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精蛋白-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603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71382.4

    申请日:2012-12-25

    Abstract: 一种鱼精蛋白-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纳米材料生物学领域。将纳米金刚石经过表面氧化处理后和鱼精蛋白硫酸盐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离心后得到沉淀物,将得到的沉淀物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形成鱼精蛋白-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纳米金刚石通过极性相互作用吸附鱼精蛋白硫酸盐后,鱼精蛋白-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动力学尺寸为115-117nm,表面zeta电位为31-34.1mv。将siRNA与鱼精蛋白-纳米金刚石复合材料按照溶质质量比1:3混合得到siRNA-纳米金刚石-鱼精蛋白转染试剂。将所述染试剂在生物学应用。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较小,具有合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好,有良好的siRNA负载能力。

    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89933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49983.0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柯萨奇病毒B3型的VP1基因和VP4基因克隆到目的质粒1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1,将VP2基因和VP3基因克隆到目的质粒2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2;2)用步骤1)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1和重组表达载体2共转化目的酵母细胞,得到表达所述VP1基因、所述VP2基因、所述VP3基因和所述VP4基因的重组酵母细胞;3)裂解步骤2)得到的重组酵母细胞,分离得到柯萨奇病毒B3型病毒样颗粒。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在酵母表达系统中成功的制备了柯萨奇病毒B3型的病毒样颗粒,可将其进一步用于病毒性心肌炎与I型糖尿病候选预防性疫苗和药物组合物。

    一种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670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0829.8

    申请日:2012-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的P1基因和3ABC基因克隆到目的质粒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2)用所述重组表达载体转化目的酵母细胞,得到表达所述P1基因和所述3ABC基因的重组酵母细胞;3)裂解所述重组酵母细胞,分离得到重组的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病毒样颗粒。实验证明,利用本发明所提供方法,在酵母表达系统中制备了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的病毒样颗粒,同时较野生型P1基因和3ABC基因相比,本发明对P1基因和3ABC基因的密码子优化大大提高了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的病毒样颗粒在酵母表达系统中的产量,可将其进一步用于生产婴幼儿手足口病候选预防性疫苗和药物组合物。

    一种检测化学物致癌性和促癌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4389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34181.8

    申请日:201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化学物致癌性和促癌性的方法。使用转染HPV16 E6E7基因的Balb/c 3T3细胞,通过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化学物的致癌性和促癌性。与传统的II阶段Balb/c 3T3细胞转化实验相比,该方法可使细胞形成更多的转化灶,明显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并可以有效缩短实验时间,节省人力财力投入,降低检测成本;避免使用额外的致癌剂和促癌剂,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实验人员安全,该方法可用于评价化学物的致癌性和促癌性,还可以从药品、化学品、环境污染物和工业废弃物等中筛查未知致癌物和促癌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在光动力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526055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606363.1

    申请日:201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作为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包括用于治疗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胃癌以及皮肤癌等恶性肿瘤。本发明检测出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在避光时对HeLa、MCF7、MCF7/Adr、A549、A549/DDP、H1299、MGC803及A875等肿瘤细胞的IC50暗毒性均大于160μM;而红光剂量为12J/cm2照射时,对所检测肿瘤细胞的IC50光毒性均小于0.3μM;光增强因子(IC50暗毒性/IC50光毒性)均大于500甚至大于1600。本发明还证明了线粒体是环乙二胺基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杀死肿瘤细胞的重要作用靶点,而肿瘤细胞主要以细胞凋亡方式死亡。

    聚合酶链式反应器及实时光学阵列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20228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34045.4

    申请日:2011-05-23

    Abstract: 聚合酶链式反应器及实时光学阵列检测装置,涉及生化反应和医学检测领域。其包括带有螺旋式微流道结构的基底层,基底层与盖板层以键合技术密封在一起,在盖板层上有两个贯通孔分别为进样孔、出样孔;微处理器控制三个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件,使整个微流道区域形成聚合酶链式反应所需的变性区、退火区、延伸区三个恒定温度场;三个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置于微流控道芯片和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件之间,形成闭环对温度进行控制。实时荧光检测系统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和荧光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本发明利用MEMS技术制作微流控芯片,试剂微量化;通过三个恒温区的设计省去了升降温时间,缩短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时间,延长了半导体加热制冷器的使用寿命。

    双路温控聚合酶链式反应器与实时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220226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33178.X

    申请日:2011-05-23

    Abstract: 双路温控聚合酶链式反应器与实时检测装置,应用于生化反应和医学检测领域,其包括带有环形微流道结构的基底层,基底层与盖板层密封形成微流控芯片,在盖板层上有一个进样孔和一个出样孔。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两个半导体加热制冷,在整个微流道区域形成聚合酶链式反应所需的变性区、退火区、延伸区三个恒定温度场。半导体加热制冷器在微流控芯片的下方,采用半导体工艺制作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置于微流控道片和半导体加热制冷器之间,为微处理器提供温度反馈信号,形成闭环控制。实时荧光检测系统包括光源、光电探测器和荧光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本发明通过控制两路半导体加热制冷使整个微流道区域形成三个恒温区,精简了加热制冷装置。

    电磁辐射诱发Raji细胞癌变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2576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1010123365.5

    申请日:2010-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辐射诱发Raji细胞癌变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培养Raji细胞并传代,然后加入促癌剂丁酸钠、巴豆油、12-O-十四烷酰巴豆醇-13-乙酸酯或丁酸钠+巴豆油,暴露于30~90W/m2的电磁辐射下,培养3~15天,最后用免疫酶法检测EBV-EA细胞阳性率。本发明方法中的促癌剂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该方法无需特殊仪器,检测过程简单。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工业、科学、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的致癌性风险预评价,对预防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远期危害具有重要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