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1821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20533.5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建华 白文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包括胶粘剂基体、骨料和玻璃纤维,是将胶粘剂基体、骨料和玻璃纤维经过均匀混合、浇铸、固化等步骤制备而成,其中胶粘剂基体的质量分数为9%~20%,骨料的质量分数为79%~90%,玻璃纤维的质量分数为0.1%~1%。该种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阻尼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比无纤维增强的聚酯矿物材料抗压强度提高15%~25%,阻尼比提高9.5%~23%,可作为优良的机械基础件材料。

    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1808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20534.X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建华 白文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混合增强聚酯矿物复合材料包括胶粘剂基体、骨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是将胶粘剂基体、骨料、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经过均匀混合、浇铸、固化等步骤制备而成,其中胶粘剂基体的质量分数为9%~20%,骨料的质量分数为79%~90%,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两者的质量分数和为0.1%~1%。该种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阻尼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比无纤维增强的聚酯矿物材料抗压强度提高25%~35%,阻尼比提高8.5%~21%,可作为优良的机械基础件材料。

    氧化铝/透辉石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6802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510044288.3

    申请日:2005-08-2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陶瓷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晶间气孔少、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高的氧化铝/透辉石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氧化铝96-99.5%、透辉石0.5-4%。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硬质合金球将原料混合球磨后,使粉料通过100目筛,制得混合粉体;再将混合粉体装入石墨模具中模压成型,在氮气气氛下热压烧结;烧结温度1400-1500℃,烧结压力25-30MPa,烧结时间1小时,保温保压30-40分钟。该陶瓷复合材料尤其适合于制作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模具、喷沙嘴、轴承等零部件。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成本低,生产投资少。

    混合稀土增韧补强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5430C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510044750.X

    申请日:2005-09-2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陶瓷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混合稀土和铝碳钛中间合金增韧补强的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含有氧化铝和碳化钛,其特征是它还含有氮化镧、氮化铈、氮化镨、氮化钕中的至少两种化合物。制备方法是首先采用硬质合金球将AlTiC中间合金与混合稀土和Al2O3混磨,再放入真空干燥箱里进行干燥、烘干,使粉料通过100目筛,制得混合粉体;再将混合粉体装入石墨模具中模压成型,在氮气气氛下热压烧结。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成本低,尤其适合于陶瓷喷沙嘴、轴承等对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离子注入制备光学晶体的脊形光波导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38500A

    公开(公告)日:2003-08-27

    申请号:CN03111919.0

    申请日:2003-03-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利用离子注入制备光学晶体的脊形光波导的方法,该方法离子注入、光刻胶掩膜制备和Ar离子束刻蚀。采用能量为2.0-5.0MeV的离子注入到光学晶体的表面,在形成的平面光波导上制备掩膜,用Ar离子束进行刻蚀,能够在光学晶体表面形成脊形光波导;用氧离子和硅离子等注入铌酸锂和偏硼酸钡等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形成增加型的脊形光波导;用氦离子或者氢离子注入多数光学晶体能够形成位垒型脊形光波导。所形成的脊形光波导可以保持较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脊形光波导的厚度、脊背的宽度、深度以及导波模式可以由工艺参数控制。采用本发明可以制作光开关、光调制器等光电子器件。

    深海电驱钻进一体化夹持操作海底结壳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4275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1911405947.X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底硬质结壳取样领域,具体指深海电驱钻进一体化夹持操作海底结壳取样装置。包括传动单元、取芯单元和控制单元,传动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压缩弹簧式电缆连接,传动单元和取芯单元之间采用一体同轴化连接;传动单元包括密封壳体、电机和连接传动轴,密封壳体朝向取芯单元的一端依次设有连接件、前端盖,连接件设置在前端盖和密封壳体之间,前端盖、连接件和密封壳体固定连接,连接件与前端盖、密封壳体的轴向接触面均设有至少一道连接件O型密封圈,密封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后端盖,后端盖与密封壳体之间设有补偿膜片,密封壳体与后端盖固定连接,后端盖上固定有T型把手。其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简便,效率高效,安全可靠。

    一种装配机器人遥操作环境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16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210067998.1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机器人遥操作环境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遥操作环境的图像;识别正在装配的零部件;查询装配体装配顺序,根据正在装配的零部件获取已装配零部件列表;根据上述列表生成当前装配体的三维模型,并计算当前装配体在图像采集设备坐标系中的位姿信息;加载机器人三维模型,确定机器人坐标系与图像采集设备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系;根据坐标转换关系确定机器人在图像采集设备坐标系中的位姿信息;根据当前装配体和机器人在图像采集设备坐标系中的位姿信息确定当前装配体和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关系;基于当前装配体的三维模型、机器人三维模型以及当前装配体和机器人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遥操作环境的数字孪生模型。

    一种超声振动辅助电解矩阵斜方孔加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183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81558.2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超声振动辅助电解矩阵斜方孔加工系统及方法,包括三维运动机构、控制装置、转接装置、工作台、超声波振动装置和中空电主轴,三维运动机构能够带动中空电主轴相对于工作台进行三维运动;超声波振动装置能够在中空电主轴内孔供给电解液的过程中向其施加超声波空化作用;中空电主轴和电极组件之间设有转接装置,转接装置包括多个围绕中空电主轴公转且能够实现自转的齿轮轴和动密封圈,所述动密封圈实现连接齿轮轴的端部和管电极,所述管电极及导电环均受转接装置和脉冲电源协同驱动;工作台用于承载待加工元件,且角度可变;通过调节电解磨削电流、超声振动频率、振幅、中空电主轴转速和工作台的角度,实现斜方孔的精密加工。

    基于电磁超声振动复合能场的内孔加工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57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759827.9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超声振动复合能场的内孔加工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工区域流场不稳定性、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问题,能够实现复合能场辅助作用下电解研磨高效、精密内孔加工;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超声波电主轴,超声波电主轴设有中空管电极;在超声波电主轴的下方放置电解槽,电解槽内具有磁场发生装置,磁场发生装置内侧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块,磁场发生装置为加工区域的工件提供稳定磁场作用;电解槽一侧具有与其连通的盛放有电解液磁性磨粒液的供液槽,供液槽通过电解液循环装置与超声波电主轴一侧相连,为中空管电极提供电解液磁性磨粒液;超声波电主轴连接变频控制系统,通过变频控制系统调节超声波电主轴的振动频率。

    群孔管电极电解钻磨一体化加工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1429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90583.6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群孔管电极电解钻磨一体化加工装置及系统,包括:电解液箱体、主轴和若干套管电极组件;主轴的第一端穿过电解液箱体的顶部,主轴的第二端设置在电解液箱体的内部,主轴的第二端固定设置第一齿轮;管电极组件包括机械手、电解液输送管、管电极和导电环;机械手穿过并固定连接电解液箱体的底部,机械手的一端设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啮合;电解液输送管贯穿于机械手,电解液输送管连通电解液箱体和管电极;管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机械手的另一端,管电极的中下部的外壁上设置金刚石磨粒层;导电环固定设置在管电极上靠近机械手的一端。可实现一次性加工出具有光整表面的若干小或深小群孔,极大地提高群孔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