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用柔性夹具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28231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53481.3

    申请日:2011-08-30

    Abstract: 一种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数控加工用柔性夹具及其应用,该夹具包括:若干连接板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机床工作台两端的定位段以及设置于两个定位段之间的四个公用段,连接板组件分别设置于定位段和公用段之间以及两个公用段之间。本发明具有装夹自动化、工位复合化、结构模块化的优点,能够实现快速、可靠性高、重复性高的梁缘条零件的定位和夹紧。本发明针对飞机梁缘条类零件特有的结构特点,通过将传统三工位立装中的一工位和三工位夹具复合为一,减少夹具工位数的同时使每个工位的夹具有兼顾加工左右对称件的柔性能力。

    一种飞机水平尾翼梁缘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19989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61923.9

    申请日:2011-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水平尾翼梁缘条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针对飞机水平尾翼梁缘条零件,采用加热冲压成形技术对待加工零件进行成形,降低待加工零件的残余应力。采用待加工零件肋板形面定位支撑和肋板加工压紧孔夹紧的工装夹具设计方案,该套夹具可用于零件左右对称件的装夹。零件粗加工采用基于互为支撑刚性强化走刀路径,避免切削颤振,保证切削加工稳定性,且零件的残余应力逐步均匀对称释放,减小零件加工变形。零件加工过程引入加工负变形,有利于减小最终加工变形。该制造工艺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零件加工变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加工效率提高,零件表面质量超过设计要求,加工尺寸精度满足要求。

    一种基于螺旋槽丝锥切屑形状的切削刃口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7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55033.3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螺旋槽丝锥切屑形状的切削刃口优化方法,首先构建螺旋槽丝锥切削刃的二维平面模型,二维平面模型中的主要参数为螺旋槽丝锥切削刃口的第一圆弧半径R和丝锥前角α;然后将二维平面模型导入到Third Wave AdvantEdge软件中,选择刀具材料和被加工工件材料,输入等效得到的加工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切屑的卷曲半径,并将仿真得到的卷曲半径投影到切屑平面,得到真实的切屑卷曲半径;最后以控制真实的切屑卷曲半径为目标,对切削刃口进行优化,获得最优的螺旋槽丝锥切削刃口结构设计参数。本发明通过设计刃口来控制螺旋槽丝锥的切屑形状,更好地从刃口的角度优化螺旋槽丝锥结构,从而提高丝锥攻丝过程的质量。

    基于加工物理过程的倾斜铣削表面形貌创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49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080130.7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加工物理过程的倾斜铣削表面形貌创成方法,根据刀轴倾斜铣削的刀具‑工件位置关系,确定铣削加工参数和刀具几何形状参数以及刀具运动轨迹方程,根据运动轨迹将刀具刃口和被铣削的工件分别离散化为点集后,对刀具离散点的运动轨迹和工件执行布尔运算,得到的最外空间包络边界即铣削加工产生的工件表面形貌,进而实现粗糙度参数计算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本发明通过切削刃几何的空间运动轨迹方程,基于可视化算法揭示表面宏微观纹理的形成规律,预测刀轴倾斜铣削情况下表面形貌,实现粗糙度参数计算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

    二维可调超声振动辅助切削装置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330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05898.X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可调超声振动辅助切削装置,包括振动平板、支撑底座、四根支柱、阶梯形变幅杆a、阶梯形变幅杆b、纵振压电换能器a和纵振压电换能器b;振动平板为阶梯形结构;四根支柱竖直放置,四根支柱的上端分别与振动平板的四角固定连接,四根支柱的下端同时与支撑底座固定连接;阶梯形变幅杆a和阶梯形变幅杆b水平放置;阶梯形变幅杆a的小端与振动平板的左侧面的中心位置垂直固定连接,大端与纵振压电换能器a固定连接;阶梯形变幅杆b的小端与振动平板的后侧面的中心位置垂直固定连接,大端与纵振压电换能器b固定连接。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简单,兼具能量耗散少、加工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实现高效低损伤铣销加工。

    压电驱动式侧向冲击微锻机构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08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111472066.7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一种压电驱动式侧向冲击微锻机构,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于其内部的复位机构、压电机构、柔性铰链以及微锻头,其中:复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内部以及压电机构的一端相连,柔性铰链分别与压电机构的另一端以及微锻头的末端相接触,微锻头的首端正对待处理工件,压电机构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竖向位移,该位移通过柔性铰链转变为侧向位移并驱动冲击头作用于待处理工件。本发明利用Scott‑Russell结构柔性铰链使得微锻头的锤击方向沿伸出轴径向,保证整个加工区域的冲击强度是均匀的,且无需专用设备,可直接作为刀具安装在机床上,在不改变工件装夹的情况下完成对其加工。

    高频电脉冲辅助表面微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624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48547.2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一种高频电脉冲辅助表面微锻装置,包括:脉冲发生装置和电磁微锻装置,其中:脉冲发生装置向电磁微锻装置的微锻冲头和工件之间提供高能电流,利用电致塑性效应提高微锻工艺效果。本发明将电脉冲辅助加工用于微锻过程。在微锻过程中,在微锻冲击头和工件之间施加电脉冲,用较小的冲击力即可实现加工区域较大的电流密度;通过低电压控制电路控制高电压工作电路通断,与表面微锻装置高度协同作用,实现在微锻头和工件接触时间段内释放高能脉冲电流,电流峰值最高可达数千安,且不会产生电火花。

    基于力-热-组织多场耦合的铣削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99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081564.9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一种基于力‑热‑组织多场耦合的铣削加工表面层残余应力预测方法,通过构建力作用下、热作用下和组织作用下的残余应力模型,基于赫兹滚滑动接触理论构建弹性应力场,对切削机械载荷进行求解,分析应力加载和应力卸载过程,然后求解残余应力;分别对热,即温度场作用下残余应力以及对组织场作用下残余应力建模,计算任一点处因相变引起的体积改变比,基于线弹性胡可定律求解因相变体积变化带来的残余应力;最后在力‑热‑组织多场耦合作用下得到切削表面层的最终残余应力。本发明能够准确反映切削表面层残余应力受切削过程力、温度以及微观组织多场耦合影响的真实物理机制,并对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场做出准确预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