009-11-2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8 , G01R31/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10/44 , H02J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10/052 , Y02T10/7011
Abstract: 电池包(1)构成为具有电池(10)、厚度检测机构(11)、循环数检测机构(12)和第一判定机构(13)。电池(10)为包含电极组(20)的合金系二次电池,所述电极组(20)具备正极、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的负极、和绝缘层。厚度检测机构(11)检测电池(10)的电极组(20)的厚度。循环数检测机构(12)检测电池(10)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第一判定机构(13)根据由厚度检测机构(11)和循环数检测机构(12)得到的检测结果,判定电池(10)的更换时间。根据该结构,在具备合金系二次电池的电池包中,基本准确地预测所述合金系二次电池的更换时间,提高电池包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36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780000901.9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1 , H01M4/0423 , H01M4/131 , H01M4/70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逆地嵌入及脱嵌锂离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至少在单面形成有凹部(12)和凸部(13)的集电体(11)、和通过将形成于集电体(11)的凸部(13)上的元素含有比率在集电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变化的柱状体部(16a、16b、16c)层叠为n(n≥2)段而成的柱状体(15),并具有柱状体部(16a、16b、16c)的奇数段和偶数段的元素含有比率的变化方向不同的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887965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22880.9
申请日:2010-07-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62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集电体;以及活性物质层,其被所述集电体的表面所支持,且含有选自硅、锡、硅氧化物以及锡氧化物之中的至少2种的合金系活性物质;其中,活性物质层包括被集电体的表面所支持的第1部分、被第1部分的表面所支持的第2部分以及被第2部分的表面所支持的第3部分;第1部分含有硅氧化物或锡氧化物,硅氧化物或锡氧化物的氧含有比例在朝向第2部分的方向上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减少;第2部分含有硅或锡;第3部分含有硅氧化物或锡氧化物,硅氧化物或锡氧化物的氧含有比例在离开第2部分的方向上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1772709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880101948.9
申请日:2008-12-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的寿命推测方法,其中,在伴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的过程中,至少检测2次仅以不同的循环数进行充放电时的锂二次电池的放电后的开路时的电压。接着,将各电压值中的至少2个值相对于各循环数进行作图。然后,描画通过了各作图点的圆弧,基于该圆弧的大小来推测锂二次电池的寿命。基于该寿命推测来控制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从而能控制劣化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300694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680041330.9
申请日:2006-11-0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具备片状的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含具有至少1个弯曲部的多个柱状粒子,柱状粒子能够吸藏和放出锂。另外,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第1步骤,使活性物质的粒子以+10°~+60°的第1入射角入射到片状的集电体上从而使活性物质沉积;第2步骤,使活性物质的粒子以-10°~-60°的第2入射角入射到片状的集电体上从而使活性物质沉积。根据本发明,可将柱状粒子由于活性物质层的膨胀和收缩而受到的应力在弯曲部进行分散。此外,从对电极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构成本发明的电极的集电体的露出部能够显著减少,其结果,在充电时由对电极供给的锂在集电体的露出部析出的量可以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1692504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205155.8
申请日:2009-10-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82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包含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包含含有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薄膜状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负极集电体的负极、配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在薄膜状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形成的离子透过性树脂层。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尽管使用了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但还是能够抑制循环特性、输出特性等电池性能的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1584076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880001688.8
申请日:2008-01-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2004/027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且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非水电解质,正极具有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具有包含选自硅和锡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负极活性物质,在用规定的充电方法充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充电状态下,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为第1部分充电状态,在用规定的放电方法放电后的锂二次电池的完全放电状态下,负极活性物质为第2部分充电状态。通过这样组合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进行电池设计,可提供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