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井基础的免开挖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781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008032.4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基础的免开挖施工方法,在沉井底部、沉井刃脚上方设置用于支撑吸力筒的环形圈梁。本发明适用于地下水位接近地面的软土地区的沉井基础施工,也适用于水域的沉井基础施工;采用吸力筒技术安装沉井,无需开挖下沉安装沉井,直接在原地基中形成沉井基础,实现了沉井基础的免开挖快速施工,避免了传统沉井边开挖边下沉技术常见的工程问题。投掷的块石具有压实沉井刃脚的作用,与注浆体共同作用改良了回填土的性质,增加了沉井基础的自重,更有利于提高沉井基础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沉井基础内的回填土直接通过投掷块石、注浆和搅拌桩加固的方法进行回填土改良处理,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安全可靠。

    一种塑料套管能源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166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78582.5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塑料套管能源桩结构,包括塑料套管桩、热交换管、总供水管、总出水管、供水支管、出水支管、泵机和地源热泵机组;塑料套管桩顶部设置盖板,塑料套管桩底部设置预制桩尖,塑料套管桩桩身外圈为塑料套管,塑料套管内部设置钢筋笼并灌注有混凝土,塑料套管外部固定有热交换管;热交换管均匀分布在塑料套管桩桩身表面,热交换管顶部穿过盖板内预留小孔后分别与供水支管或出水支管同程连接;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横向设置在路基内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塑料套管与沉管之间的环向空隙进行热交换管的铺设,对热交换管形成保护,避免沉管过程或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碰撞热交换管,对其形成变形、弯折或渗漏破坏。

    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66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565560.0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地面出入式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方法,由于本发明真实考虑到盾构推进方向和各力均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β,分别提出掘削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各因素引起的土体垂直变形计算公式。在施工前根据具体的现场施工参数,如掘削面单位面积上的正面附加推力p1、开挖面处盾构轴线埋深h、盾构机外直径D、土的泊松比μ、土的剪切弹性模量G、土的压缩模量Es等模拟不同参数的施工条件下,所能够产生的土体中任一位置土体垂直变形大小;若地表沉降超过相应允许值,则需调整上述相关施工参数并进行试算,直至土体垂直变形低于或者等于相应允许值,从而使得施工达到安全标准。

    一种核磁共振试验无磁化饱和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70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631630.3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试验无磁化饱和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岩土工程室内试验装置相关领域。该装置包括漏斗装置和制样-饱和管。漏斗装置与制样-饱和管搭接连接。制样-饱和管为聚四氟乙烯透明材料,在其侧壁设有刻度尺。制样-饱和管顶部设有顶部透水石。饱和器顶帽倒扣在顶部透水石与制样-饱和管上部。制样-饱和管底部设有底部透水石制样-饱和管与底部透水石均坐落在饱和器底座内部。饱和器顶帽和饱和器底座均设有卡槽。卡带扣在卡槽内,将饱和器顶帽、顶部透水石、制样-饱和管、底部透水石及饱和器底座固定连接。本发明装置构造简单,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提供了核磁共振试验的一种无磁化饱和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178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1061193.7

    申请日:2016-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变形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隧道盾构的隧道管片内均匀布设隧道变形监测点,基于变形监测数据监测当前隧道变形状态;步骤2)在待修复隧道断面两侧分别施作隔离桩,限制隧道周围土体沿隧道横断面方向的位移变形;步骤3)在工程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先卸载部分隧道上方土体,以使隧道修复更容易完成;步骤4)在隧道径向两侧端的隧道管片上的螺丝栓位置处安装钢绞线Ⅰ后,采用四根钢绞线Ⅱ连接形成一结点后与一根钢绞线Ⅲ相连,且在该钢绞线Ⅲ与张拉设备相连;通过张拉装置在隧道内部张拉隧道两侧来恢复隧道的变形。采用专利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在隧道盾构隧道变形修复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一种沉井的快速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1632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08024.X

    申请日:2018-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的快速施工方法,在沉井底部、沉井刃脚上方设置用于支撑吸力筒的环形圈梁。本发明适用于地下水位接近地面的软土地区沉井施工,也适用于浅水区域的沉井施工;通过吸力筒技术将沉井一次性安装完毕,突破了传统沉井需要边开挖边安装的施工方法的局限,实现了沉井的快速下沉安装,同时避免了传统沉井边开挖边下沉技术常见的工程问题,安全可靠;待沉井安装完成后开挖沉井土体,沉井底板标高以下无需超挖,节约工期和施工成本;吸力筒可反复使用,当有多组相同沉井需要安装时,可批量进行沉井的下沉安装;当沉井底部环形圈梁内径小于吸力筒时,可重复用于该类相似结构的沉井下沉工程。

    一种模拟盾构分段式开挖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98931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749309.X

    申请日:2016-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盾构分段式开挖的试验装置,包括若干个单位盾构机依次连接而成,每个单位盾构机均包括驱动控制单元、两个旋转收缩机构和外框架,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三个驱动电机,以及在每个驱动电机前端连接蜗轮螺杆、后端连接导线;三个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件分别等间距固定环绕在主轴中央;外框架是八个弧形片依次连接组成,在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分别通过固定片连接,且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保持有活动间隙;在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旋转收缩机构,本发明采用驱动电机与齿轮控制旋转收缩幅度,旋转收缩易于控制且稳定,可先收缩后扩张,完全模拟盾构机开挖土体损失的过程。

    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安全造成影响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95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62901.9

    申请日:2016-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线盾构垂直穿越地下管线的安全监管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安全造成影响的评估方法,本专利考虑了实际情况中管线的老化问题,结合相关规范,成果以地表沉降为指标来监测地下管线安全状态,将难以测量观察的管线状态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地表沉降,简化了监测方法。施工过程中,场地人员只需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即可同时对管线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若实际监测的地表沉降曲线大于求得的地表沉降安全允许曲线,则表明管线存在危险,需要对施工条件进行改进,将地表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若实际监测的地表沉降曲线小于求得的地表沉降安全允许曲线,则表明管线状态良好,可按目前的施工条件继续施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