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3646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95531.6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阻器制造方法,通过将普通水泥和金属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并磨粉后由电极通电加热形成导电水泥材料,经密封处理形成制动电阻器,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电阻器的制造方法使普通水泥既保持原有的理化性能又增加其导电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提供如上述方法制造的电阻器,该电阻器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制动电阻,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电阻器耗能效果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53141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70262.0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W30/045 , B60W30/02 , B60W40/105 , B60W40/112 , B60W40/114 , B60W4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045 , B60W30/02 , B60W40/10 , B60W40/105 , B60W40/112 , B60W40/114 , B60W2520/10 , B60W2540/10 , B60W2540/12 , B60W2720/00 , B60W2720/14 , B60W272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车轮纵向力调节的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具备机械转向系统、而不具备主动转向功能的车辆。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根据驾驶员输入信号和车速状态,由车辆参考模型计算出车辆参考运动状态;(2)根据车载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车辆运动状态,估算得到未测量的车辆运动状态,作为车辆实际运动状态;(3)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得到使得车辆实际运动状态跟踪参考运动状态所需的目标控制力和目标控制力矩;(4)通过调节车轮的纵向力,产生所需的目标控制力和目标控制力矩。本发明通过调节车轮的纵向力,能够实现对车速、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非线性联合控制,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0658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14496.8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216 , Y02T10/7241 , Y02T1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电机驱动-DC/DC变换-充电一体化装置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汽车技术中电机驱动、车载高压电池组充电器分别为独立装置从而占用车载空间大、车载电器重量大,同时还需配置地面充电装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电机驱动-DC/DC变换-充电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机驱动逆变桥、支撑电容、220VAC充电接口电路、整流电路和DC/DC变换装置。本发明可以提高电机低速的逆变桥效率,高速时电机的效率;可以在驱动电动汽车使用同样功率电机条件下,逆变桥容量大幅度减小;可以不再使用地面充电装置,实现对电池组的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3171432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17747.0
申请日:2013-04-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方式的双动力耦合驱动结构。本发明采用由一号行星齿轮机构8和二号行星齿轮机构4组成的双行星排系统作为一号电机15和二号电机12的动力耦合装置。一号电机15和二号电机12布置在同一侧且轴向平行布置。锁止器5用于锁止和解锁行星架-齿圈23,二号离合器10用于连接和断开二号减速器11与动力输入齿轮9之间的动力传递,一号离合器17用于连接和断开一号减速器16与太阳轮组轴19之间的动力传递。本发明可以实现包括两电机单独驱动模式、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在内的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满足车辆不同的行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5274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68279.3
申请日:2011-03-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消耗电动车辆制动能量的感应式能量消耗器。该能量消耗器由功率电子控制电路,螺线管感应线圈和金属冷却水管组成。功率电子控制电路将电动车辆制动过程中产生交流电能整流为直流电,然后再逆变为频率可变的交变电流通入螺线管感应线圈中,通入螺线管感应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进而在金属冷却水管管壁中产生涡电流以达到消耗掉电动车辆制动能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817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100676.X
申请日:2010-01-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2P5/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多电机同步/异步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能够降低系统成本,输出多路相互独立的电机驱动系统回路。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多电机同步/异步驱动系统,包括多个逆变桥以及多个逆变桥共用的直流母线、预充电电路、支撑电容、冷却系统、检测信号和控制电源,各部分除冷却系统靠机械连接实现外其它各部分都通过电气连接实现。本发明的各电机逆变桥驱动回路输出分别独立,相互并不影响工作,即使其中的一路或者几路暂时不工作或者故障,其余回路可以继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913326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29793.6
申请日:2010-07-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41 , Y02T1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机驱动混合动力履带车辆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电路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再生制动回馈能量电路系统用于双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履带式车辆,车辆直驶工况再生制动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本发明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电路系统给动力电池组充电,节省了能源,转向工况内侧电机再生制动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本发明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电路系统迅速补充外侧电机驱动所需能量;并且由于本发明采用综合电子控制器综合协调控制整个电路系统,因此,可以使再生制动产生的回馈能量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车辆传动系统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67220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202358.4
申请日:2010-06-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驱动系统直流低压自供电装置的设计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应用领域。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驱动系统直流低压自供电装置由控制器DC/DC变换器、车载直流低压电源检测装置、控制电路等组成,控制器DC/DC变换器的作用是将驱动电机驱动电路的直流高压电转换为控制电路可用的直流低压电源,车载直流低压电源检测装置的作用是检测车载直流低压电源是否正常工作,控制电路的作用是控制驱动电机的状态。当车载直流低压电源出现故障时,控制器DC/DC变换器为电机控制电路提供直流低压电源,同时车载直流低压电源检测装置检测到车载直流低压电源有故障,向电机控制电路发出预警通知,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停机。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850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810116615.5
申请日:2008-07-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功率前向控制方法,尤其是采用发动机-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混合供电且采用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两侧主动轮的履带车辆。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发动机-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提供的功率,本发明根据加速踏板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双侧电机转速信号对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组输出功率进行协调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车辆需求功率和发动机-发电机组可提供功率,然后获得动力电池组需求功率,根据电池组状态和总线电压确定电池组目标输出电流并通过控制直流变换器电流量实现需求功率输出。该方法还包括当判断车辆需求功率大于发动机-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可提供功率之和时,限制两侧驱动电机功率输出为发动机-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可提供功率之和。
-
公开(公告)号:CN1996189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137881.7
申请日:2006-11-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5B19/418 , G05B19/042 , B60W2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 Y02T10/6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动力分配综合控制系统,属于混合动力车辆的行驶控制与能量管理技术领域,适用于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机运动控制和多能源动力总成的能量管理,尤其是混合动力大客车和履带车辆。本发明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系统基于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CI总线结构,由①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及其外围电路、②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③CAN总线通讯控制系统、④PCI总线及其控制系统、⑤人机交互系统、⑥DC-DC直流电源模块组成;软件系统采用中断查询的结构方式。本发明的系统稳定性好,能够实现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流的分配和管理,实现双侧电机独立驱动的协调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