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快速粘度分析仪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9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26679.0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快速粘度分析仪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包括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稻米米粉的糊化特性:热浆粘度值X1、崩解值X2、回值X3、峰值时间X4、糊化温度X5,利用米饭食味仪测定米饭食味值Y,基于稻米米粉糊化特性与米饭食味值Y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专用数学模型,测定待测稻米的糊化特性,根据专用数学模型计算待测稻米的拟合食味值Y’,根据稻米拟合食味值Y’确认稻米食味品质等级划分。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使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米饭食味值,实现快速粘度分析仪一机两用,不仅能够分析米粉糊化与回生特性,还能据此分析米饭食味值,并对米饭食味品质进行定等分级。测定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一种基于物性分析仪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788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426676.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性分析仪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包括利用物性分析仪测定米饭粒的硬度、弹性、黏性、平衡度,利用米饭食味仪测定米饭食味值,基于米饭粒的硬度、弹性、黏性、平衡度与米饭食味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物性分析仪测定食味值的专用数学模型,利用物性分析仪测定待测稻米的米饭粒的硬度、弹性、黏性、平衡度,根据专用数学模型计算待测稻米的拟合食味值。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基于物性分析仪测定米饭食味值,实现物性分析仪一机两用,不仅能够提供米饭质地数据,还可以分析米饭食味值,并对米饭食味品质进行定等分级。测定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以便于推广应用。

    一种放秧轴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300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91199.2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秧轴连接装置,其包括两组侧连接组件,侧连接组件包括侧固定座,侧固定座上活动连接有侧连接轴;若干中间连接组件,中间连接组件包括中间固定座,中间固定座上活动连接有做相对或相背移动的第一中间连接轴和第二中间连接轴;侧连接组件和紧靠侧连接组件设置的中间连接组件间以及相邻的两组中间连接组件间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放秧轴,放秧轴两端均开有非整圆形连接沉孔,侧连接轴能刚好插入对应的连接沉孔内,第一中间连接轴和第二中间连接轴能分别刚好插入相邻两个放秧轴的连接沉孔内;本发明在插秧过程中能取下单个放秧轴,再插入新的绕有长毡苗的放秧轴即可,从而实现该位置处的独立补苗,操作方便,提高插秧效率。

    一种提高杂交稻机插适应性和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3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71116.9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杂交稻机插适应性和产量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与机插种植的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稻米粒形一致或相近且产量性状互补性强的常规稻品种;(2)将常规稻种子与机插种植的杂交稻品种的种子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二元品种的混合种子;(3)将所述的二元品种的混合种子经药剂处理催芽后,按适宜的种子量播种于秧盘中,培育得到中小龄秧苗;(4)将所述的中小龄秧苗以杂交稻高产密度规格机插于大田;(5)以杂交稻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栽培管理。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杂交稻机插的适应性和高产稳产性,还大幅降低了机插杂交稻的种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种黄河故道地区水稻防早衰高产优质简化施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6626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452260.8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黄河故道地区水稻防早衰高产优质简化施肥方法,属于水稻栽培与施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改进水稻氮肥肥料品种、配方、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省略了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只施用基肥和保花肥来实现,解决了水稻后期易早衰,产量不高不稳的难题,以及改进了现有施肥技术中用工多、氮肥施用量大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水稻施肥次数平均减少3次、化肥氮投入减少10%以上条件下,可使水稻移栽后早生根、早分蘖,高峰苗持平;开花灌浆期叶片不早衰,光合强度高,灌浆时间长,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产量增加5.4%‑5.9%,稻米品质较优;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9‑13.28个百分点,节省用工4.5‑5.5个/公顷。

    一种适用于水稻秸秆基质增香锌肥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9068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20974.X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水稻秸秆基质增香锌肥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可为水稻秸秆基质秧苗提供中微量元素养分,配合秸秆基质为秧苗提供优良的根部微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体内香气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既可促进稻苗生长,又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中微量元素含量和抗逆性能,还可提高水稻籽粒香气物质的含量。本发明不仅可应用在水稻秸秆育秧基质中,还可广泛应用在设施作物、园艺、花卉等的基质中,使用方法简单,可提高作物的吸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化学投入品对环境的胁迫,增加农产品产量并提高品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