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99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70377.8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 B60G21/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横式液压缸的汽车悬架的稳定系统及方法,稳定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稳定单元、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第一稳定单元和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通过液压调节单元连接,第一稳定单元内的第一液压缸以横向设置的方式设置在并列前进的第一排车轮之间,第二稳定单元内的第二液压缸以横向设置的方式设置在并列前进的第二排车轮之间,液压调节单元内的至少两个非同侧的蓄能器分别通过油管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从不同侧连接。在汽车转向时,整个悬架系统减少拉伸侧车轮对受压侧车轮的作用力,起到两侧车轮之间横向稳定杆作用,阻止车身进一步侧倾。在汽车越野时,同侧车轮受力方向不同,悬架系统悬架行程增大,提高越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02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288985.8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系统,至少包括第一稳定单元、第二稳定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第一稳定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液压缸和设置于第一液压缸两端的第一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第二稳定单元至少包括第二液压缸和设置于第二液压缸两端的第三稳定杆和第四稳定杆,液压调节单元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一稳定单元和第二稳定单元之间的油管和至少两个非同侧的蓄能器,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第一稳定杆、第二稳定杆、第三稳定杆和/或第四稳定杆分别基于车轮施加的力来动态调节第一液压缸和/或第二液压缸的液压变化从而形成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的液压差,至少一个蓄能器以吸收/释放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之间的液压差的方式动态调节至少一个车轮的受力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42202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88984.3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2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布置式液压缸动态调节悬架,至少包括两个能量转换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能量调节单元通过管道设置于两个能量转换单元之间,能量转换单元至少包括彼此连接的液压缸和扭矩传递机构,一个能量转换单元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与车辆的前轮连接,另一个能量转换单元通过两个连接杆分别与车辆的后轮连接,在车轮受力的情况下,扭矩传递机构以基于连接杆的扭矩来改变液压缸的活塞移动状态的方式将连接杆的扭转状态与液压缸的液压状态相关联,从而在具有连接关系的液压缸之间出现液压差的情况下,液压调节单元以吸收和/或释放液压的方式来调节液压缸的液压状态,使得连接杆的扭转状态基于液压缸的液压状态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减少车轮对车身的垂向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05498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902472.9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G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刚度连续调节的汽车横置板簧悬架系统。包括一对上支架、一对下支架和横置板簧;横置板簧上设有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包括一对可变阻尼减振器、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一对滑轮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和一对齿轮;双向丝杠的两侧丝杠螺纹旋向相反;滑轮机构包括上导向滑轮、下导向滑轮和滑轮座;上导向滑轮和下导向滑轮对上支架横梁和横置板簧呈上下夹持状;工作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一对滑轮机构做等速的同向或反向直线移动,实现对横置板簧弯曲变形程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横置板簧的刚度调节。本发明刚度连续调节机构均为常见的传动零部件,控制方式简单高效,结构紧凑,尺寸小,成本低廉,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1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61202.7
申请日:2017-07-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B60K11/04 , B60H1/0005 , B60H1/00385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集成热管理系统、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和热泵空调的制冷及制热循环系统;电池集成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水泵、第一相变换热器、第一膨胀水壶和电池水冷盘管;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水泵、第二相变换热器、第二膨胀水壶、散热器和第一电机水冷盘管;热泵空调的制冷及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热泵空调、蒸发器和干燥器。电池集成热管理系统、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通过相变换热器与热泵空调制冷循环及制热循环系统相连,当制热循环时,相变换热器将储能传递给蒸发器进行预热,当制冷循环时,蒸发器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换热器储能。本发明系统共用一个蒸发器,减少了蒸发器数量,使车内结构布局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89177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41519.5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0L15/28 , B60W30/165 , B60W40/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75 , Y02T10/84 , B60L15/28 , B60L15/2009 , B60L2240/12 , B60L2240/42 , B60L2240/54 , B60L2260/44 , B60W30/162 , B60W30/165 , B60W40/105 , B60W2050/0014 , B60W2050/0043 , B60W2510/244 , B60W2520/10 , B60W2550/302 , B60W2550/308 , B60W27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拥堵跟随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安装在电动汽车车身的前部,用于获取前方车辆的车速信息与车距信息;电动汽车电池,用于提供动力源,根据允许的放电功率计算回收转矩;电机,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制动,判断可回收转矩;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作为电动汽车的拥堵跟随控制器,用于实现拥堵跟随功能。本发明通过引入前方车辆的位置及其车速信息,优化了频繁操作的驾驶模式;充分利用了电机的回收制动力,无需对原有制动系进行改造就可实现汽车制动,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整车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05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499819.0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汪可 , 李嘉熙 , 赵义焜 , 张书琦 , 李金忠 , 李鹏 , 孙建涛 , 高飞 , 程涣超 , 李刚 , 李戈琦 , 张耀 , 汪佐宪 , 赵晓林 , 王健一 , 赵志刚 , 赵晓宇 , 王一林 , 谭瑞娟 , 张棕良 , 王若溪 , 汪韶杰 , 刘腾超 , 张农 , 罗亮 , 姚明尧 , 刘明星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爆膜型泄压装置,包括:刀闸阀、第一防爆膜、第二防爆膜、多层波纹管、第五法兰,其中刀闸阀的密封面为圆形,两端设置有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端通过第一法兰与配套使用的套管升高座连接,下端通过第二法兰与多层波纹管的第三法兰连接,用于夹紧第一防爆膜以及第一防爆膜的第一上夹持台和第一下夹持台;多层波纹管的第四法兰与第五法兰连接,用于加紧第二防爆膜以及第二防爆膜的第二上夹持台和第二下夹持台;多层波纹管与第一防爆膜和第二防爆膜构成减压舱。
-
公开(公告)号:CN1146440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381480.5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B61F5/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行走机构的液压互联系统,各个轮轴被配置为各自可围绕法向垂直于钢轨所在平面的轴线相对转向架进行枢转。从而在进入弯道时,所述液压互联系统能够允许多轴、优选为双轴转向架上的车轮进入弯道时追随轨道的非直线布设而执行转向运动。其中,布设于转向架上的所述液压互联系统的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转向架进入弯道而解除各车轮的转向锁定。以便各车轮能够以垂直于钢轨的法向为轴执行转向转动。其中,布设于转向架上的所述液压互联系统的控制系统响应于所述转向架离开弯道而对各车轮进行转向锁定。以便在轨道车辆直行期间所述转向架上安装的所有轮轴保持彼此平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54689.X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Inventor: 李金忠 , 汪可 , 李嘉熙 , 赵义焜 , 孙建涛 , 李鹏 , 张书琦 , 高飞 , 程涣超 , 姚明尧 , 汪韶杰 , 张勇 , 罗亮 , 张农 , 李刚 , 李戈琦 , 赵志刚 , 王健一 , 赵晓林 , 赵晓宇 , 王一林 , 谭瑞娟 , 汪佐宪 , 张耀 , 张棕良 , 王若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启式压力释放阀及压力释放方法。该压力释放阀包括:阀壳;膜盘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阀壳相连接;弹性施力机构铰接端与阀壳可转动地相连接,施力端与膜盘之间以能够转动且沿膜盘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弹性施力机构施加弹性压力至膜盘上,以使膜盘能够密封在油气进口处,并在开启转矩大于阻力转矩时,膜盘自油气进口处的密封位置转动打开,进行油气泄放,并随着打开角度的加大,弹性施力机构的施力端自远离膜盘转动轴的位置向靠近膜盘转动轴的位置滑动,使得阻力转矩逐步减小,进而使得膜盘开启阻力逐步减小,同时使得膜盘能够可靠复位,不受油气泄放冲击力不平衡而形成的翻转力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570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8530.9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主动阻尼阀单元和减振系统及方法,半主动阻尼阀单元包括用于提供阻尼力的至少一个阀组件。阀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节流结构、至少一个单向阀和至少一个蓄能件。节流结构和单向阀并联设置。蓄能件分别与节流结构和单向阀连通。优选地,节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节流件和与节流件并联的至少一个可调阀。若干个可调阀按照导通状态或闭合状态可变的方式改变阀组件提供的阻尼力的大小。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个可调阀,使得阀组件所提供的阻尼力能够进行调节。在轨道车辆的特殊工况导致的所需阻尼力不同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调整可调阀的启闭数量,从而控制阀组件提供的阻尼力。本发明的可调阀的设置方式简单,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性能调教的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