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用液压剪刀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75623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36629.2

    申请日:2015-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OV用液压剪刀包括剪切刀片、固定刀片、缸盖、缸体、活塞杆、活塞和刀片固定座;所述刀片固定座的一端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刀片,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缸盖;所述缸盖设置有第一剪切刀片运动滑道,所述剪切刀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剪切刀片运动滑道内;所述缸盖连接所述缸体;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另一端连接所述剪切刀片;所述活塞通过所述活塞杆驱动所述剪切刀片在所述第一剪切刀片运动滑道内滑动,进而与所述固定刀片配合进行剪切。本发明中活塞杆和缸盖之间采用导向环进行导向,保证剪切刀片对缆线进行切割时不会产生晃动。

    水下运载器专用水下插头湿插拔辅助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70073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29535.8

    申请日:2011-01-21

    Inventor: 李根 王盛炜 连琏

    Abstract: 水下运载器专用的水下插头湿插拔辅助连接装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机械手支撑基座、杠杆机构和水下插头导向连接装置。该装置固接在海底观测网节点旁,辅助水下运载器完成海底观测网节点上的高精度水下插头湿插拔连接作业。该装置通过采用机械结构的水下插头导向连接装置,保证了水下插头与插头插座在连接过程中相对位置的准确程度,避免了使用激光定位装置,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同时通过合理利用杠杆机构,降低了水下插头湿插拔需要的机械手输出力度,简化了水下运载器的机械手操作,提高了水下插头湿插拔连接作业的成功率。

    深海太阳能潜水器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33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710041979.7

    申请日:2007-06-14

    Inventor: 李英辉 葛彤 连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8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深海太阳能潜水器。包括:潜水器主体、滑翔翼状太阳能电池板、主推进器和垂直稳定尾翼;滑翔翼状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潜水器主体背部;主推进器设置在潜水器主体的尾部中纵轴内;还包括潜水器主体外部的透水壳。透水壳内有浮力调节系统、重心调节系统和耐压舱,其靠近头部位置有测速仪、深度计、声纳应答器,而其下部靠近艏部的位置有高度计,其下部靠近尾部的位置有声纳换能器。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作为主要驱动方式,以浮力驱动的大角度滑翔技术作为辅助驱动方式的双驱动深海太阳能潜水器,解决现存技术的深度瓶颈,能耗低,续航时间长,作业范围广,进一步提升其深海调查能力。

    浮力和推进器双驱动方式远程自治水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0357155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510026812.4

    申请日:2005-06-16

    Inventor: 葛彤 连琏

    Abstract: 一种浮力和推进器双驱动方式远程自治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水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器人主体,一对主翼,一对推进器和垂直尾翼,机器人主体的外部是整流用的透水壳,主翼和垂直尾翼具有低流体阻力翼型,主翼设置于透水壳后部,对称分布于透水壳左右两侧,垂直尾翼设置于透水壳尾部,在透水壳的垂直对称面内。推进器设置在主翼的外侧。本发明具有推进器驱动和浮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在浮力驱动模式下依靠浮力和重心的调节产生推力和控制运动方向,具有高的续航能力,在推进器驱动模式下依靠推进器产生推力,依靠左右推进器的推力差和重心调节控制运动方向,具有高机动能力。

    浮力和推进器双驱动方式远程自治水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709766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510026812.4

    申请日:2005-06-16

    Inventor: 葛彤 连琏

    Abstract: 一种浮力和推进器双驱动方式远程自治水下机器人,用于海洋水下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器人主体,一对主翼,一对推进器和垂直尾翼,机器人主体的外部是整流用的透水壳,主翼和垂直尾翼具有低流体阻力翼型,主翼设置于透水壳后部,对称分布于透水壳左右两侧,垂直尾翼设置于透水壳尾部,在透水壳的垂直对称面内。推进器设置在主翼的外侧。本发明具有推进器驱动和浮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在浮力驱动模式下依靠浮力和重心的调节产生推力和控制运动方向,具有高的续航能力,在推进器驱动模式下依靠推进器产生推力,依靠左右推进器的推力差和重心调节控制运动方向,具有高机动能力。

    大深度水下激光测距仪
    5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627628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27095.X

    申请日:2017-03-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深度水下激光测距仪,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密接插件、耐压激光筒和玻璃压环,所述耐压激光筒内设置有激光模组;所述激光模组上设置有激光发射口,所述玻璃压环上设置有光学窗口,所述激光发射口的中轴线与所述光学窗口的中轴线重合,激光发射口与光学窗口之间设置有耐压玻璃。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深度为6000米,可搭载在水下潜水器上工作,安装在水下摄像机上,3个一组工作,激光输出强度可调节,可测出水下潜水器离目标地点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耐压等级高,体积非常小,组合使用可精确得到潜水器离目标地点的距离。

    混合浮力调节装置
    5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50510U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20236903.8

    申请日:2019-0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设备领域内的用于混合浮力调节装置,包括耐压壳体、主动浮力调节模块、被动浮力调节模块、油囊、压力传感器;耐压壳体为中空结构;主动浮力调节模块包括油箱、拉线位移传感器、电磁换向阀、高压泵、减速电机、单向阀、电磁通断阀;被动浮力调节模块包括蓄能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通断阀;主动浮力调节模块、被动浮力调节模块、压力传感器均设置于耐压壳体内部,油囊设置于耐压壳体外部;主动浮力调节模块和被动浮力调节模块在特定工况下可实现两种模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基于海洋压差能源的混合浮力调节装置,分为主动浮力调节模块和利用压差能的被动调节模块,有效利用压差能,减少电池能耗。

    海洋观测潜水器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630832U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20633115.8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洋观测潜水器,包括耐压外壳,耐压外壳为中空的结构;重心调节系统,重心调节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控制系统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油囊,油囊设置在耐压外壳内,油囊与重心调节系统连接;电源,电源设置在耐压外壳内,电源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潜水器能够分别以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的模式进行海洋观测,并能够在两种工作模式间自由切换,结合了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各自的优点,改善了剖面浮标无法自主运动的缺点,并增加了水下滑翔机的续航力。结合了声学和物理学科的海洋观测,多角度的对海洋进行观测,帮助科学家进行海洋环境的研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可用于水上作业和救援的潜水器

    公开(公告)号:CN209567057U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20105947.7

    申请日:2019-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水上作业和救援的潜水器,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舱体及动力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维护。基于上述的结构上的改善,本实用新型可取得进一步的技术效果:1)功能齐全,采用小型化设计,重量小于40kg,携带方便,控制简单;2)具有水上和水下控制系统,水下人员能够便捷的对潜水器进行控制。

    智能潜水器重心调节系统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335019U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20630658.4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潜水器重心调节系统,包括:纵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横向调节机构与纵向调节机构连接,横向调节机构可沿着纵向调节机构的轴向方向滑动;配重机构,配重机构与横向调节机构连接;其中配重机构包括多块电池,多块电池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移动的配重机构质量由电池包组成,取代了以往的压载,增加了设备的储备能源。2.配重机构能够360°旋转,能够大幅度改变物体重心的横向位置,为实现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的工作模式切换提供技术支持。3.结构布置紧凑,有效的利用了水下潜水器有限的空间。中间支撑管可以用来布线,避免了外部布线给系统带来的不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