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醇苷类化合物TorenosideB的新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922137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99011.9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Torenoside B的新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天然药物化学的方法,提取、分离并鉴定了一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Torenoside B,并通过多项药理学研究发现,Torenoside B能够对抗Aβ淀粉蛋白引起的神经细胞死亡,并且能够对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生成、对抗氧化应激和对抗神经元细胞死亡而发挥作用,适合于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价值。

    一种葡甘露聚糖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2688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69469.X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甘露聚糖琥珀酸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天然来源的魔芋多糖、白及多糖、芦荟多糖或其水解物,以酰胺类溶剂为介质,以琥珀酸酐为酰基供体,以N,N-二异丙基乙胺为催化剂,在80-110℃反应2-6小时,加入2-3倍的乙醇或丙酮使沉淀,过滤,干燥,即可获得摩尔取代度为0.1-1.0的葡甘露聚糖琥珀酸酯。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获得琥珀酰基取代度可控、均一性好的葡甘露聚糖琥珀酸酯,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控制、适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该葡甘露聚糖琥珀酸酯具有显著增强的水溶性和抗氧化作用,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领域。

    一种川楝子提取物中柠檬苦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9909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290247.7

    申请日:2013-07-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川楝子药材及其提取物中柠檬苦素类成分的检测方法,包括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的定量分析,以及尼泊里宁A、尼泊里宁B、川楝里宁和川楝素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具体包括采用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及其他该类成分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进行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定量分析以及其他各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进行薄层鉴别;采用显色法测定总三萜类含量。本发明以1-去乙酰基尼泊里宁B及其同类成分为对照品,首次系统建立了尼泊里宁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法科学合理、简便易行,适用于川楝子药材和炮制品,以及同属植物果实提取物中尼泊里宁型柠檬苦素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白头翁皂苷B5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肠病毒感染

    公开(公告)号:CN108030785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1258348.0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白头翁皂苷B5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肠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具体的,肠病毒为EV71。白头翁皂苷B5对EV71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高小鼠存活率,小鼠肌肉组织有明显改善。此外,白头翁皂苷B5给药组小鼠肌肉组织中VP‑1的表达量呈显著性减少,B5给药组病毒总颗粒数比EV71感染组少,且有统计学差异;白头翁皂苷B5能够显著下调RD细胞中的cleaved PARP、3C‑pro、VP‑1蛋白的表达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说明白头翁皂苷B5可以抑制RD细胞的凋亡。此外,白头翁皂B5可激活RD细胞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avs、p‑IRF 3、IFN‑β的表达。

    野蔷薇苷的新应用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369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52203.X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的新应用,尤其是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实验表明野蔷薇苷可以提高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脏器损伤。同时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联用后并不会减弱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抗肿瘤药效。表明野蔷薇苷可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延长生存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