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掘进机刀盘上正刀的对数螺旋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6437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0025013.2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掘进机刀盘上正刀的对数螺旋布置方法,采用m条对数螺旋线结合n个同心圆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隧道掘进机刀盘上刀具的布置位置;所述同心圆为不同正刀在刀盘上的回转路径;对数螺旋线方程为ρ=ρ0×eθcotα,式中:ρ为极径,表示对数螺旋线上任意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ρ0为初始极径;θ为极角;α为螺旋角,表示对数螺旋线上任一点的极径与该点切线方向的夹角;(ρ,θ)为螺旋线上任一点的极坐标位置;对数螺旋线上任意一点的极径与该点切线方向的夹角均为一定值α,可使刀盘上所有刀具的运动方向和刀具所在位置的对数螺旋线切线的夹角β相等。本发明所述布置方法简单,能够使刀盘上所有刀具的夹角β均保持一致,从而使刀盘上刀具整体受力更加均匀。

    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钢轨在线整体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6461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453301.3

    申请日:2017-06-15

    Abstract: 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钢轨在线整体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涉及钢轨在线喷风淬火模拟装置,特别是一种弯曲变形可控的钢轨在线整体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淬火过程中控制钢轨变形,并且能模拟百米钢轨生产线上钢轨的实际连续喷风淬火过程的喷风淬火模拟实验装置。本发明包括与气源相连的喷风压力控制系统和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系统包括具有环形轨道的机架,环形轨道上设置具有行走装置的钢轨固定架,机架上相应于环形轨道的上、下、左、右均排布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喷风压力控制系统相连;所述钢轨固定架上设置有纵向位移传感器和横向位移传感器。

    用于不等厚板激光拼焊中的碾压机构及碾压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0846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275469.0

    申请日:2018-1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拼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不等厚板激光拼焊中的碾压机构及碾压量计算方法,其中碾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板上部的框架组件,设置在此框架组件内部的传动机构和碾压轮组件,设置在所述钢板下部的支撑轮组件。本发明通过碾压轮组件定量的碾压厚钢板边缘,使其产生向间隙方向的延展,同时依据体积不变原则,给出了碾压量和间隙等参数的对应关系,实现对间隙的精确实时补偿,可有效提高激光拼焊焊接质量。

    一种提供高速、均匀钢轨风冷淬火风源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8546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810144196.X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高速、均匀钢轨风冷淬火风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风箱、出风装置,稳压风箱侧面设有风箱入风口,风箱入风口连接进风管,进风管端部设有法兰接头,稳压风箱底面设有矩形风箱出风口,风箱出风口连接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内部具有狭长出风通道的方形腔体结构,出风装置的出口长度大于或等于钢轨轨头宽度,出风装置纵向截面为收腰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出风通道宽度由大到小的缩口段、出风通道宽度不变的窄口段、出风通道宽度由小变大的扩口段。使钢轨热处理表面性能一致,出风装置的喷风宽度大于或等于钢轨轨头宽度,避免现有技术喷射在钢轨表面的风速不一致导致钢轨热处理表面冷速不均匀的现象。

    一种可连续工作的真空气氛热处理炉

    公开(公告)号:CN104073609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12366.2

    申请日:2014-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连续工作的真空气氛热处理炉,由提升段炉体、加热段炉体、过渡段炉体和冷却段炉体组成。提升段炉体位于整个设备的最上方,用于安放提升装置;加热段炉体位于提升段炉体下面,用于对金属工件进行加热处理;过渡段炉体位于加热段炉体下面,用于将加热段炉体与冷却段炉体隔开;冷却段炉体位于过渡段炉体的下方,用于对加热处理后的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各段炉体之间采螺栓连接。采用本发明可以在真空气氛下和各种气氛下对金属进行热处理,或在水冷状态下对工件进行快速冷却处理,并避免金属工件在冷却的过程中氧化,可以连续地对金属工件进行热处理,减少能量的浪费、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运带式运输机逆止器逆止性能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26428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810010557.8

    申请日:2008-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运带式运输机的必设安全设备——逆止器的逆止性能的测试装置。为上运带式运输机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该装置包括:实验台基体、加载及测力装置、心轴及套筒,其中实验台基体由两个承载力臂和前连接板、后连接板及盖板构成;心轴与套筒相配合;加载装置及测力装置放置在盖板上。本发明提供的上运带式运输机逆止器逆止性能测试装置能够大幅降低测试件——逆止器的装夹时间,心轴套筒联合使用,逆止器直接就地装配。装配后直接吊到卧式实验台上,使心轴两端正好置于承载臂的F形钢板的槽内定位。该测试装置结构紧凑,测试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安装拆卸简便,无地形空间限制,便于搬运。

    一种冲击射流强化换热特性的离散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07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113420.0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射流强化换热特性的离散化测试方法,包括:设计测试装置,在换热表面不同位置的下方设置测试圆柱,将测试对象离散成各测试点,冲击射流强化换热实验:将测试装置的上支撑板连带测试圆柱一起向上移动,使测试圆柱所有部分都高出隔热材料而与加热环境直接接触,并在上支撑板与支撑套之间设置档块,使上支撑板不在加热过程滑落;将测试装置整体放置于加热炉内加热至所预设温度;打开炉门,在炉内将上支撑板连同测试圆柱归位,并在炉内迅速盖上保温盖,将测试装置置于相应位置后,去掉上部保温盖,同时迅速开启射流阀门,并记录表面温度;对流换热系数计算。适用于大温差、换热剧烈的冲击射流换热特性离散化研究。

    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采摘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66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63165.0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摘机器人路径优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采摘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方法。其克服了早熟、收敛过快和受参数影响较大等问题,使收敛到最优解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步骤1、获取果实的中心坐标的三维位置;步骤2、输出最优解下对应的蚁群算法初始参数并应用于步骤1中;步骤3、确定距离衡量方式和启发函数;步骤4、更新局部信息素;步骤5、初始化全局信息素;步骤6、将M只蚂蚁随机放入不同果实点,步骤7、判断蚂蚁下一个去往的果实点。步骤8、对全局信息素进行更新;步骤9、判断当前迭代次数是否到达最大迭代次数,若是,输出最优路径;否则,转到步骤5。

    一种提供高速、均匀钢轨风冷淬火风源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854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144196.X

    申请日:2018-0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高速、均匀钢轨风冷淬火风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风箱、出风装置,稳压风箱侧面设有风箱入风口,风箱入风口连接进风管,进风管端部设有法兰接头,稳压风箱底面设有矩形风箱出风口,风箱出风口连接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内部具有狭长出风通道的方形腔体结构,出风装置的出口长度大于或等于钢轨轨头宽度,出风装置纵向截面为收腰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出风通道宽度由大到小的缩口段、出风通道宽度不变的窄口段、出风通道宽度由小变大的扩口段。使钢轨热处理表面性能一致,出风装置的喷风宽度大于或等于钢轨轨头宽度,避免现有技术喷射在钢轨表面的风速不一致导致钢轨热处理表面冷速不均匀的现象。

    一种钢轨整体风冷淬火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0076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710846863.4

    申请日:2017-0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04 C21D1/667

    Abstract: 一种钢轨整体风冷淬火实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只能对轨头进行风冷淬火,钢轨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残余应力,实验数据精确性差的问题。包括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传输辊道,传输辊道上方设置有上风冷装置,传输辊道下方设置有下风冷装置,上风冷装置和下风冷装置上均设置有若干组喷风组件;上风冷装置和下风冷装置,分别利用布置于两端的连接端板,活动连接在支撑框架两端立柱上;传输辊道的一端设置有钢轨往复移动机构,传输辊道上方的两侧分别设置相对布置的钢轨导向机构。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同时对淬火钢轨的轨头和轨底进行喷风冷却,喷风角度和压力可调,实验过程趋近于实际生产,研究结果精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