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5015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1148589.4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卫星三轴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确定旋转部件的干扰力矩的固定频率;根据所述固定频率以及控制系统的控制周期确定数字结构增强器的传递函数;根据卫星的惯量确定数字结构增强器的PID轮控方法;以及提供数字结构增强器以提高卫星三轴稳定性。通过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因星上旋转部件的干扰力矩对卫星三轴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同时至少部分地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例如对不规则旋转的部件无法配平、或者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等。
-
公开(公告)号:CN10908085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1177249.4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维持反作用轮的转速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选择卫星的多个反作用轮之一作为基准轮;计算基准轮的转速维持力矩;根据反作用轮安装矩阵计算其它反作用轮的转速维持力矩;根据卫星的当前姿态和所期望的姿态确定是否维持反作用轮的转速;以及根据姿态控制力矩和转速维持力矩计算一个或多个反作用轮的输出力矩指令。通过该方法,可以使反作用轮围绕期望转速(如标称转速)进行加速或减速,以实现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避免反作用轮的过零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09932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35545.3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正三轴磁强计的误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标定三轴磁强计的每一轴的正交度误差;用矩阵描述正交度误差;标定线性度;以及修正三轴误差。通过本发明,可以确定三轴磁强计的修正矩阵,通过该修正矩阵能够一并消除三轴磁强计的零偏误差、三轴灵敏度误差和三轴非正交误差,从而提高三轴磁强计的测量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7336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36952.9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推力器的倾斜角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确定推力器的倾斜方向;提供干扰力矩关于倾斜角度的公式;提供控制力矩关于倾斜角度的公式;以及确定推力器的倾斜角度,使得控制力矩大于干扰力矩。通过该方法,既可以保证足够的有效推力,又可以保证干扰力矩能够被基本抵消,从而提供高效的推力器工作状态并维持轨控期间的卫星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2501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48589.4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卫星三轴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确定旋转部件的干扰力矩的固定频率;根据所述固定频率以及控制系统的控制周期确定数字结构增强器的传递函数;根据卫星的惯量确定数字结构增强器的PID轮控方法;以及提供数字结构增强器以提高卫星三轴稳定性。通过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因星上旋转部件的干扰力矩对卫星三轴稳定性的影响,并且同时至少部分地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例如对不规则旋转的部件无法配平、或者影响系统动态性能等。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9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64950.X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卫星的旋转体进行消旋控制的方法,其中所述卫星具有旋转体、平衡轮和反作用轮,所述平衡轮的转轴平行于所述旋转体的转轴,该方法包括:使平衡轮和反作用轮转动;在卫星的三轴姿态稳定后获得由反作用轮吸收的多余角动量;以及根据所述多余角动量调整平衡轮的转速,以便对旋转体进行消旋控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消旋装置。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平衡轮和反作用轮的联合消旋控制,从而基本上消除由于星上旋转体惯量不确定性引起的残余角动量和力矩对卫星平台姿态的显著扰动,提高卫星姿控系统性能。
-
-
公开(公告)号:CN11456396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0137850.0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卫星动力学数学模型,将模型中的需要设置成故障的参数和/或信号设置为全局变量,并转换成相应的Rtw格式模型;将Rtw格式模型编译封装为实时dll动力学模型,并部署至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与姿轨控接口仿真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输出dll动力学模型交互信号,进行调理后传送至星务计算机;星务计算机传递姿轨控执行机构的信号量,经过调理后传送至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完成对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本发明在实时性、可靠性和仿真平台成本等各方面可以有较大改善;可以实现姿轨控动力学所有参数的在线修改,故障参数可设置,提高了测试覆盖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878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694780.9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运动部件信息的角动量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按特定规律运动的运动部件的干扰影响,采用运动部件的广播的运动角度和角速度信息,替代运动部件的换向时刻信息,作为补偿力矩的计算依据;利用前馈以及卫星姿态控制PID计算获得叠加的力矩作为星载反作用轮的控制输入,利用卫星的姿态控制反作用轮进行摆镜的前馈补偿和姿态控制,以替代单独的平衡补偿轮或补偿轮轮组;设计的角度参数、角速度参数和补偿力矩参数通过地面指令修改,以增加控制系统的灵活性,且当评估星载软件各项时延后,修改角度参数、角速度参数和补偿力矩参数以提高卫星平台的控制稳定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