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12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20032.6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B23K9/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全过程质量调控方法,涉及焊接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至少包括:S1:设计焊前参数拟定技术,进行焊接数值模拟分析预测最优焊接参数,并与试验的热循环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所预测参数输入焊接机器人中,实现焊接预测效果;S2:设计焊时熔池调控技术,通过工业相机采集熔池图像,并对采集的熔池图像进行处理,然后搭建熔池监测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对焊时熔池质量进行调控。本发明提出相适宜的焊接机器人焊接质量保障策略,通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焊前参数拟定、基于相机识别的焊时熔池监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焊后质量研判的配合设计,从而从焊前、焊时、焊后全过程保障了焊接机器人的焊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2578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133613.2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温度监测数据重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监测设备获取桥梁的原始结构温度数据,对原始结构温度数据进行时滞效应消除;利用数据分解模型,分解结构温度数据获得结构温度趋势项;构建桥梁温度监测数据重构模型,根据通道数和结构温度趋势项构建数据集,基于数据集训练并验证桥梁温度监测数据重构模型;评价训练好的桥梁温度监测数据重构模型,结合评价结果确定数据集的最佳通道数;依据最佳通道数和实时监测数据,完成桥梁温度监测数据重构。本发明利用结构温度和环境温度确定分解数量,再根据多通道相关性构建数据集以训练数据重构模型,解决了高精度重构桥梁温度监测数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5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60779.5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减隔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座防脱空自复位抗倾覆装置,包括上支部和下支部,上支部包括摩擦盒、摩擦块、连接杆、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下支部包括滑移架、第三复位杆、滑移块和万向传动组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多向位移通过上支部和下支部实现分解与调配,并由上支部和下支部分别承担,形成松散且耦合的工作机制,在不影响支座正常平转的同时,提高了支座的竖向抗拉能力,区别于传统刚性抗拉模式的同时减少了结构与支座间脱空分离,通过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和第三复位杆实现往复耗能及震后复位,摩擦块与摩擦盒以及滑移块与滑移架的联动往复滑移再次耗散能量,控制了结构的整体响应,确保了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90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0179.0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激励的CFST拱桥脱空红外检测及量化方法,属于钢管混凝土桥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拍摄可控降温激励前后钢管混凝土测试区域的红外温度图像;对图像进行正则化处理并计算正则化后单个像素真实面积,对正则后的图像进行一次裁切和二次裁切,通过裁切后的红外图像提取降温激励前后的温度矩阵并得到温度差值矩阵。再计算温度差值矩阵的平均值与标准差,通过平均值与标准差计算得到脱空阈值。利用脱空阈值对红外图像进行脱空判定并统计脱空像素点数量。根据比例尺最终计算得出脱空面积。本发明可简单、高精度的对CFST拱桥脱空进行定量红外检测,实现钢管混凝土脱空量化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84871.7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桥梁静风荷载分离测量试验装置,包括桥梁节段模型的可伸缩悬挂支撑装置、杆式竖向支撑装置和圆盘式应变天平测力装置;所述可伸缩悬挂支撑装置包括两段圆形可伸缩支撑管、定位螺栓、球形铰链和圆盘式连接片,所述圆形可伸缩支撑管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杆式竖向支撑装置包括方形竖长钢杆、方形横向钢梁、方形钢结构底座和斜撑。本发明可在考虑双层桥梁三组构件间相互气动干扰作用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得到各构件各自的静力三分力系数,为桥梁风致振动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气动参数。本发明还可通过调节所述可伸缩悬挂支撑装置,适用于任意型式、任意尺寸的桥梁节段模型,满足不同桥梁的静风荷载测量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081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32489.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拱肋节段的自动焊接机器人,涉及焊接机器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执行结构、走行机构和重力补偿弹簧,走行机构的顶端设置有执行结构,走行机构和执行结构之间设置有重力补偿弹簧;执行结构包括五个转轴的臂式机构,用以直接承载和带动焊枪运动,进而控制焊枪的位置和姿态,令焊枪沿程序设定轨迹完成焊接动作。本发明采用不同于现有焊接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进而实现复杂障碍环境下的大跨拱桥拱肋节段焊接工作,更广泛的,结合不同形式的运行基座,本机器人还可作为一种运用于多种固定平台的焊接机器人。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343301.9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L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趸船码头缆绳受力实时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实时监测趸船位移变化的现场监测设备、用于接收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的接收存储服务器,最后由终端服务器调取接收存储服务器内的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并计算确定该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所对应的缆绳系缆力大小,并与缆绳受荷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从而对趸船码头的系缆安全性进行判断。本发明提供的系统,通过监测趸船上某一个点的位移变化,结合弹性悬链线理论计算趸船码头每根缆绳的受力大小,并与趸船码头缆绳受荷预设阈值相对比。可以实现由于靠泊船舶过大、极端条件等情况下造成的缆绳受力过大的适时预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或用于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17493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9266.8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损伤结构缺失动力响应数据恢复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涉及监测信号恢复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原始结构响应数据,并利用滑窗算法对原始结构响应数据裁剪;建立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作为骨架网络的初始结构监测响应模型;利用裁剪后的原始结构响应模型数据对初始结构监测响应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损失函数优化初始结构监测响应模型,得到结构监测响应模型。本发明利用内置残差块的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损伤结构传感器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实现任意感兴趣通道数据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43301.9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L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趸船码头缆绳受力实时监测及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实时监测趸船位移变化的现场监测设备、用于接收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的接收存储服务器,最后由终端服务器调取接收存储服务器内的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并计算确定该趸船位移实时变化信号所对应的缆绳系缆力大小,并与缆绳受荷预设阈值进行对比,从而对趸船码头的系缆安全性进行判断。本发明提供的系统,通过监测趸船上某一个点的位移变化,结合弹性悬链线理论计算趸船码头每根缆绳的受力大小,并与趸船码头缆绳受荷预设阈值相对比。可以实现由于靠泊船舶过大、极端条件等情况下造成的缆绳受力过大的适时预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或用于当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溯。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32403.3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9D5/33 , C09D127/16 , C09D133/12 , C09D18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物外表面的辐射降温涂层结构,所述辐射降温涂层结构覆盖在建筑物外表面,包括由内至外的偶联剂层、太阳光谱辐射全反射层及红外发射层,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降温材料的红外发射层,既保证了辐射降温功能也保证了成膜的力学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太阳光谱辐射全反射层将太阳光进行反射,减少对阳光中能量的吸收,通过红外发射层将建筑物本身的热量向外辐射,通过减少白天太阳光的辐射吸收,同时增强夜间的8~13微米波长的红外辐射释放,从而降低建筑物整体的温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