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测轿架或对重架上反绳轮滚动轴承使用状态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358789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481117.8

    申请日:2011-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梯的检测轿架或对重架上反绳轮滚动轴承使用状态的结构,其中滚动轴承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弹性件定位住反绳轮的轮轴,使轮轴承受静应力,这样电梯运行时,通过钢丝绳的曳引作用力反绳轮发生滚动,滚动时的摩擦力很小。通过弹性件定位住轮轴,但不卡死轮轴,这样一旦发生滚珠破裂而使滚动轴承失效、继而发生轴承卡阻或卡死的情况时,此时若是电梯在运行,则在钢丝绳的曳引作用力下,反绳轮带着轮轴撞击安全开关,或者通过固定在轮轴上的开关板撞击安全开关,发出停止运行信号,迫使电梯停止运行,避免钢丝绳或轮轴严重磨损甚至绳轮断轴的事故发生。

    电梯轿厢导流装置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21889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504098.6

    申请日:2011-1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梯轿厢导流装置,在分别从轿厢的外面罩设住该轿厢的轿顶和轿底的上下导流罩中,活动罩转动设置在支撑罩上,这样转动活动罩,能够打开或关闭上下导流罩的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在打开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后,安装维修人员能方便地对轿顶、轿底进行检修,更换部件;在关闭第一内部空间和第二内部空间后,通过分别设置在上导流罩的支撑罩与活动罩之间、下导流罩的支撑罩与活动罩之间的锁定机构,来锁定住活动罩,使得上下导流罩均形成整体固定在一起的罩子,用于对轿厢运行过程中空气进行导流,减少气流的干扰,降低振动和噪音。

    一种电梯导轨支架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746193U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20204657.7

    申请日:2010-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支架,所述电梯导轨包括对重导轨、轿厢导轨,所述对重导轨轨距的中心面相对于所述轿厢导轨轨距的中心面偏移设置,所述导轨支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对重导轨的对重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轿厢导轨的轿厢安装部,所述对重安装部沿着所述对重导轨轨距中心面相对于所述轿厢导轨轨距中心面的偏移方向偏移所述轿厢安装部设置,并且所述对重安装部与所述轿厢安装部一体设置。导轨支架上对重安装部与轿厢安装部已经有相对的偏移,这样导轨支架上可直接安装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无需额外的过渡连接件,方便电梯导轨在导轨支架上的安装。

    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686368U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20208500.1

    申请日:2010-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包括背包式轿架系统、对重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背包式轿架系统中上梁包括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根立梁上的主上梁、垂直设置在主上梁中间并朝向轿厢的辅上梁,辅上梁上设置有轿架绳轮,对重框架上设置有对重绳轮,轿架绳轮、对重绳轮以及曳引机的曳引轮的轴心线方向均与两根立梁的对称中心线相垂直,曳引绳的一端部固定在电梯井道上,然后向下绕过对重绳轮,接着向上绕过曳引机的曳引轮,再向下绕过轿架绳轮,最后曳引绳的另一端部固定在电梯井道上,实现绕绳比为2∶1,通过设置绳轮,使得绳轮经曳引绳所受的牵引力矩与轿架系统将导靴压在导轨上的偏载力矩在水平方向基本抵消,这样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导靴与导轨之间水平方向的作用力,降低对导靴的磨损,通过可以平衡电梯偏载产生的力矩,提高了电梯乘坐的舒适感。

    导轨直线度调节装置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415935Y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20238380.2

    申请日:2008-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轨直线度调节装置,它包括有可对导轨或梁施加无级连续可控的挤压力的凸轮或偏心轮调节机构,以及用于固定调节机构的固定装置。调节机构包括凸轮(1)、滑块(4)、滑块移动导轨(2)、以及用以将滑块(4)在凸轮滑块移动导轨(2)中固定的紧定螺钉(5),凸轮(1)可绕其轮心旋转的活动的安装在凸轮滑块(4)上,滑块(4)可在滑块移动导轨(2)中移动。凸轮(1)上设置有便于工具着力以旋转凸轮(1)的配合着力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调整方便、省时省力,能有效控制调整量,尤其适用于微调,大大提高导轨直线度的调节精度;且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可广泛用于电梯导轨及其它梁的直线度精度的调整。

    一种电梯滑槽螺栓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368103Y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20037127.5

    申请日:2009-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滑槽螺栓,包含:定位板、由头部和螺纹部构成的螺栓本体,所述头部和所述螺纹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板的两侧,且所述螺栓本体的轴心线与所述定位板相垂直。所述滑槽螺栓还包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的至少一对限位块,该限位块朝所述头部的一侧凸出。所述限位块凸出的高度为使得:当所述电梯滑槽螺栓嵌入所述滑槽内时,所述定位板的面朝所述螺纹部的表面以及所述限位块的与所述螺纹部相背离的表面分别与所述滑槽的一对相互面对的内表面相抵触。此结构使得螺栓本体能自动保持其与待安装部件之间的垂直关系,缩小了安装缝隙,避免了晃动和倾斜。安装时只需要单手将螺母拧紧,无需再用另一只手扶持。

    电梯轿厢防坠落装置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151596Y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720130048.X

    申请日:2007-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防坠落装置。包含固定端和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包括开有通孔的支架和滑动插设在所述通孔内的插销;在所述固定端的与所述活动端相对的表面上开有锁孔。当所述防坠落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销的前端部插设于所述锁孔内;当所述防坠落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插销的前端部与所述通孔分离。所述防坠落装置还包含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包含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防坠落装置保持在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下的物理锁定机构,当该物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插销与所述通孔之间不能产生相对滑动。该防坠落机构由于具有安全装置,故可避免其在工作状态下插销从锁孔内滑出发生事故。

    一种电梯轿壁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27195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53900.7

    申请日:2016-01-20

    Inventor: 倪镭 翟剑超 陆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壁,包括轿壁板和设置在所述轿壁板的端部上的封头,所述轿壁板和所述封头通过无铆钉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采用无铆钉连接方式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粘贴双面胶或涂覆胶水的粘接方式来连接轿壁板和封头,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轿壁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了轿壁板与封头的连接强度;(2)无铆钉连接结构可采用铆接机连接,减少人工粘贴双面胶或涂抹胶水的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电梯轿壁的生产效率;(3)避免生产受气候温度的影响,减少生产局限性。

    一种电梯轿壁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45668U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20801838.0

    申请日:2015-10-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壁的连接结构,包括相邻的第一轿壁和第二轿壁,所述第一轿壁和所述第二轿壁都具有向后翻折的折弯边,所述第一轿壁的折弯边和所述第二轿壁上的折弯边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轿壁的折弯边的后侧边缘具有凹进的台阶,所述第二轿壁的折弯边的后侧边缘具有凸起的凸部,所述台阶和所述凸部相配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相邻的轿壁的折弯边上的台阶与凸部的配合形成迷宫式连接结构,有效地防止电梯运行时井道内气流进入轿厢,降低轿内噪音,提高乘坐电梯的舒适性,而且加大了折弯边向后翻折的宽度,进而增加了连接固定件时的操作空间,安装轿壁更加方便。

    一种嵌入式轿底结构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79480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20736569.0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轿底结构,其中下轿底的梁具有朝上敞开的空间,减震垫位于朝上敞开的空间中,减震垫的底面设置在下轿底的梁的内底面上,减震垫的顶面露在所述空间的朝上敞口的外面,则下轿底的有效厚度为梁的内底面的厚度,当梁采用U形或L形折弯件时,下轿底的有效厚度即为U形或L形折弯件的板材的厚度,从而大大减小了下轿底的有效厚度,则减小了底坑深度的要求,符合较小的井道尺寸这一发展趋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