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工作行程六自由度宏——微结合串联机器人专用悬梁

    公开(公告)号:CN101264606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40.8

    申请日:2008-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超大工作行程六自由度宏——微结合串联机器人专用悬梁。它由四根正方形空心铝型材[1]、等边直角三角形型材[2]、固定架[3]、保持架[4]组成,四根正方形空心铝型材[1]的上端焊接在固定架[3]上构成椎状且每根正方形空心铝型材[1]与垂直方向的角度a均为1°,每个保持架[4]是由4根焊接在四根正方形空心铝型材[1]上的等边直角三角形型材组成。本发明结构悬梁与其他桁架结构、等截面梁或锥状、桁架结构、截面为长方形、圆形等梁相比具有:横向、纵向的抗弯强度高;抗惯性好的优点。在相同抗弯强度、抗惯性条件下,本发明结构梁要比其他结构梁的质量小很多,而质量越小超大行程六自由度宏——微结合串联机器人主梁挠度就越小,运动精度就越容易保证。

    一种水空跨介质下航行器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522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79653.3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空跨介质下航行器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方法,涉及技术领域;属于跨介质导航技术领域,为了解决跨介质航行器在介质跨越过程中的精密导航定位难题;以微惯性单元为核心,辅以其他传感器来对惯性测量信息进行修正,实现跨介质航行器对高速率、精密可靠导航信息需求,利于航行器介质跨越过程稳定控制。搭建了联邦滤波器来协调各个传感器的导航信息,分别在空中、水空交界处和水下采用不同的传感器组合进行导航信息融合,同时采用基于传感器信息的模式切换方法,提高了航行器在不同介质跨越过程中导航输出速率、精度与稳定性。从而使系统可以适应航行器全域导航需求,保障水空跨介质环境下的精密导航与安全控制。

    一种基于初始姿态角自对准的小径管道机器人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696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10298783.1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初始姿态角自对准的小径管道机器人定位方法,属于管道测绘技术领域。以四轮线缆驱动式小径管道机器人为运动检测平台,微惯性传感器与里程仪组合的方式实现城市地下小径管道机器人的精确定位。霍尔式里程仪安装在管道机器人后轮上,实现管道机器人运行速度实时测量。结合管道机器人在被检测管道初始段的直线加速运动,可计算出管道机器人的初始姿态角信息,然后结合初始速度和位置信息可实现管道机器人定位系统初始自对准。本发明的小径管道机器人在进行城市地下等复杂场合管道检测时,无需引入高精度方位角参考设备,成本低、使用方便。

    一种高动态无人机的加速度计干扰加速度自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0717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91289.5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动态无人机的加速度计干扰加速度自补偿方法,涉及航空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它的方法为利用低通滤波后的加速度计三轴输出模值和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差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加速度机动,若不存在加速度机动,则进一步根据导航系下的水平计算加速度与另一阈值比较,综合判断加速度机动存在情况;在判断出存在大加速度机动情况下,将加速度计测量值根据机动加速度由无人机纵向或横向机动产生分别进行补偿;本发明成本低,可以不依赖GPS传感器等任何辅助传感器,仅利用加速度计测量信息进行自补偿,尤其适用于低成本微惯性垂直陀螺仪;有利于提升后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姿态测量精度。

    一种管道拐弯角检测方法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22011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031437.7

    申请日:2020-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道拐弯角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检测装置在管道中的运动,利用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多里程仪分别采三轴加速度、三轴角速率和轴向速度。同时,数据处理单元对采集到的测量值进行处理并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中。检测完成后,离线条件下结合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多里程仪的输出信息,在检测装置检测前的初始姿态、速度和位置已知的条件下,采用捷联惯性导航算法计算出小径管道检测机器人在管道内运动的姿态、速度和位置信息;根据多里程仪测量信息分别对检测装置在管道内运动时的速度信息进行修正,进而提高定位精度。本发明的检测结果可适用于城市高楼、高架桥、隧道、室内等GPS无法定位的环境下提高管道检测及定位精度。

    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图信号节点采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4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80879.9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图信号节点采样方法,属于机器学习领域。该方法基于经典分立空间增强学习算法Deep Q Learning方法,把图中所有的信号节点作为增强学习中的动作空间,增强学习智体通过学习采取合适的节点来最大化地保留原图所包含的信息。我们独创性地设计了智体所运行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智体通过采取动作来获得回报,不断的训练与提升其采样策略。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数据,使用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的图数据,使用增强学习算法来自动化这一流程。实现对部分节点的精准筛选。训练好的智体可以在环境中自动根据图的特征选取合适的节点进行筛选,只要实际应用问题可以抽象为信号图,而且全程自动化采样,没有任何附加成本和人力参与。

    一种基于机械手臂学习的电子设备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251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38534.0

    申请日:2017-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08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机械手臂学习的电子设备与方法属于机器人学习领域;该装置包括电子设备主板、电池、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设置在电子设备外壳内,显示屏、压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模设置在电子设备外壳外,压力传感器上粘贴压力传感器模,显示屏、压力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连接电子设备主板,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和机械臂的通信和初始坐标对准,人手握电子设备示教;传输人手的运动形式和人手握电子设备的用力程度参数;机械臂根据参数调整其各个关节的位置及力矩状态,跟随人手运动并完成动作;机械臂记录数据作基础数据,重复示教;本发明节约了人力教学的时间,通过数据传输更容易让机械臂接受,做起动作更自然和灵活。

    一种铝修饰增强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1308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412704.4

    申请日:2015-07-15

    Abstract: 一种铝修饰增强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制造方法。它涉及到在光纤光栅表面用铝金属膜修饰制作增强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制造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灵敏度较低而导致分辨力较低的问题。在光纤光栅表面沉积铝膜,在高于660℃~700℃条件下真空处理带铝膜的光纤光栅,使铝膜呈熔融状态,并保持一段恒温状态再冷却,得到致密一体化铝膜,进而改善铝膜的温度线胀特性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镀膜的毛细玻璃管作为360°光刻掩模版,利用旋转360°光刻方法,实现对光纤光栅表面上的铝膜进行光刻胶掩模保护。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增强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力,提高温度检测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