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85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663037.7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是以杂多酸、过渡金属盐和离子液体为原料,经离子交换制得过渡金属掺杂的油溶性杂多酸离子液体。本发明所得过渡金属掺杂的杂多酸离子液体经原位硫化后具有很高的生物质油转化率和烃类选择性,可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对棕榈油、植物油等生物质油的加氢脱氧过程,解决了现有生物质油加氢脱氧过程中反应条件苛刻,能耗高,催化剂易失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88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01573.6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氯低共熔溶剂氨气吸收剂,以及其在NH3选择性吸收分离中的应用。该低共熔溶剂吸收剂由A、B两种组分构成,A组分是含羟基的羧酸类化合物,B组份为多元醇类化合物。在本发明提供的无氯低共熔溶剂中,A组分是氢键供体,B组分是氢键受体。其中,A组分通过Lewis酸碱作用和氢键作用为NH3的吸收提供了多重活性位点,是主吸收剂,B组分含有丰富的羟基官能团,能与NH3形成较强的氢键,起到助吸收剂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NH3吸收剂具有吸收容量高、选择性高、挥发性低以及循环性能好的特点,为合成氨过程中NH3的分离以及工业尾气中NH3的回收提供了一种绿色且高效的吸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530123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83808.0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3/72 , B01J23/80 , B01J37/03 , B01J37/02 , C07C29/149 , C07C3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脂肪酸甲酯加氢制高碳醇的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为Cu,此外还引入其他金属如:Zn、Co、Ni等作为金属助剂;催化剂的载体为ZrO2或TiO2。本发明通过引入助剂和改变载体制备条件与处理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催化剂表面Cu0物种的含量、Cu物种的分散度和载体表面的氧空位浓度,从而提高脂肪酸甲酯在催化剂上加氢制醇活性。在温和条件下,本发明的催化剂既具有高的脂肪酸甲酯催化加氢制备脂肪醇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解决了传统催化剂反应条件苛刻的缺点,以及传统铜‑铬催化剂使用过程中铬的流失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2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51260.0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悬浮床的二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油除去固体杂质后与油溶性钼基离子液体、硫化剂和H2混合后通入悬浮床反应器,以油溶性钼基离子液体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产物Ⅰ;2)将产物Ⅰ分离出的液相Ⅰ产物通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油相和水相,油相与H2混合后通入临氢异构反应器,在异构化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产物Ⅱ;3)将产物Ⅱ分离出的液相Ⅱ产物通入分馏塔,分离出二代生物柴油产品。本发明效解决了传统的固定床工艺中催化剂失活会导致频繁停车的问题,该工艺还具有原料油适应性广、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并且转化率高、生焦率低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2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51150.4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代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油除去固体杂质后与硫化剂和H2混合后通入加氢脱氧反应器,在加氢脱氧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产物Ⅰ;2)将产物Ⅰ分离出的液相Ⅰ产物通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油相和水相,油相与H2混合后通入临氢异构反应器,在异构化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产物Ⅱ;3)将产物Ⅱ分离出的液相Ⅱ产物通入分馏塔,分离出二代生物柴油产品。本发明提供的生产工艺稳定可靠、原料适应性强,生产成本较低,条件温和,原料利用率高。另外,生产过程中催化剂无需频繁停车更换,可长周期稳定运行,易于工业化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363424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07886.9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3/28 , B01J23/30 , B01J27/188 , B01J27/19 , B01J37/02 , B01J37/20 , C10L1/02 , C11C3/12 , C11C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氧及异构化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水热反应和浸渍、醇洗、干燥等步骤,所得氧化钼/改性纳米氧化物复合催化剂,可用于生物质油的脱氧及异构化。本发明的催化剂包括不同晶型氧化锆、添加剂和活性组分,其中添加剂为磷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活性组分为钼化合物、钨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通过磷改性氧化物,可以增加Brønsted酸性位点数目和酸强度,进而提高其加氢脱氧和异构化性能;本发明通过引入钼或钨作为活性中心,硫化后所得硫化物,以及载体和硫化钼界面未被硫化钼或钨氧化物,协同提供了加氢脱氧和异构化的催化活性中心。
-
公开(公告)号:CN1136173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07868.0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1/02 , B01J21/06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35/00 , B01J37/02 , B01J37/10 , B01J37/18 , C10G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油脱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由活性金属和负载活性金属的载体构成,可用于生物质油脱氧;其中,活性金属为Ni或Co,载体为硼改性ZrO2,催化剂至少有如下原料制备:锆源和硼源,所述锆源和硼源的摩尔比按B/Zr计为0.14‑1;活性金属前驱体为镍盐、钴盐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金属含量为5‑15wt%。本发明通过硼对金属氧化物载体的改性,制备出的载体表面存在配位不饱和的Lewis酸中心和Brönsted酸中心,具有非常强的亲氧能力,同时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等优点。负载活性金属Ni或Co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的生物质油加氢脱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93424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30795.8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7/051 , C10G4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溶性钼基复合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由长链烷基胺和钼酸通过酸碱作用和氢键作用结合而成,其中的长链烷基胺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可将钼酸带入重质油中并高效分散,钼酸则提供钼源,经原位硫化后形成纳米级的活性MoS2相颗粒,发挥催化加氢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油溶性钼基复合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长链烷基胺和钼酸为原料,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经一步反应即可制得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无需用到剧毒试剂,总体成本较为低廉,可用于各种重质油的悬浮床催化加氢裂化,具有转化率高、结焦率低、杂质脱除效果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47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14782.4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氨分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合成氨气体降温后汽液分离出液氨;S2)未液化的气体进入吸收塔中溶入吸收剂形成氨溶液排出;S3)脱氨后的气体作为循环气送入合成塔;S4)氨溶液出吸收塔入解吸塔解吸,形成解吸气和再生吸收剂;S5)再生吸收剂出解吸塔入吸收塔,进一步溶解氨气;S6)解吸气出解吸塔后进行汽液分离,分离出富含氨的冷凝液和富含氨气的未冷凝气体;S7)冷凝液入解吸塔参与下一循环的解吸,未冷凝气体与步骤S1中的合成氨气体混合后参与气液分离制得液氨。本发明采用二级冷凝氨分离耦合吸收剂吸收—解吸氨分离的工艺,来深度分离氨合成气中的氨气,大幅降低了循环气中的残余氨气浓度,从而提高了氨净值。
-
公开(公告)号:CN212532310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381036.X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成氨分离系统,包括原料气供应装置、依次连通的氨气合成塔、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氨冷凝器组和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与第二换热器的连通,原料气供应装置依次与第一换热器和氨气合成塔连通;系统中还设有串接的吸收塔和解吸塔,第二换热器的冷气出口与吸收塔的进气口连通,解吸塔上方的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热气进口连通;吸收塔上方的排气口与第一换热器冷气进口通过管道连通,解吸塔的下端出口与吸收塔上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冷凝氨分离耦合吸收剂吸收—解吸氨分离的工艺,来深度分离氨合成气中的氨气,大幅降低了循环气中的残余氨气浓度,从而提高了氨净值,减小了循环机的循环量,降低了整个合成氨工序的能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