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89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780059009.1

    申请日:2017-09-20

    Abstract: 使弹性作用和衰减特性具有良好平衡地发挥功能,有助于振动吸收特性、以及以该振动吸收特性为首的冲击吸收特性等的进一步的改善。座椅座垫部(10)具备基座布帛(107),该基座布帛(107)呈环状地卷绕在前缘框架(101)与后缘框架(102)之间,且经由上下隔开间隔地设置的上层部(1071)及下层部(1072)在该基座布帛(107)的各侧缘部设置有金属制的线材(1073),在各线材(1073)的各端部与前缘框架(101)或后缘框架(102)之间设置有作为弹簧构件的螺旋弹簧(108、109)。在因振动、冲击等而进一步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上层部(1071)与下层部(1072)接触,下层部(1072)也沿着上下进行位移。由此,经由线材(1073)连接的螺旋弹簧(108、109)伸缩,其弹性力进行作用。

    减震器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63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7929.1

    申请日:2017-08-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减震器通过简单的结构产生与相对位移量相应的适当的阻尼力。该减震器具有线状部件(32),其卷绕于在工作缸(2)内相对运动的活塞(3)的外周面;和粘性流体,其附着于线状部件(32)并产生粘性阻尼力。通过工作缸(2)与活塞(3)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张力,振幅越小,则线状部件(32)的紧贴卷绕的部位分别欲以沿该线状部件(32)自身的圆周方向扭曲的方式变形,振幅越大,则紧贴卷绕的部位彼此以成为一体的状态变形的倾向变强。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由于摩擦阻力降低,活塞(3)的运动变得顺畅,通过粘性流体的粘性阻尼力可得到适当的阻尼力。在振幅较大的情况下,线状部件(32)的紧贴卷绕的部位一体地变形的倾向增大,从而摩擦阻尼力的作用相对变大。

    音响装置以及头枕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2373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480061503.8

    申请日:2014-11-11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扬声器单元的输出声作为面声源而输出。在与扬声器单元(31、32)大致对置的位置沿面方向施加张力地设置有三维立体编织物(43)。由于施加有张力,因此构成三维立体编织物(43)的一对地织物以及在地织物之间往返的连结线因其弹性作用而振动。特别是连结线产生弦振动。通过该振动,沿三维立体编织物的面方向传播扬声器单元(31、32)的输出声,因此该三维立体编织物可以传播、放射面声源的声波。

    生物体信号检测装置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9047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180016322.X

    申请日:2011-01-26

    Abstract: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灵敏度良好地对振幅小的生物体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具备三维立体编织物(10)和层叠在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周边的板状发泡体(21、22)的机械性增幅设备、优选具有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与板状发泡体(21、22)之间还配设有薄膜(16)的机械性增幅设备,在该机械性增幅设备上安装有振动传感器(30)。由心跳、呼吸、心房或主动脉的振荡等的人的生物体信号所引起的体表面的微小振动向板状发泡体(21、22)、薄膜(16)及三维立体编织物(10)传播,但在板状发泡体(21、22)及薄膜(16)中产生膜振动,而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上产生线的弦振动。由此,能够准确地传播心跳、呼吸、心房或主动脉的振荡等生物体信号。

    生物体信号检测装置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9047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180016322.X

    申请日:2011-01-26

    Abstract: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灵敏度良好地对振幅小的生物体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具备三维立体编织物(10)和层叠在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周边的板状发泡体(21、22)的机械性增幅设备、优选具有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与板状发泡体(21、22)之间还配设有薄膜(16)的机械性增幅设备,在该机械性增幅设备上安装有振动传感器(30)。由心跳、呼吸、心房或主动脉的振荡等的人的生物体信号所引起的体表面的微小振动向板状发泡体(21、22)、薄膜(16)及三维立体编织物(10)传播,但在板状发泡体(21、22)及薄膜(16)中产生膜振动,而在三维立体编织物(10)上产生线的弦振动。由此,能够准确地传播心跳、呼吸、心房或主动脉的振荡等生物体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