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速冲击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9973580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6437.3

    申请日:2019-04-26

    Inventor: 陈照波 王目凯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速冲击的磁流变阻尼器,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缸体与缸体端盖连接且均套在活塞杆外侧,环形绕线槽内有内励磁线圈,活塞端盖套在安装凸台两侧且与缸体贴合;环形沉腔一与环套在安装凸台外侧的外磁极另一端面贴合,活塞外罩套在与外励磁线圈缠绕的绕线筒外且固定在外磁极之间;活塞杆一端有盲孔,环形绕线槽槽底面有与盲孔连通的导线孔一,绕线筒底面有导线孔二。本发明减小了磁流变阻尼器产生的最小阻尼力,增加了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可控范围,拓宽了磁流变阻尼器在高速冲击防护中的应用范围。

    一种多规格火车车轮自动搬运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992820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35007.1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一种多规格火车车轮自动搬运机构,属于轨道交通辅助设备自动化技术领域。移动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移动导轨与支撑钢架滑动连接,移动机构与升降机构沿竖向滑动连接,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夹持机构的上端水平滑动连接,夹持机构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个翻转机构;本发明能够对车轮进行夹紧、提升、翻转和移动等集成操作,降低了生产中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阻尼可调式动力型假肢
    5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2326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96763.2

    申请日:2018-10-15

    Inventor: 陈照波 程明 张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尼可调式动力型假肢,包括接受腔、支杆、直流伺服电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磁流变阻尼器、小腿结构。接受腔安装在使用者的大腿残肢上,行走时残肢带动假肢摆动,与此同时,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直流伺服电机和磁流变阻尼器同时作用于四连杆机构的摇杆上,模拟正常人的步行运动。四连杆机构能够较好模拟正常人体的膝关节,使假肢的踝关节的轨迹尽可能接近理想轨迹。行走过程中,直流伺服电机的扭矩以及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根据使用者的步态进行动态调整。该阻尼可调式动力型假肢,能够帮助使用者很好地完成步行过程,并使他们的行走步态尽可能接近正常步态。

    复合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1298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146138.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噪声的降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声屏障顶端降噪装置,包括呈椭圆形的主体结构和位于主体结构底端的安装固定槽,主体结构由若干个呈放射状排布的衍射板组成,若干个衍射板形成的腔室结构内设有腔室底板和横向隔板,装置一侧设有吸声材料。本顶端降噪装置主体轮廓呈椭圆状,衍射板呈放射状排布,衍射板顶部具有突起。衍射板与横向隔板及腔室底板构成顶部开口的腔室结构,装置一侧敷设吸声材料。本装置利用了多种降噪机理,可有效降低声屏障顶部绕射声,对宽频的道路交通噪声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且外形美观、重量轻、易维护。

    具有宽可调范围的折叠流动式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941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74072.4

    申请日:2017-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Abstract: 具有宽可调范围的折叠流动式磁流变阻尼器,涉及磁流变阻尼器,包含壳体、端盖、阻尼器外壳和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由活塞杆、侧挡板、外套筒、磁芯、绕线框、线框盖和线圈组成。磁芯布置在活塞杆和外套筒之间,并形成折叠式节流通道。当向缠绕在绕线框上的线圈通入电流,线圈周围产生通过活塞杆轴心、磁芯以及外套筒的闭合磁场。活塞杆相对阻尼器外壳往复运动时,阻尼器外壳中的磁流变液通过节流通道流动,并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磁链从而产生阻尼力。调节电流的大小,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本发明涉及的磁流变阻尼器采用折叠流动模式,能够提供很大的可控阻尼力和宽可调范围,适用于机械、土木、舰船、航天领域的减振应用。

    内置平行线圈的多通道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70551.0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F16F9/3207 F16F9/3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平行线圈的多通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其包括阻尼器缸筒和活塞本体,活塞本体由活塞杆、两个平行的线圈、两个挡板、内套筒、外套通、两个磁环、两个隔板以及两个线圈盖组成。所述的线圈1缠绕在活塞杆上,所述的线圈2缠绕在内套筒上。在所述的挡板和磁环之间形成径向的节流通道,在所述的活塞杆和内套筒之间形成环形节流通道。活塞杆运动时,磁流变液通过径向和环形节流通道在腔室Ⅰ和腔室Ⅱ中交换流动,腔室Ⅰ 和腔室Ⅱ 之间形成压力差而产生阻尼力,当改变线圈中通电电流的大小,阻尼力的大小会随之改变。本发明涉及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紧凑,具有连续可调、可控阻尼范围大等特点,适合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领域的减振应用。

    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02255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68744.2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F16F2224/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包括缸体、缸盖、端盖、活塞杆、励磁线圈、活塞端盖、导磁环、阻磁环、及密封圈组成。在所述的阻磁环和导磁环之间形成阻尼通道,活塞杆运动时磁流变液通过阻尼通道在腔室Ⅰ和腔室Ⅱ中交换流动,腔室Ⅰ和腔室Ⅱ之间形成压力差而产生阻尼力,当改变励磁线圈中通电电流的大小,阻尼力的大小会随之改变。励磁线圈通电后产生感应磁场,在阻磁环和导磁环的作用下形成蜿蜒磁路,数次通过阻尼通道,提高了磁场的利用效率,使得该磁流变阻尼器能在有限的体积限制下具有较大的阻尼出力和动态调节范围。同时,该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紧凑,加工装配简单。适合于航空航天、机械、土木领域的减振应用。

    六自由度半主动减振平台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4044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87582.7

    申请日:2015-11-17

    Abstract: 一种六自由度半主动减振平台,涉及减振台,包含上平台下平台、上球铰、下球铰、上球铰座、下球铰座以及支腿构件,所述的上球铰安装在上球铰座上,上球铰座固定在上平台的下端面,下球铰安装在下球铰座上,下球铰座固定在下平台的上端面;由于磁流变阻尼器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就具有一定的阻尼特性,因此本减振平台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即使半主动控制策略失效,减振平台依靠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的作用,仍然具有较好地被动减振效果;本减振平台采用半主动控制策略,在保证结构布置紧凑、质量较轻的前提下,仍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这有利于星箭减振技术的推广。

    紧凑型轻量化的双活塞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25638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418073.9

    申请日:2011-12-14

    Inventor: 陈照波 王强

    Abstract: 紧凑型轻量化的双活塞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尺寸大且自身重量大的问题。方案一:第一动密封活塞、三个磁回路环和第二动密封活塞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外套管内,两个动密封活塞通过连接杆连接,两个磁回路环之间装有励磁线圈,励磁线圈通过外环套固定在两个磁回路环之间,外套管、第一动密封活塞和第二动密封活塞之间形成磁流变腔室,磁流变液充满磁流变腔室,磁回路环和励磁线圈的内端面与连接杆的外圆柱面之间形成环形节流通道。方案二与方案一的不同在于连接杆的外圆柱面与U型环槽底板的内端面之间形成环形节流通道。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小负载质量隔振和轻质结构的振动半主动控制。

    用于列车车厢的型材板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20306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91509.5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用于列车车厢的型材板,它涉及一种型材板。针对目前传统的列车型材板只不能起到减小车厢内部振动和噪声的作用的问题。方案一:每个十字形组件由立板和水平设置的减噪降振板组成,立板与水平设置的减噪降振板制成一体,水平上板、水平下板和多个十字形组件制成一体;方案二的不同点:水平减噪降振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凸台;方案三:第一中间板的外表面上垂直设有一个矩形减振降噪板且二者制成一体,第二中间板的内表面上垂直设有一个矩形减振降噪板且二者制成一体;方案四不同点在于使用T形减振降噪板代替方案三中的矩形减振降噪板。本发明用于建造列车车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