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7766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05619.2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系统,涉及电动车辆充电技术。车辆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桩具有支撑主体、伺服滑台、插接装置和充电控制器;伺服滑台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主体;插接装置安装于伺服滑台;插接装置具有充电插头及位姿补偿机构;充电控制器安装于支撑主体;充电控制器与伺服滑台通信连接;车载受电装置,用于设置于车体;车载受电装置具有箱体、充电座及车载控制器;充电座及车载控制器设置于箱体内;充电座具有充电接口;车载控制器用于与充电桩的充电控制器通信连接。车辆充电系统能够根据充电指令及车载受电装置的位置信息,控制充电桩的插接装置与车辆的车载受电装置插接,触发充电操作,实现了自动对车辆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0909459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952841.0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视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具有车顶、侧墙、底架、端墙和司机室,侧墙设有车窗安装口,车门和车窗的面积占侧墙面积的70%-90%,底架设有玻璃安装接口,玻璃面积占整个底架面积的50%以上。本发明悬挂式单轨车体结构采用框架式结构,底架和侧墙为纵横梁交错组焊,在框架上铺设玻璃,大大增加游客的可视范围,乘客站在车内可以看到脚下的车外风光,并且侧墙采用落地窗结构,当人站在车辆的中间向外观察,仰视45度角的方向也能看到车外风景,即车辆结构为270度方向均有视野,真正的实现了大视野的车体结构。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乘客在乘车过程中视野受限的缺陷,设计新型大视野车体,给乘客带来全新的乘坐视觉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519705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611050.8
申请日:2015-09-24
Applicant: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IPC: B61G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铰接机构安装座,包括车体安装板和中空的梯形连接柱,梯形连接柱包括梯形上底板、梯形下底板、支撑板和工型支撑柱;支撑板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从支撑板侧或从工型支撑柱侧看,梯形连接柱的投影为平行四边形;梯形上底板中心部位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的两侧端面上各设置有一个铰接机构安装面,每个铰接机构安装面上各设置有一个螺栓安装孔。采用上述结构后,能整体铸造,经优化分析设计,满足承载要求,同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紧凑、生产制造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质量轻、安装配合度高等优点。将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1611387U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21985884.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车厢灭火系统,包括位于司机室的监控显示器、位于头车的泵组箱、贯穿全车的管路,每辆车设置有监控主机、泵组箱电磁阀、安装于客室顶板上的火焰探测器、摄像机和细水雾喷头,监控主机连接于列车网络,每辆车的摄像机、火焰探测器和泵组箱电磁阀连接监控主机,位于司机室的监控显示器和头车的泵组箱与头车的监控主机相连接;贯穿全车的管路端部连接头车的泵组箱,在每辆车布置有连接管路的支管,泵组箱电磁阀安装在支管的上游端,所述细水雾喷头设置于支管的末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具体场景应用需求,通过配置细水雾喷头的数量,推广到A型地铁及其他轨道交通列车上,可有效迅速的对火灾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506358.2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密度马氏体时效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马氏体时效钢,其包含:0.08质量%≤C≤0.15质量%,6.5质量%≤Cr≤10质量%,10质量%≤Ni≤12质量%,3质量%≤Al≤3.5质量%,1质量%≤Ti≤1.5质量%,6质量%≤Co≤7质量%,0.5质量%≤Mo≤0.7质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申请开发了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新型低密度马氏体时效钢,通过Ti和Al的添加不仅降低了钢的密度,而且能够有效强化基体。通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原位冶金和近终成形的优势,克服了高Al低密度钢在加工制造方面的难题。本申请为航天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轻质高强度结构材料和制造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6574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45701.5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碳齿轮钢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渗碳齿轮钢的方法包括:(1)将原料冶炼得到的钢锭进行锻造,以便得到锻态齿轮钢棒材;(2)对锻态齿轮钢棒材依次进行正火热处理和退火处理,以便得到毛坯棒材;(3)对毛坯棒材依次进行渗碳处理、第一次低温回火处理、高温回火处理、循环多次加热淬火处理和第二次低温回火处理,以便得到渗碳齿轮钢。该方法制备的渗碳齿轮钢的组织结构细小均匀,其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具体地,渗碳齿轮钢的渗碳层晶粒度≥8.5级,渗碳层厚度≥0.8mm,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4%~25%。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42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494508.6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Mo‑Co‑W高温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Cr‑Mo‑Co‑W高温轴承钢的原料包括:0.75wt%~0.90wt%的C;0.16wt%~0.6wt%的Si;0.15wt%~0.35wt%的Mn;3.75wt%~4.75wt%的Cr;3.75wt%~4.50wt%的Mo;0.80wt%~2.00wt%的V;1.5wt%~5.2wt%的Co和W的总和;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由此,该高温轴承钢的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得以提高,同时提高了轴承钢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4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4508.6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Mo‑Co‑W高温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Cr‑Mo‑Co‑W高温轴承钢的原料包括:0.75wt%~0.90wt%的C;0.16wt%~0.6wt%的Si;0.15wt%~0.35wt%的Mn;3.75wt%~4.75wt%的Cr;3.75wt%~4.50wt%的Mo;0.80wt%~2.00wt%的V;1.5wt%~5.2wt%的Co和W的总和;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由此,该高温轴承钢的使用温度和高温性能得以提高,同时提高了轴承钢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74373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1654232.3
申请日:2018-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谱共享系统的频谱共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卫星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确定频谱共享系统的网络模型、传输模式以及地面基站的天线类型;网络模型为以GEO地球站为中心划分出保护区和排斥区的模型;传输模式包括正常模式和频率倒置模式;地面基站的天线类型包括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基于网络模型、传输模式和天线类型,构建目标函数;基于网络模型,构建约束条件;在约束条件下,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以基于求解结果,在保证GEO卫星通信系统通信正常情况下,使GEO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共享频谱。本发明可以保证GEO卫星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3934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11654225.3
申请日:2018-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4B7/185 , H04B17/345 , H04B17/382 , H04W16/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EO卫星通信系统上行链路的频谱感知方法及装置,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接收待检测对象;判断待检测对象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所共同决定的功率处于模糊区域或峰值区域,其中,第一角度表示GEO卫星与干扰NGEO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角度表示GEO卫星与感知NGEO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处于模糊区域的情况下,若待检测对象中存在信号,则确定不接入待检测对象的频段;在处于峰值区域的情况下,根据待检测对象中的信号存在情况,判断是否接入待检测对象的频段,得到判断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