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445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37050.5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08H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质素颜色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脱碱木质素分散到氢氧化钠和硫酸二甲酯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于常温条件下反应2~5h;(2)将步骤(1)处理后的木质素溶于四氢呋喃溶液中,再添加电解质,并于20~60℃透析2~4d,收集得到浅色木质素;(3)向浅色木质素中加入金属离子,使其与木质素络合并调控浅色木质素颜色。本发明使用硫酸二甲酯的碱性溶液对木质素进行处理,能够大大的减少木质素中所含有的使其呈现颜色的酚羟基和LCC(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结构,从而实现木质素的浅色化。而不同的金属离子与浅色化的木质素结合后,通过两者的化学作用,能够调节木质素呈现不同的颜色。
-
公开(公告)号:CN11453008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76064.1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火灾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蛇型曲线公路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平台系统。用于研究典型火灾位置发生火灾时隧道内温度场分布规律、烟气扩散特性及对应的防灾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蛇型曲线公路隧道模型、火灾纵向通风系统和测试系统;火灾纵向通风系统为蛇型曲线公路隧道模型提供纵向通风的条件;测试系统布置于蛇型曲线公路隧道模型周围,用于采集一些相关的数据。通过实时监测得到的大量的数据,一方面可以直观的分析蛇型曲线隧道火灾烟气扩散特性及相应的防灾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火灾人员疏散设计、隧道防排烟结构布置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及科学支撑,对于该类隧道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79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868772.7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重金属吸附功能的秸秆基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秸秆原料进行超声波辅助汽爆预处理,并进行水洗,制得组织结构疏松的木质纤维物料;向木质纤维物料中加入二甲基亚砜溶液,搅拌反应0.4‑0.8h,然后继续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搅拌反应0.8‑1.5h;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壳聚糖,搅拌反应0.2‑1h;将反应后的溶液平铺在基板上,静置后真空干燥,得基膜;将基膜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然后将基膜取出后干燥,制得秸秆基地膜。该地膜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秸秆资源浪费以及现有的重金属去除方法使用受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76374.3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火灾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蛇型曲线隧道火灾纵向温度的确定方法。目的是弥补目前蛇型曲线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特性研究的空白。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蛇型曲线隧道火灾温度扩散的数学模型、建立蛇型曲线隧道的几何模型、建立蛇型曲线隧道空间内气体流动模型;依据上述模型和方法,对蛇型曲线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获得距离火源不同纵向距离的拱顶温度T(x)与拱顶最高温度T0的比值T(x)/T0;通过该比值进行非线形拟合,整理得到蛇型隧道火灾纵向温度的计算公式。本发明填补了目前对蛇型曲线隧道火灾温度场分布研究的空白,为蛇型曲线隧道火灾下的人员疏散设计及衬砌防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07549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1233790.7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隧道火灾烟气控制风速设计方法。包括:运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得到不同海拔条件下不同规模公路隧道火灾所对应的通风临界风速;结合临界风速结果,应用无量纲分析得到无量纲隧道临界风速表达式;开展隧道模型试验,确定并获得不同海拔条件下隧道火灾火源热释放率变化规律;结合不同海拔条件下隧道火灾火源热释放率变化规律,修正无量纲隧道临界风速表达式,获得不同海拔条件下隧道火灾烟气控制风速设计方法。本发明明确了高原,低气压、低温度、低含氧量环境对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影响,揭示了不同海拔高度下公路隧道临界风速变化规律,能够获取任意海拔高度公路隧道火灾临界风速,尤其适用于高原地区公路隧道火灾临界风速。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2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868952.5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纤维和聚氨酯复合的记忆牙套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物料进行粉碎、烘干后得植物纤维素;将植物纤维素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球磨,得纳米化纤维素分散液,将纤维素分散液依次进行透析和干燥,得干燥的纳米化纤维素纤维;将干燥聚氨酯颗粒与二甲基亚砜溶液于65‑80℃条件下搅拌至聚氨酯颗粒溶解,得聚氨酯溶液;将干燥纤维素纤维与聚氨酯溶液搅拌混匀,然后离心去除气泡,得用于3D打印的溶液;将该溶液通过3D打印的方式制成记忆牙套即可。该记忆牙套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牙套存在不方便自行摘取和佩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1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92229.7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海拔隧道火灾燃烧一氧化碳的获得方法。通过建立试验平台,并进行火灾燃烧数据获取试验;通过获得油池的质量损失率,和基于随海拔而变化的燃烧效率,利用相似关系得到隧道热释放率;同时,通过获得模型隧道火灾试验平台的一氧化碳体积浓度,利用相似关系得到隧道一氧化碳体积浓度;最后得到不同海拔火灾热释放率和一氧化碳体积浓度并拟合得到不同海拔高度隧道火灾热释放率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得不同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火灾燃烧时的一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为后续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疏散救援及防灾减灾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导高海拔地区公路隧道救援防灾通风系统的设计,进一步保障高海拔隧道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446342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756148.7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流风机叶片最优安装角获得方法。包括获得风机基本结构参数,利用FLUENT前处理软件GAMBIT建立不同安装角的风机模型,获得不同海拔高度空气质量密度,分别输入FLUENT软件中,模拟计算得到各海拔高度条件不同安装角情况下,风机的有效功率P与安装角θ的关系曲线;对得到的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各海拔高度该轴流风机型号风机的有效功率P与安装角θ的计算公式;利用计算式获得风机的安装角。本发明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的获得方法,经现场测评其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解决了施工方以往不断进行现场试验确定轴流风机叶片安装角的复杂问题,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济、合理、高效、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527931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41403.9
申请日:2015-09-30
Inventor: 张星 , 彭红英 , 王晓茹 , 李龙源 , 徐得超 , 孙丽香 , 刘敏 , 陈绪江 , 王峰 , 穆清 , 徐树文 , 张艳 , 王艺璇 , 王祥旭 , 刘子新 , 江涵 , 郑伟杰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驱永磁风电机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该方法基于风电机组输出时间序列数据分群,包括:选择风电机组分群样本数据;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利用几何模板匹配算法得到风电机组两两之间的距离矩阵dn×n;利用属性阈值聚类算法对风电机组分群;对风电机组群内风电机组参数及网络参数进行等值。本发明以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分群样本数据,利用该样本数据进行分群可以反映风电机组在该时间段内各时刻的运行特性;利用几何模板匹配和属性阈值聚类算法进行分群,该分群方法可以体现出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得到的分群结果适用于该时间段内的所有时刻,可避免风电机组多次分群,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198582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54076.1
申请日:2014-09-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铁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列车轮对探伤装置,包括:两个轮辋检测机构、两个车轴检测机构、转轮机构及龙门架;每个车轴检测机构均包括轴颈检测机构、轴身检测机构及轴端检测机构,其中:龙门架固定在凹形工作台的对称两侧,且凹形工作台内可放置待检测车轮及所述转轮机构;龙门架的水平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轮辋检测机构及两个车轴检测机构,且两个轮辋检测机构及两个车轴检测机构均沿待检测车轮轴心线的中垂线对称;龙门架的两个竖直支架上分别设置有轴颈检测机构。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轮对探伤装置中,龙门架上同时设置有轮辋检测机构及车轴检测机构,可以实现对列车轮对的轮辋及车轴的同时探伤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精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