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快速再生装置及快速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0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19890.8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快速再生装置,所述快速再生装置至少包含依次相连通的进料槽、反应腔、储料槽、冷却器;进料槽、储料槽与水平面垂直;反应腔与水平面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20°~80°反应腔包含外壳和设于反应腔内部的加热体;外壳与加热体的接触面嵌设有相匹配的齿轮,所述加热体通过所述齿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旋转,所述加热体包含金属中间层和导电薄膜,所述导电薄膜紧密覆盖在所述金属中间层的内表面。将拆解回收的石墨材料放入进料槽,设置快速再生装置的参数,石墨材料在反应腔内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器将其温度降低至60℃以下,得到再生的石墨负极材料。使用该方法得到的石墨更加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多点采集电池盖结构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908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12424.6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点采集电池盖结构,包括电池盖、极柱、漆包线;所述电池盖上设计有两个圆柱形法兰结构,每个法兰结构内部设计有圆柱形通孔,在所述圆柱形通孔两端设计对称结构,所述对称结构包括设计在所述圆柱形通孔两端的截面为梯形的凹槽,梯形凹槽的腰线上设计的一圈圆形凹槽,梯形凹槽的最外缘设计的用于安装导向片的凹槽;所述对称结构用于提高电池盖结构应对内外压差的受力能力;所述导向片设计有多个圆形孔,每根漆包线分别穿入一个圆形孔中,通过在法兰结构内腔灌注结构胶实现电池盖法兰结构密封。

    一种包含留置管的软包装电池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4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9086.5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留置管的软包装电池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软包装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电池外包装和留置管;所述电池外包装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留置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连通,所述留置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外包装的外部,并通过封堵件封堵,封堵件与留置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留置管的内部设有阻隔件,该阻隔件的外部尺寸与留置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阻隔件在压力作用下能够沿所述留置管滑动,用于通过监测所述阻隔件的位置计算所述电池电芯内的压力。本发明通过在留置管内安装与之相匹配的阻隔件,可以在不损坏电池的情况下直接对电池电芯内部压力进行监测,无须将电池电芯与压力测试装置连接。

    一种锂离子电池温熵系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36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82565.X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温熵系数测量方法,包括:在恒温环境下,获取被测锂离子电池的实时开路电压、恒温实时放电容量、随荷电状态变化的实时开路电压;在绝热环境下,获取被测锂离子电池的实时电压、绝热实时放电容量、累计放电时间、实时温度、随荷电状态变化的实时电压、随荷电状态变化的绝热温升速率;根据随荷电状态变化的实时开路电压、随荷电状态变化的实时电压、随荷电状态变化的绝热温升速率,确定实时温熵系数。本发明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得到锂离子电池在整个荷电状态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温熵系数,且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测量方法。

    一种压力补偿式锂离子蓄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54085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32424.0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补偿式锂离子蓄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套设于电芯外周;壳体一端设置有注液口;补偿机构为第一端开口,第二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且通过开口与壳体连通,中空部分与壳体围成一密闭空间,通过注液口向密闭空间内部注满电解液;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补偿机构发生体积形变,来补偿壳体内部电解液的压力,平衡外界压力。此发明解决了传统蓄电池不能承受外界高压流体的问题,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补偿机构,使得在外界高压流体环境下,自动调节内部密闭空间的体积,以平衡外部流体的压力,缓解了蓄电池的破坏,提高了作为水下装备供电的可靠性,拓宽了应用领域,降低了维护成本,满足了深海潜航器的动力需求。

    锰基复合电极、含锰基复合电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7554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444544.3

    申请日:2011-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锰基复合电极、含有该锰基复合电极的锰系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锰基复合电极由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层状镍钴锰酸锂、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其中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质量百分含量为10%~90%。改性尖晶石型锰酸锂的改性壳层厚度介于0.5纳米~5纳米,改性壳层中锰离子全部被其他离子代替,代替锰离子的离子为铝离子、锆离子、钛离子和锌离子中的一种。含锰基复合电极的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采用上述锰基复合电极、负极采用钛酸锂或硬碳或石墨。本发明提高了锰系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和能量密度,显著提高了锰系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一种锂离子电池力学性能原位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020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02263.1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力学性能原位评估方法,包含:步骤1,取若干第一锂离子电池,对若干第一锂离子电池进行阻抗测试,对应得到若干第一电化学电容值;步骤2,对若干第一锂离子电池均进行不同次数的充放电循环试验,并在完成多次循环试验后再完全放电,得到按照一定循环次数间隔的具有不同循环次数的若干第二锂离子电池;步骤3,对若干第二锂离子电池进行阻抗测试,对应得到若干第二电化学电容值;步骤4,根据若干第一和第二电化学电容值,计算得到若干第一和第二比表面积值,根据若干第二和第一比表面积值的差值的演变趋势评估电池的力学性能。采用上述方法快速评估电池力学性能,且有利于反向优化电池设计,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一种含硅电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786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70500.3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硅电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种含硅电极片包括:集流体、负极材料层和导电箔;所述集流体为碳纤维集流体,包括:极片主体和设置在极片主体一端的第一极耳;所述负极材料层涂敷在所述集流体的正面和反面,用于集流体的储能;所述导电箔包覆在第一极耳表面,将集流体中储存的电能集流导出。本发明通过压接‑侧焊方式将导电箔固定在碳纤维集流体的第一极耳表面,克服现有的含硅负极体积膨胀大而导致电极性能急剧衰减的问题,并提高含硅电极片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基于电化学机理模型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5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42457.5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化学机理模型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及系统,获取不同工况下电池的温度变化曲线、温升速率、充放电容量及电压曲线;获取电池在热失控阶段的时间‑温度、时间‑温升速率曲线;根据上述曲线确定电池工作安全阈值Xt;根据电池工作安全阈值Xt进行电池热失控预警。本发明提出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及系统可用于不同充放电工况中锂离子电池动态实时的安全状态监控,解析热失控触发机制及链式反应,可以更加准确的预测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具有预测准确度高、方法简单、监测参数少等特点,可以在不额外增加电池监测参数的条件下,获取电池的安全系数,从而实现电池安全的可知、可控,减少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