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47610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180066850.6
申请日:2011-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冈卫
IPC: F01N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9/00 , B01J35/0033 , F01N3/2026 , F01N2240/16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加热式催化剂(EHC)中通过更合适地使发热体发热以谋求排气净化率的提高和/或对发热体的破损的抑制。具有沿着发热体的外周面在该发热体的轴向以及周向上延伸的表面电极(7a)的一对电极设置成,该表面电极(7a)夹着发热体而互相相对。而且,表面电极(7a)被形成为,使得在表面电极(7a)间流动的电流在发热体轴向上的一部分主要经过发热体的外周面流动,在另一部分主要经过发热体的内部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701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080068997.4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B01D53/9431 , B01D53/9454 , F01N3/2864 , F01N2240/16 , Y02T10/22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能够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4)流动。电加热式催化剂(1)具备:发热体(2);壳体(4);设置于发热体(2)和壳体(4)之间且对电进行绝缘的内管(3);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发热体(2)和内管(3)之间且在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内管(3)短的内侧衬垫(51、52);以及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内管(3)和壳体(4)之间且在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内管(3)短的外侧衬垫(53、54),使在内管(3)与外侧衬垫(53、54)的接触面作用于内管(3)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大于在内侧衬垫(51、52)与发热体(2)的接触面作用于发热体(2)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859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080066496.2
申请日:2010-04-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冈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1/00 , F01N3/023 , F01N11/002 , F01N2550/04 , F01N2560/05 , F01N2560/06 , F01N2560/07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粒过滤器的故障检测装置及故障检测方法。在本发明中,在比微粒过滤器更靠下游一侧的排气通路设置有PM传感器。并且,通过对从将堆积于PM传感器的PM除去的PM除去处理的执行完成起经过了预定期间时的PM传感器的输出值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微粒过滤器中有无故障。此时,基于经过预定期间时的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的平均值来设定阈值。由此,能够提高使用PM传感器来进行微粒过滤器的故障检测时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05387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80067505.9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13 , B60K6/445 , B60W10/06 , B60W30/194 , B60W2510/0604 , B60W2510/0619 , B60W2510/068 , B60W2520/10 , B60W2530/12 , B60W2710/0605 , B60W2710/0622 , B60W2710/0694 , B60Y2300/474 , F01N3/2026 , F01N9/00 , F01N2590/11 , F01N2900/08 , F02D41/0002 , F02D41/0255 , F02D41/064 , F02D41/1446 , F02D41/1454 , F02D2200/0802 , Y02T10/26 , Y02T10/42 , Y02T10/47 , Y02T10/54 , Y02T10/6239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利用来自通过电力的供给而发热的发热体的热量对具有排气净化能力的催化剂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式催化剂,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决定单元,决定向该电加热式催化剂的经由排气的投入能量的抑制量以使内燃机的冷起动时的发热体内温度差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所述发热体内温度差是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发热体中的规定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及控制单元,对应于由决定单元决定的投入能量的抑制量,来控制内燃机的运转状态。通过该构成,抑制电加热式催化剂的发热体内的裂纹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34759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180066282.X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冈卫
IPC: B01D53/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13 , F01N3/2026 , F01N3/2803 , F01N3/2853 , F01N3/2871 , F01N2240/20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5)流动。具备:通过被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3);收纳发热体(3)的壳体;设置在发热体(3)与壳体(5)之间的内管(4);设置在发热体(3)与内管(4)之间以及内管(4)与壳体(5)之间,并对电进行绝缘的衬垫(6);以及与发热体(3)连结,并朝发热体(3)供电的电极(7),内管(4)相比衬垫(6)朝排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突出,与比电极(7)靠下游侧的发热体(3)与内管(42)之间的距离相比,比电极(7)靠上游侧的发热体(3)与内管(41)之间的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03338844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180066925.0
申请日:2011-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冈卫
IPC: B01D53/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889 , B01D53/94 , F01N3/2026 , F01N3/2864 , F01N3/2871 , F01N3/2892 , F01N2510/00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5)流动。具备:发热体(3),通过对该发热体通电,该发热体发热;壳体(5),该壳体收纳发热体(3);内管(4),该内管设置在发热体(3)与壳体(5)之间;衬垫(6),该衬垫设置在发热体(3)与内管(4)之间以及内管(4)与壳体(5)之间,并对电进行绝缘;以及电极(7),该电极与发热体(3)连结,并朝该发热体(3)供电,在内管(4)的表面形成有对电进行绝缘的绝缘层(41),内管的内周面侧(403)的绝缘层(41)薄于内管的外周面侧(402)的绝缘层(41)。
-
公开(公告)号:CN103153436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80066530.6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D53/9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F01N3/2013 , F01N3/2871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电加热式催化剂(EHC)中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的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EHC(1)具备:通过被通电而发热从而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的发热体(3);收纳发热体的壳体(4);设置在发热体(3)与壳体(4)之间并进行电绝缘的绝缘部件(5);经过位于壳体(4)的内壁面与发热体(3)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亦即电极室(9)与发热体(3)连接的电极(7);以及连通电极室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的设置有EHC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连通路(10)。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70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997.4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B01D53/9431 , B01D53/9454 , F01N3/2864 , F01N2240/16 , Y02T10/22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能够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4)流动。电加热式催化剂(1)具备:发热体(2);壳体(4);设置于发热体(2)和壳体(4)之间且对电进行绝缘的内管(3);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发热体(2)和内管(3)之间且在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内管(3)短的内侧衬垫(51、52);以及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内管(3)和壳体(4)之间且在排气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比内管(3)短的外侧衬垫(53、54),使在内管(3)与外侧衬垫(53、54)的接触面作用于内管(3)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大于在内侧衬垫(51、52)与发热体(2)的接触面作用于发热体(2)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67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698.0
申请日:2010-08-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D53/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1/00 , F01N3/2026 , F01N13/14 , F01N13/16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式催化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加热式催化剂(EHC)中,抑制因凝结水而引起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EHC(1)具备通过通电而发热并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的发热体(3)、收纳发热体的壳体(4)、以及设置于发热体(3)和壳体(4)之间并对电绝缘的绝缘部件(5)。进而,在EHC(1)的壳体(4)内,形成于与发热体(3)连接的电极(7)的周围的空间亦即电极室(9)由气密性比发热体(3)以及绝缘部件(5)高的闭塞部件(10)闭塞。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116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0980162112.4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冈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235 , F02D41/024 , F02D41/025 , F02D41/1475 , F02D2041/0265 , F02D2200/0802
Abstract: 在排气通路中包含具有氧化能力的催化剂(52)。在将形成在燃烧室(25)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控制为比理论空燃比浓的空燃比的浓控制之后,执行将形成在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控制为比理论空燃比稀预先确定的程度的稀的空燃比或者将形成在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暂时控制为比理论空燃比稀预先确定的程度的稀的空燃比的稀控制。执行暂定稀控制,所述暂定稀控制控制形成在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使得在稀控制的结束后执行稀控制时,在稀控制中形成在燃烧室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被控制为比理论空燃比稀的空燃比时的混合气体的空燃比比理论空燃比稀的程度小于根据催化剂的温度而预先确定的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