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23949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21049.1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4B28/06 , B33Y10/00 , B33Y70/10 , C04B111/27 , C04B111/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3D打印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水下3D打印混凝土包括胶凝材料80~100、水20~38、细骨料60~120、水性环氧树脂10~30、外加剂2.8~4.5和纤维0.1~1,所述胶凝材料包括水泥55~85和超细粉15~3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下3D打印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水下3D打印混凝土适用于增材自制的建造工艺和水下作业,成型后水陆强度比较高,在水中养护能达到C50以上的强度;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可以实现水下免模施工,以指导沿海、近海等建造工程和大量水下混凝土的建造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129827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1038637.4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编织一体化成型的复合柱的建造方法及复合柱,包括:(1)根据建筑造型空间建模后,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空间体型优化,并根据承载力需求设计线材的编织密度;(2)根据确定的空间体型和编织密度,对基体打印顺序及线材的锚固点进行布置,得到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并配制3D打印材料;(3)根据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逐层打印实心复合柱或柱外壳。本发明提供的建造方法通过在打印基体时编入高强线材,替代钢筋的同时也改善了3D打印基体抗拉、抗剪、抗磨和抗裂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12981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11038642.5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编织一体化成型的复合梁的建造方法及复合梁,包括:建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梁构件空间体型优化,确定复合梁构件骨架或复合梁构件外模的形状和厚度;确定线材编织范围、编织用量和加密编织与普通编织的区域;确定编织流程,并与基体打印流程共同组合设计,形成复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配制3D打印材料;根据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进行3D打印基体和编入线材,得到复合梁或复合梁外模。本发明提供的建造方法所制备的梁构件为复合梁,有效改善了3D打印构件的抗拉、抗剪、抗磨和抗裂性能,大大增强了构件的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提升梁构件的疲劳性能及其耐久性,提升空间跨越能力,施工便捷,快速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304788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11039148.0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编织一体化成型的复合板的建造方法及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包括底板和板肋,包括:选取基本结构构件,进行结构空间优化;确定线材的编织范围,并在编织范围设置编织定位点;确定线材的编织用量;根据编织范围和编织用量确定编织流程,并与基体打印流程共同组合设计,形成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配制3D打印材料;根据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进行3D打印基体和编入线材,得到复合板。本发明提供的建造方法制备的复合板采用高强线材替代钢筋,减少了建筑施工程序且美化了复合板的空间造型,并有效改善了3D打印基体抗拉、抗剪、抗磨和抗裂性能,大大增强结构构件的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提升构件的疲劳性能及其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2981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38642.5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编织一体化成型的复合梁的建造方法及复合梁,包括:建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梁构件空间体型优化,确定复合梁构件骨架或复合梁构件外模的形状和厚度;确定线材编织范围、编织用量和加密编织与普通编织的区域;确定编织流程,并与基体打印流程共同组合设计,形成复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配制3D打印材料;根据打印编织一体化流程进行3D打印基体和编入线材,得到复合梁或复合梁外模。本发明提供的建造方法所制备的梁构件为复合梁,有效改善了3D打印构件的抗拉、抗剪、抗磨和抗裂性能,大大增强了构件的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提升梁构件的疲劳性能及其耐久性,提升空间跨越能力,施工便捷,快速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29968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379230.1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B33Y70/00 , C04B28/06 , C04B2111/00181 , C04B2201/50 , C04B18/12 , C04B18/146 , C04B14/06 , C04B2103/302 , C04B24/06 , C04B2103/0085 , C04B16/06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的纤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原料组成为:水泥7.8-8.4份;矿粉4.0-6.7份;硅灰1.3-1.7份;石英砂4.7-7.7份;水2.3-2.9份;减水剂0.2-0.39份;缓凝剂0.0065-0.0168份;触变剂0-0.004份;纤维0.1-0.2份。本发明提供的纤维混凝土材料具有合适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和易性和触变性,层与层之间能实现有效粘结,并且在堆积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和坍塌,可以做到针对工程需要而精准设计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凝结和触变性能,可以满足不同的打印速度和结构施工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637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227217.7
申请日:2012-06-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压力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多功能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上下相对分布的上端板和下端板;固定在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且竖直布置的钢拉杆;位于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且与所述钢拉杆滑动配合的第一传压板,该第一传压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或者凸起物;由上至下布置在所述上端板和第一传压板之间的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铰接在所述第一传压板底面的上铰板;铰接在所述下端板顶面的下铰板;受压在所述上铰板和下铰板之间的混凝土试件;固定在所述混凝土试件上的位移传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多功能试验系统测试多种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装置简单,方法易行,提供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客观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1782500B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010039691.8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外置电极模拟混凝土中钢筋非均匀锈蚀的加速试验方法,在混凝土试件远离待锈蚀钢筋一侧,以混凝土表面为底面,四周布置长度与待锈蚀区域长度相同、宽度与混凝土试件宽度相同大小的水槽,水槽四周与混凝土试件之间用环氧树脂密封,在水槽底部布置与待锈蚀区域长度相同的外置不锈钢网,然后依次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电渗处理和干湿循环、恒电流通电处理。本发明方法可以模拟氯盐侵蚀环境下氯子向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实现混凝土中钢筋的非均匀锈蚀和单面锈蚀,真实的反映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锈胀裂缝的发展过程,为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锈后性能提供了一种加速试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917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196537.1
申请日:2010-06-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深度检测仪,包括:测尺、显微镜头、照明光源、摄像头、仪器外壳、测尺端部凸起物、精密齿轮、信号线缆与供电线缆、图像采集与处理芯片、视频显示器、带有弹簧的滚轮、电源开关、电源工作指示灯、二极管与摄像头供电模块、图像采集芯片与视频显示器供电模块;本发明可以清楚、真实地呈现酚酞喷涂后的混凝土颜色变化情况,通过显示的图像视频可以准确找出碳化分界线,避免斜视目测带来的误差。测量快捷、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1762453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39690.3
申请日:2010-0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置电极模拟混凝土中钢筋非均匀锈蚀的加速试验方法,在混凝土中预埋不锈钢片制得混凝土试件后,依次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电渗处理和干湿循环、恒电流通电处理。在电场的作用下使氯离子加速向混凝土结构内迁移,并使混凝土内钢筋提前达到锈蚀阈值,以模拟工程环境中氯离子侵入混凝土结构的过程。用干湿循环过程外加微小腐蚀电流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加速锈蚀,并模拟实际锈胀裂缝的开展过程。本发明方法可以模拟氯盐侵蚀环境下氯子向混凝土中的扩散过程,实现混凝土中钢筋的非均匀锈蚀和单面锈蚀,真实的反映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锈胀裂缝的发展过程,为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锈后性能提供了一种加速试验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