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焊摩擦挤压控制焊接应力变形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13635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10150852.4

    申请日:2006-09-29

    Abstract: 一种随焊摩擦挤压控制焊接应力变形的装置,涉及一种可以控制焊接应力变形的装置。为了解决焊接应力变形而采用的装置设备庞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三个特定形状的旋转摩擦杆对焊接接头不同区域施加摩擦挤压作用,迫使这部分金属沿着需要的方向发生塑性变形流动,设置前摩擦杆(6)和后摩擦杆(11),前摩擦杆(6)的端面压在焊缝的焊趾部位,后摩擦杆(11)垂直设置在焊缝正上方,摩擦杆在向前运动的同时都对焊缝进行加压。在升降板(3)的下方设有固定平台(4),在固定平台(4)的下方设有前摩擦杆装配装置和一个后摩擦杆装配装置。采用本发明所述装置所得试件的最大纵向挠曲变形量和横向收缩明显下降,气孔、缩松、微裂纹等焊接缺陷大大减少,利于推广应用。

    陶瓷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1836C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200310107706.X

    申请日:2003-11-17

    Abstract: 陶瓷颗粒增强复合钎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用于精细陶瓷材料连接的复合钎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按重量百分比称取钎料基体,Ag粉:65~79%,Cu粉:22~35%,Ti粉:3~10%;称取占钎料基体体积3~25%的陶瓷颗粒,陶瓷颗粒的直径为1~10μm;将陶瓷颗粒与Ti粉一起放入行星球磨机中进行机械球磨,磨球直径为2mm~10mm,球料比为10∶1~15∶1,球磨机转数为320r/min~400r/min,真空度为0.1~5Pa,5~10min球磨机转换一次转动方向;机械球磨时间为2~7h;将称量好的Ag粉和Cu粉与陶瓷颗粒和Ti粉的混合粉末混合均匀。本发明具有纤料基体与陶瓷颗粒之间良好的结合,提高纤料最终的力学性能,提高钎焊接头整体性能的优点。

    用于陶瓷钎焊的陶瓷颗粒增强复合钎料

    公开(公告)号:CN1513812A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3132462.2

    申请日:2003-06-26

    Abstract: 用于陶瓷钎焊的陶瓷颗粒增强复合钎料,它涉及一种用于精细陶瓷连接的钎焊钎料的组合物。本发明是由Ag粉、Cu粉、Ti粉混合而成的金属粉末A与陶瓷颗粒B按体积百分比混合而成的;金属粉末A占75~97%、陶瓷颗粒B占3~25%;金属粉末A是按重量百分比混合而成的;Ag粉占65~79%、Cu粉占20~30%、Ti粉占1~5%;陶瓷颗粒B的直径为1μm~10μm。本发明与现有的纤维增强的复合钎料相比:工艺过程得到简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对钎焊设备的要求,使得钎焊过程更容易实现。具有很好的各向同性,这能够保证钎焊后陶瓷接头的良好的力学分布特征。

    一种电感式磨粒传感器的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22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54433.3

    申请日:2023-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感式磨粒传感器的仿真方法,方案可以包括:建立待仿真的金属磨粒监测传感器的三维物理模型;预先设置若干仿真参数;对三维物理模型按照不同的网格细化程度进行网格划分;将虚拟流道的材料属性设置为金属磨粒和空气的混合物,将虚拟流道的材料属性随时间变化来模拟虚拟的金属磨粒沿着虚拟流道流动的过程;对虚拟的金属磨粒在虚拟流道中进行流动时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压进行仿真计算,基于感应电压预测金属磨粒的物理属性信息;改变若干仿真参数中任意一个仿真参数的值的大小,以得到任意一个仿真参数的值的大小改变后对感应电压的影响程度。

    车辆队列防追尾主动避撞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19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368980.5

    申请日:2022-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辆队列防追尾主动避撞协同控制方法,通过调整队列内车间距和提高领航车速度两种方法进行防追尾主动避障控制,并采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受到压缩时各质量块位移的规律,描述车辆队列避撞时期望车间距的变化,在对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适当标定后,使期望车间距变化曲线具有平滑、快速稳定的特点,有利于队列内车辆速度的稳定性,在考虑通信延迟与制动器迟滞总时间的情况下,对最小安全车间距进行计算与保持,保证了队列内车辆的安全性,采用MPC控制器对期望车间距和期望车速进行跟踪,并通过滚动优化方法队列内车辆的最优加速度,有效保证了跟车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行驶舒适性。

    车辆队列防追尾主动避撞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195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368980.5

    申请日:2022-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辆队列防追尾主动避撞协同控制方法,通过调整队列内车间距和提高领航车速度两种方法进行防追尾主动避障控制,并采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受到压缩时各质量块位移的规律,描述车辆队列避撞时期望车间距的变化,在对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适当标定后,使期望车间距变化曲线具有平滑、快速稳定的特点,有利于队列内车辆速度的稳定性,在考虑通信延迟与制动器迟滞总时间的情况下,对最小安全车间距进行计算与保持,保证了队列内车辆的安全性,采用MPC控制器对期望车间距和期望车速进行跟踪,并通过滚动优化方法队列内车辆的最优加速度,有效保证了跟车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和行驶舒适性。

    U型金属丝谐振式粘度传感器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63309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067467.2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U型金属丝谐振式MEMS粘度传感器,包括U型金属丝谐振敏感元件、频率信号发生器模块、阻抗测量模块以及微控制器模块,U型金属丝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置于平行放置的两块圆形强力永久磁铁之间的磁场中,与该两块强力永久磁铁以及支撑构件组成的一体式结构,微控制器控制频率信号发生器模块产生扫频信号,激励U型金属丝在被测液体中产生稳定振动,利用阻抗测量模块检测各扫频信号激励下,置于被测液体中U型金属丝的阻抗,寻找谐振频率点,再通过U型金属丝在谐振频率点的阻抗变化量计算被测液体的粘度,本发明具有损耗低、尺寸小、不易损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车载等复杂环境下油液粘度的检测。

    一种石英音叉液体粘度传感器的标定与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075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817775.8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英音叉液体粘度传感器的标定与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待标定的石英音叉传感器分别浸入若干种不同粘度的液体中,测量出石英音叉传感器在对应液体中、不同频率f下的阻抗值Z;S2:计算各粘度液体的阻抗‑频率一阶导数;S3:根据各粘度液体的阻抗‑频率一阶导数划分粘度区间;S4:标定各区间的粘度系数。本发明通过石英音叉传感器的阻抗‑频率一阶导数划分出低粘度与中高粘度两个粘度区间,在两个粘度区间分别对传感器进行标定,由于石英音叉传感器在低粘度区间与中高粘度区间均具有较高的线性度,使石英音叉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扩大了,同时测量误差小。

    基于分层花状纳米颗粒流体的内燃机冷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7142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828368.X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分层花状纳米颗粒流体的内燃机冷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纳米流体采用分层花状纳米颗粒与水配置而成,其中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为2%‑6%。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粒径大小为11nm‑71nm,所述纳米流体中分层花状纳米颗粒采用ZnO纳米颗粒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上,并使得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上的ZnO纳米颗粒生长成为ZnO纳米棒,最终得到“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