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60318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772.0
申请日:2004-03-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3C8/20
Abstract: 一种真空炉碳势动态检测控制装置,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本发明包括:真空阀、试样通道、试样悬挂装置、转向装置、质量传感器、显示器,其连接方式为:试样通道通过真空炉壁与炉膛连通,试样通道上部及下部各连接一只真空阀,在试样通道内设置有试样悬挂装置、质量传感器及转向装置,质量传感器用导线通过真空橡胶密封装置与试样通道外部的显示器连接,试样悬挂装置是一根耐高温的金属细丝,一端可将试样固定,另一端经过转向装置连接在质量传感器上。本发明采用对试样质量的连续监测,使得计算机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对整个工艺过程进行调整,实现了真空渗碳的稳定可靠,解决了真空渗碳工艺过程的可控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492060A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03150783.2
申请日:2003-09-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气雾强制循环高压气体淬火冷却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本发明向设有强力搅拌风机和热交换器的容器内通入气体和水雾,气体和水雾的混合体在强力搅拌风机的驱动下与热工件进行换热,气体和水雾从工件吸收的热量又通过设置在其中的热交换器带走或通过排风机排出容器,从而实现淬火件快速冷却的目的。本发明气体和水雾相结合明显提高了介质与工件之间的换热系数,可以达到水至静止空气之间的冷却能力,并且冷却能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396297A
公开(公告)日:2003-02-12
申请号:CN02136610.1
申请日:2002-08-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高温气体渗氮淬火时效或等温淬火工艺属于钢铁化学热处理领域。钢铁高温气体渗氮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时间、氮势和冷却方法,在只含氮无碳的介质进行渗氮,表面形成ε-Fe2-3N化合物层,次表层为高氮奥氏体,渗后采用水基或油基淬火介质直接淬火,后在180~300℃时效或在奥氏体渗氮后直接于180~300℃等温。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能获得高的硬度,心部好的塑性和韧性。可进一步减少热处理畸变,畸变程度与铁素体氮碳共渗相当。用此工艺来代替奥氏体氮碳共渗,可以根除产生氢氰酸的根源,用来代替铁素体氮碳共渗,不仅根除氢氰酸的污染,还能提高有效硬化层的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394970A
公开(公告)日:2003-02-05
申请号:CN02136430.3
申请日:2002-08-0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1D1/55
Abstract: 中高淬透性钢末端淬火装置及淬透性测定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装置主要包括:喷水口、端淬试样、下托盘、外筒、内筒、上托盘、塞子、钢盖、垫圈、支架、上螺钉、下螺钉,在外筒内部设置内筒,内筒上部设置垫圈,整个套筒通过上下托盘固定于支架上,塞子上部与钢盖结合在一起,上下托盘通过上螺钉和下螺钉固定于支架上。测定方法如下:将端淬试样放入电炉中加热至淬火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快速移至端淬装置中并关闭盖子,开启喷水开关进行喷水冷却;经足够长时间冷却,将试样取出;从试样侧面磨出两相互平行的平面,测定试样硬度;根据硬度数据,建立冷却速度与硬度定量关系曲线。本发明可获得相当宽的冷却速度范围,方法简单、操作简便。
-
-
-
公开(公告)号:CN1146499A
公开(公告)日:1997-04-02
申请号:CN96116327.5
申请日:1996-04-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碳高合金渗碳冷成型模具钢,其含碳量在0.3-0.55%,其他合金元素大于7%,对其进行表面渗碳淬火处理,使表面含碳量达,1.0-2.8%;也可以利用现成的含碳量在0.3-0.55%,其他合金元素大于7%,对其进行表面渗碳淬火处理,使其表面含量达1.0-2.8%。本发明的机械性能的综合水平优于用于冷成型模具的现有其他的所有钢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